(共29张PPT)
习
作
例
文
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与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顾和园简介
欣赏颐和园风景,感受文章魅力。
初读提示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边读边写出自然段序号,注意标记不懂的词语。
我会认
长廊
栏杆
横槛
辉煌
琉璃
琉璃
远眺
远眺
朱红
雕刻
万寿山
昆明湖
习作例文:颐和园
阅读指导
1.初读例文
思考:这是怎样的颐和园?
2.细读例文
(1)作者按照什么样的写作顺序写的
(2)找出课文中表示过渡的句子。
(3)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这是怎样的颐和园?你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快速在文中圈画出这些句子。
长廊
1992年它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全园的中心
颐和园的标志
佛香阁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将景点写清楚的呢?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将景点写清楚的呢?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第1句“来到有名的长廊”不仅点明游览的地点,还总写了长廊的“长”。
通过数据具体描写了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
用横槛上的画、两旁的花木突出了长廊的“美”。
用横槛上的画、两旁的花木突出了长廊的“美”。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联系旁边的批注“抬头一看”,我知道了原来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作者写佛香阁,突出了它位置很“高”,从“耸立”和下文中的“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你认为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
静
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读出了昆明湖的“静”?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默读旁边的批注,有什么收获?
作者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既写出了湖水的静和绿,也是他游昆明湖的感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这是他的见闻,作者就是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和见闻,将昆明湖“静”的特点写清楚的。
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先找出中心句,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依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路线图,弄清楚作者写了哪些景点,最后联系旁边的批注和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颐和园》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另外文章中许多过渡句自然,使得文章语言连贯自然。
美景宜人,
美不胜收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