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清 明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杜牧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亦精。其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
主要作品:《江南春》《泊秦淮》《清明》《山行》等。
作者简介
杜牧是晚唐诗人,文武双全,却遭到了当朝宰相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在池州做刺史的这年清明,他看到人们纷纷为祖先扫墓,别人家人团聚游玩观赏,自己却远离家乡,不能亲自为亲人扫墓,祭奠祖先,愁绪万千。孤身在外的杜牧在雨中触景伤情,写下了《清明》这首诗。
《清明》的由来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5日或4日。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翠,雨水较多。
清明节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我国
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或阖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清明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为了记念介子推,清明节是寒食节的后一天,二者风俗习惯大致相同,之前清明只是一种节气,后来才改为节日,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了,称为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细雨不停地下。
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
诗意: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你能猜猜诗中的“行人”要去干什么吗?
行人可能去给逝去的亲人扫墓。
行人可能去踏青。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
指向远方。
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行人”问谁?问了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什么?
小朋友,请问哪里有酒家?
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理解诗意
诗意: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课后第一题)
朗读指导
清 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语速要缓慢,声音低沉。
轻声读。
重读。
读出悲伤语气,语调低沉。
读清晰。
看图背古诗
背诵古诗
清明
雨纷纷
欲断魂
触景伤怀
问酒家
杏花村
借酒消愁
排解愁闷
振作精神
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
——选自丰子恺《清明》
在旧时代里,上坟时绝顶高兴的是女人,其次是小孩。清明一到,妇女儿童欢天喜地,穿得漂漂亮亮去上坟,无形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选自周作人《山头的花木》
读了名家写清明的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民俗活动】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常见的有:扫墓、祭祖、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
【饮食文化】
北方的清明饮食主要是糕饼、冷粥,南方地区主要是一些应时应景的时令食物。上海江浙一带居民有吃青团、吃藕的习惯。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1.宋词里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元曲里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