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4.1走向生态文明课件(共32张ppt)(内嵌1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4.1走向生态文明课件(共32张ppt)(内嵌1份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7 08:3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贫困县的浙江安吉县,利用当地矿产资源优势,走上工业立县之路。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但山秃、气浊、水浑却成了安吉县的烦恼。1998年,安吉县开始整治污染企业和矿山,走上生态立县之路。如今的安吉,呈现一幅青山绿水、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思考:1.安吉为什么要从工业立县转向生态立县?
2.安吉这种发展模式的转变是个案还是一种时代潮流?
情境导入
—— 第四章 第一节 ——
走向生态文明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1.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举例说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3.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01
02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0 1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人地关系的历史进程、生态文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①概念:是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特点:人类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人地关系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影响的程度,受技术条件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共同影响。
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采集渔猎时代(原始社会)--依附自然
阶段 崇拜自然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原始社会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崇拜和依赖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
发生在局地
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农业社会时期--半依附自然
阶段 改造自然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农业社会
生产力发展,灌溉和农耕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人地关系思想科学萌芽
我国战国时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
天人相关论的核心思想,是荀况在其著作《天论》中提出来的,他写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他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3)工业社会时期--征服自然
阶段 改造自然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工业文明
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升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人类试图成为环境的主宰
社会阶段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
关系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自然植物、动物
作物、驯化动物
土壤、气候
矿产资源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地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总结
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2. 推动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因素:
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3.现代社会人地思想--走向生态文明:
(1)思想认识的转变:
需要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2)生态文明的含义:
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
02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生态文明:具体体现、强调、两个要求
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根本措施、具体措施
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          的        。
2.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1)本质:寻求                        的平衡。
(2)两个要求:
①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            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②应避免            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1)根本措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      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具体措施:
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
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生态文明
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
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② 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勤俭节约
绿色低碳
文明健康
变废为宝
视频 | 被动屋与主动屋
传统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发展。
点击播放视频
走向生态文明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强调
根本、具体措施
生态文明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课堂总结
被动屋,也叫被动式房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之所以称其为被动屋,是因为它不需要主动向外界索取能源;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和暖气,基本上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就可以使屋内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在理想状态下,被动屋正常运作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合适的材料,只靠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就能保持室温25℃左右,大幅降低冬季采暖与夏季制冷的能耗。
比较被动屋与主动屋
1.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
与主动屋相比,被动屋的热量存储于石板地板与墙面;
在房屋结构的连接点上减少热能损失;
增加大面积高性能玻璃获取太阳能;
通过合理的空气流动设计降低能耗等。
活动探究
被动屋,也叫被动式房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之所以称其为被动屋,是因为它不需要主动向外界索取能源;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和暖气,基本上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就可以使屋内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在理想状态下,被动屋正常运作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合适的材料,只靠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就能保持室温25℃左右,大幅降低冬季采暖与夏季制冷的能耗。
比较被动屋与主动屋
2.你还能举出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实例吗?
活动探究
海绵城市、生态农业、清洁生产、低碳出行、自备布袋购物、吃应季蔬菜、光盘行动、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建设、光伏公路建设等。
随堂检测
被动式节能屋(图L4-1-5)是基于被动式设计而建造的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起源于德国。被动式节能屋可以用非常小的能耗将室内调节到合适的温度,非常环保。其主要原理是采用节能环保材料,综合利用建筑物自然得热的方式(如太阳光、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等),来维持25℃左右的室温且保持室内空间的高舒适度,从而可不必额外采暖或制冷。据此完成3~5题。
3.目前,制约被动式节能屋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与设备 B.地形与地价
C.资金与技术 D.劳动力与材料
C
随堂检测
被动式节能屋(图L4-1-5)是基于被动式设计而建造的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起源于德国。被动式节能屋可以用非常小的能耗将室内调节到合适的温度,非常环保。其主要原理是采用节能环保材料,综合利用建筑物自然得热的方式(如太阳光、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等),来维持25℃左右的室温且保持室内空间的高舒适度,从而可不必额外采暖或制冷。据此完成3~5题。
4.与德国相比,我国北方建造被动式节能屋的成本较高,其原因是我国北方 (   )
A.冬夏温差大 B.纬度低
C.降水多 D.光照强
A
随堂检测
被动式节能屋(图L4-1-5)是基于被动式设计而建造的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起源于德国。被动式节能屋可以用非常小的能耗将室内调节到合适的温度,非常环保。其主要原理是采用节能环保材料,综合利用建筑物自然得热的方式(如太阳光、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等),来维持25℃左右的室温且保持室内空间的高舒适度,从而可不必额外采暖或制冷。据此完成3~5题。
5.建设推广被动式节能屋,会 (  )
①改善气候条件 ②减少电能消耗 ③增加用电费用 ④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下降 B.环境质量的改善
C.科技的进步 D.资源质量的提高
C
当堂检测
2.对工业文明阶段的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的快速增长使资源量减少
B.因资源量减少,环境质量下降
C.环境质量的下降引发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D.资源量的减少刺激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A
当堂检测
近年来,“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绿色GDP”是指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
B.“绿色GDP”强调的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只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当堂检测
D
近年来,“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绿色GDP”是指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据此完成3~4题。
4.下列经济活动可以反映“绿色GDP”理念的是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②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③实现清洁生产,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收益
④大量砍伐森林出售林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当堂检测
C
随堂检测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经济带。近年来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黄河流域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图分别为2010年、2018年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2010—2018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A.九省级行政区之间差距总体缩小
B.山西省总体水平保持不变
C.四川省与青海省均最低
D.中下游省级行政区高于上游省级行政区
A
随堂检测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经济带。近年来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黄河流域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图分别为2010年、2018年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2.未来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是 (  )
A.基础设施建设 B.经济发展水平
C.生态技术创新 D.区域同步发展
C
随堂练
1.十八洞村产业发展的特点有(  )
①多元化 ②非农化 
③市场化 ④组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读图可知,十八洞村发展了苗绣加工、特色种养区、农旅产业区、农家乐、旅游核心区、猕猴桃基地、生态休闲区等,产业发展多元化,①正确。十八洞村发展手工加工业、旅游业,产业发展的特点有非农化,农产品面向市场销售,有市场化,②③正确。组织化就是趋于正规管理化的程度,十八洞村产业发展是村集体引导下,村民自发参与,不具备组织化,④错误。
(2023·山东日照联考)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是一个由诸多自然寨组成的纯苗族村。该村地处高寒山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图为该村近年来的空间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A
随堂练
2.十八洞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农业经济发展
C.生态环境保护
D.乡村空间规划
【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可持续,因此十八洞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C正确。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条件,A、B错误。乡村空间规划,便于村民生产生活,有利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D错误。
(2023·山东日照联考)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是一个由诸多自然寨组成的纯苗族村。该村地处高寒山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图为该村近年来的空间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