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kòu yuè zhǎn yá
日( ) 检( )发 一( )灯 山( )
bào yì suǒ
冰( ) ( )立 铁( )
二、选择题。(11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围歼(qiān) 岷山(mín) 外宾(bīn) 诞生(dàn)
B.山涧(jiàn) 绷脸(běng) 抡起(lūn) 政府(zhèng)
C.磅礴(bàng) 崎岖(qū) 沸腾(fèi) 汇集(huì)
D.瞻仰(shàn) 憧憬(tóng) 逶迤(yí) 坠落(zhuì)
2.下列哪些诗句表现的不是爱国精神 ( )(2分)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C.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尽:①完;②全部用出;③都,全。
(1)尽开颜( ) (2)用尽力气( )
(3)取之不尽( )
4.选词填空。(填序号)(4分)
A.瞻仰 B.眺望 C.注视 D.仰望
(1)远方的人哭着想回家,在家中的人踮着脚尖( )远方。
(2)他用那鄙视的目光,( )着这个无耻之徒。
(3)( )天空,月明星稀,他不禁回想起往事。
(4)同学们来到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补充合适的词语。(6分)
( )的喜悦 ( )的口号声 ( )的火光
( )地指挥 ( )地鼓掌 ( )地沉思
四、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说”的词语。(不重复,不能含“说”字)(4分)
1.为了按时完成任务,陈军不得不婉言 好朋友的邀请。
2.看着台上的表演,我不禁 道:“多么优美的舞蹈啊!”
3.街上传来一声声的 :“卖汤圆啰!”
4.他气愤地 :“今天你们必须给我一个说法!”
五、积累与运用。(8分)
1.为了保卫祖国边疆,边防战士们十年如一日用心守护,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祖国疆土, , 。”
2.即使自己地位低微,他也在心里牢记要忧国忧民,这就是“ ”。
3.《七律·长征》中,点明中心、总领全诗的诗句是 , 。
4.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征战疆场,真的是“ , ” 。
六、口语交际。(4分)
学校组织举行主题为“我阅读,我快乐”的演讲比赛,请你代表六年级的选手参加本次比赛。写一份演讲稿,字数不超过200字。
七、阅读理解。(19分)
(一)狼牙山五壮士(节选)(7分)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为什么五壮士选择走另一条路 (2分)
2.画“ ”的部分是对人物的 描写,表现了班长 的态度和 的精神。(3分)
3.用四个字概括本段的小标题: 。(2分)
(二)别了,我爱的中国(12分)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湿透 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上,镜面(模糊 迷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我的身、我的心的。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国;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分)
2.作者是一个罪人吗 当时他为什么要离开祖国 (3分)
3.作者的“希望”和“誓言”各指什么 (6分)
八、作文。(40 分)
你一定参加过很多活动吧!选择一次你认为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和同学分享。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仿照《开国大典》的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③适当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