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7 10: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单选题
1.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甄拔政府任用之公务员"的任命人员考试,适用于除政务官以外的中央机关至乡镇保甲的行政人员。高等考试,甄拔各项任职公务员,在京城举行,每年或隔年举行一次,主考官由中央特派。对这一规定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 B.具有较强党派性和政治性
C.确立了文官考试的原则 D.有助于激发官民的责任感
2.1906年,清政府以“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为指导思想,并根据“五不议”(即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原则,进行官制改革。据此可知,这次官制改革( )
A.体现了选官制度的调整 B.导致了清朝的统治日趋衰弱
C.实现了政治上的民主化 D.凸显了维护集权政治的本质
3.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针对传统公务员制度的官僚制原则和特征进行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封闭性架构逐渐被打破,出现非职业化倾向。近年来,我国推行公务员聘用制度、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制度等。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相似变化表明
A.公务员制度须与时俱进 B.公务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
C.中西方公务员制度趋同 D.公务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4.196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关于科技干部管理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干部考核的内容(部分)。这些内容表明( )
方面 内容
政治思想 考察了解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执行情况,在社会主义同资 本主义的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和他们的政治历史、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
业务 考察了解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和工作的贡献、科学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考核方式 主要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把他们的政治历 史、工作情况和科学技术水平切实掌握起来
A.干部管理机制深受政局影响 B.国家高度重视科技队伍建设
C.科技干部考核突出业务素养 D.政府对科技干部考核理性化
5.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的标志是( )
A.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B.颁布《五权宪法》
C.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 D.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6.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参照外国文官考试制度,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举办的考试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才能授予实官,而廷试又是仿照旧式科举办法举行的。由此可见,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
A.渗透了“中体西用”思想 B.适应了开展维新变法的需要
C.拓展了科举制的实施范围 D.体现了政府对留学的奖励政策
7.“即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到后来才发现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科举制的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灭亡 B.废除科举制在当时导致极大社会混乱
C.科举制的废除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 D.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社会的消亡
8.下面为《奏定学堂章程》的部分内容,其颁布表明当时中国( )
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等……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秀才)功名。
——摘编自《奏定学堂章程》
A.学堂选官制度设立 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
C.完全确立近代学制 D.废除了科举选官制
9.下表反映的是1905~1911年历届参加学部考试留学生的情况。这一变化
届次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时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录取总致 14 32 38 107 255 450 494
A.改变了选官的价值取向 B.导致了选官途径的多元化
C.顺应了时势发展的需要 D.确定了晚清主流选官模式
10.1979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对各类干部的考核各有侧重。对于技术干部、专业干部,侧重考核其技术业务水平和成果;对于党政干部,侧重考核其政治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颁布意在( )
A.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B.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
C.加强干部管理的法制化 D.为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
11.国家决定自1955年7月份起,先行在国家机关及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废除以实物为基础进行折算的工资制,改行货币工资制。这次全国工资制改革建立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几大类工资分配制度。当时全国工资制度改革的背景是(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和工业化成就突出
B.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急剧壮大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行政管理职能膨胀
D.经济形势好转和物资供给趋于稳定
12.习近平强调,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为此,要坚决落实( )
A.党管干部原则 B.公务员制度建设
C.民主选举原则 D.公平竞争原则
13.下表为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出身背景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
类别 项目
进士 举人 贡生 荫生 监生 生员 文童 行伍 新式学生 不明 合计
人数(人) 54 16 12 7 10 7 3 3 6 1 119
比例(%) 45.4 13.4 10.1 5.9 8.4 5.9 2.5 2.5 5.0 0.8
A.中央集权体制遭到了破坏 B.新政教育改革成效不够显著
C.清廷的权力结构受到冲击 D.科举选官制度处于主导地位
14.下图为1907年绘制的《两江师范学堂全图》,下列对这一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学堂选官制度由此确立 ②是清末新式学堂的代表
③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④毕业考试结果成为授官依据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1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党的十二大上,“四化”方针被写入了党章。这些政策
A.构建了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 B.完善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C.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削弱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二、填空题
16.干部制度
(1)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后来,我国又建立了 的干部制度。
(2)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此时,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 、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3)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17.干部制度
(1)新中国成立后,沿用 时期的干部制度。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2)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此时,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3)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18.选官制度改革
(1)新政开始后,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成绩优秀者可以“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制度正式建立。
(3)1904年后,清政府又确立了 选官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
(4)1905年后,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19.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依据: 的文官考试思想。
(2)内容
①在官员选拔方面,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 ,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②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3)意义: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20.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北洋政府的选官制度
(1)选拔官员主要采用 两种方式。
(2)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 ,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
局限性: 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3)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决定其能否留任。
三、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政治权力逐渐由国王转移到了国会和执政党手中,政府官员的任用,均由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掌握。结果政党的更迭导致政府行政人员大规模更换,政局不稳,引起英国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进而英国资产阶级产生了改革官吏制度的要求。1700年,议会通过《吏治澄清法》,区分了“政务官”和“事务官”。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凡受国王的任命及取得国王年金,皆不能当选为下院议员。”1805年,英国财政部率先建立常务次官制度,首先设立了一个地位相当于副大臣的常务次官负责主持政府的日常工作,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政党的更迭而更换,长期担任实际行政职务。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英国资产阶级建立高效政府的需要。1830年后,这项制度在内阁各部全面推广。
——摘编自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文官制度》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创举。然而,原先的干部人事制度弊端日益增多。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管理方式单一、一切按行政级别划线。“国家干部”是一个庞杂的队伍,如果不能够根据人员的特征和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管理,就不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中,各级党委一直对干部实行统一管理,企事业单位缺乏用人的自主权,这造成了干部管理上的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管人与管事相脱节。整体上仍然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且缺乏法律效力。
——摘编自范朝远《我国人事行政制度的沿革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初英国官吏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这些弊端的主要制度性措施。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以来,英国文官考核制度开始实行。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主,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平时考绩两个模块,英国始终看重文官的实绩,功绩制原则一直是考核中贯穿的核心。考核内容也从一般性的道德性格考核扩展到随着工作内容不断革新,考核指标向着量化的方向发展,越发明确客观。另一方面,由于文官失去了职位终身保障的便利条件,一部分存在传统幻想的文官纷纷离开文官队伍。
——摘编自G.德鲁雷和T.布切尔:《现代文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1979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升降链接起来。
——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核制度实施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干部考核制度与英国文官考核制度的不同点。
23.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括民国时期选官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
1.A
【详解】在《考试法》规定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中,任命人员考试吸收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高等考试则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考试制度,这体现了中西结合的选拔公务员考试特点,A项正确;这一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党派性,排除B项;文官考试的原则是公开、平等、择优,这一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考试法的规定,适用人员为行政人员,并未涉及普通民众,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6年(中国)。根据材料“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可知体现的是清朝这次改革以维护集权统治为目的,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对现有官制进行改革,并未涉及选官制度的调整与更换,排除A项。清朝统治日趋衰落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结果,排除B项;晚清改革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并未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西方公务员制度都针对其不适合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的部分进行了相应改革,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这种相似变化表明公务员制度须与时俱进,A项正确;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B项;中西方公务员制度存在本质区别,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在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和他们的政治历史、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主要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干部管理制度,政治思想是考核的首位,其中涉及科技干部的阶级斗争表现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反映了这个时期干部管理机制深受政局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队伍建设无关,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政治思想与业务的结合,排除C项;“理性化”说法错误,阶级斗争的考核内容反映了考核的非理性。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的正式设立,A项正确;《五权宪法》与学堂选官制度的确立无关,排除B项;《文管考试法草案》不是学堂选官制度设立的标志,排除C项;《公务员任用条例》与题目要求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留学生可以授予官职,体现了政府对留学的奖励政策,D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洋务运动当时已经破产,而且从材料看不出“中体西用”思想的渗透,排除A项;维新变法当时已经失败,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内容不属于科举制的内容,故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材料“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使得传统的封建秩序及其官僚系统和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丧失,从而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提供了有利条件,C项正确;科举制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一个载体不复存在,但并不意味着儒家文化就灭亡了,其正统地位到新文化运动时才被动摇,排除A项;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当时并未发生大的社会混乱,排除B项;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选官制度的消亡,但是中国依然是一个传统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干“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秀才)功名”可得出不同类型的学堂毕业授予不同类型的功名,A项正确;近代教育事业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时间是1904年,排除B项;完全确立近代学制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1905年科举选官制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05至1911年,历届学部考试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加,顺应了当时崇拜外国科技文化,纷纷选择出国留学,希望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挽救民族危亡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导致选官途径的多样化、确立晚清主流选官模式和改变了选官的价值取向都夸大了学部考试留学生变化情况影响,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颁布,有利于干部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党的群众路线,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排除B项;材料强调干部队伍的考核,没有体现管理的法制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劳动生产率得到较大提高,国家财政状况趋于好转,改善人民生活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为了更好地鼓励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争取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决定进行第一次全国性的工资制度改革”,D项正确;“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急剧壮大主要发生于改革开放以后,排除B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中好干部“更是管出来的”可知,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的管理。我国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A项正确。B、C、D三项均体现不出“管”的含义,排除。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2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清末新政(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1901年初,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清末新政时期进士、举人、贡生等科举出身的督抚所占比例最大,但出身新式学生的督抚占比5%,学堂选官、留学生选官是清末新政时出现的新选官制度,某种意义上预示着清政府用人行政的新方向,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权力结构,C项正确;无法从本题中提取到地方督抚权力大小和变化的信息,排除A项;清末新政是清政府1901—1911年间的自救运动,1905 年废除科举制之前是以科举制选官为主,学堂选官为辅;之后学堂选官和留学生选官成为主要选官方式。本题没有点明时间,且范围限在“地方督抚”,无法反映教育改革的成效和科举选官的整体情况,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进行教育体制改革,1903年张之洞署理两江时创办了两江师范学堂,是新式学堂的代表,该学堂讲授史地、文学、算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将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毕业考试结果成为授官依据,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确立,1905年科举制废除,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①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1981年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干部的“四化”,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构建了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排除A;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的,排除B;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不可能被削弱,排除D。
16. 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 科学化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后来,我国又建立了①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2)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此时,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②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3)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17.民主革命
【详解】结合课本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制度。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因此填写民主革命。
18. 学堂选官 留学毕业生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①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1904年后,清政府又确立了②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
19. 孙中山 考试院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官员选拔的依据是孙中山的的文官考试思想。在官员选拔方面,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因此①应填孙中山,②应填考试院。
20. 考试和甄别 《文官考试法草案》 女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北洋政府的选官制度。
(1)选拔官员主要采用①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2)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②《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局限性:③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3)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决定其能否留任。
21.(1)积极影响:限制了国王的官员任命权;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减少因内阁更迭造成的政治动荡;适应了政府行政工作中高效率、专业化的要求;为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任答三点)
(2)弊端:干部管理方式单一;干部管理对象庞杂;干部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相脱节;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任答三点)
制度性措施: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积极影响:根据材料“政府官员的任用,均由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掌握”可知,限制了国王的官员任命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根据材料“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政党的更迭而更换,长期担任实际行政职务”可知,有利于减少因内阁更迭造成的政治动荡;根据材料“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英国资产阶级建立高效政府的需要”可知,适应了政府行政工作中高效率、专业化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本题是影响类、内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弊端:根据材料“当前干部管理方式单一、一切按行政级别划线”可知,干部管理方式单一;根据材料“‘国家干部’是一个庞杂的队伍”可知,干部管理对象庞杂;根据材料“各级党委一直对干部实行统一管理,企事业单位缺乏用人的自主权,这造成了干部管理上的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管人与管事相脱节”可知,干部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相脱节;根据材料“整体上仍然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且缺乏法律效力”可知,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 制度性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改革开放后,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
22.(1)特点:考核内容多样化;遵循功绩制原则;不断革新。
影响:提高文官的工作能力;提升行政效率;淘汰传统幻想的文官。
(2)不同:分类管理;发挥群众的作用;考核结果与奖惩升降相结合。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
特点:根据材料“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主,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平时考绩两个模块”可知,考核内容多样化;根据材料“英国始终看重文官的实绩,功绩制原则一直是考核中贯穿的核心。”可知,遵循功绩制原则;根据材料“考核内容也从一般性的道德性格考核扩展到随着工作内容不断革新,考核指标向着量化的方向发展,越发明确客观。”可知,不断革新。
影响:根据材料“考核内容也从一般性的道德性格考核扩展到随着工作内容不断革新,考核指标向着量化的方向发展,越发明确客观。另一方面,由于文官失去了职位终身保障的便利条件,一部分存在传统幻想的文官纷纷离开文官队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提高文官的工作能力、提升行政效率、淘汰传统幻想的文官等角度进行说明。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
不同:根据材料“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可知,分类管理;根据材料“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可知,发挥群众的作用;根据材料“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升降链接起来。”可知,考核结果与奖惩升降相结合。
23.特点:成立专门机构;提供法律保障;体现开放性和平等性;具有党派性和军治色彩;实际作用极为有限。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的问题。时空是民国。特点:根据所学可得出成立专门机构;提供法律保障;体现开放性和平等性;根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得出具有党派性和军治色彩;根据“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得出实际作用极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