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质量调研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4六下·青岛)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酵母(jiào) 奉命(fòng) 专心志致 汗流浃背
B.纽扣(liǔ) 王妃(féi) 金壁辉煌 司空见惯
C.困窘(jōng) 书簿(bù) 一如既往 德高望重
D.倭瓜(wō) 哭泣(qì) 精兵简政 震耳欲聋
2.(2024六下·青岛)依次填入下列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成长的路上,( )注定了迈出双脚,就只能往前移动,( )前面荆棘横生。( )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 )结果如何,( )在行进,我们就不会脸红。
A.只要 既然 因为 不管 即使
B.既然 不管 因为 即使 只要
C.既然 即使 因为 不管 只要
D.因为 即使 既然 不管 只要
3.(2023·榆林)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B.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C.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4.(2023·榆林)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举办并策划了毕业联欢会。
B.我在花坛旁闻到了醉人的花香和勤劳的蜜蜂。
C.我们要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灌出灿烂的理想之花。
D.读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被董存瑞的精神感动了。
5.(2024六下·青岛)下列句子中名言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路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处的时间长了,我们自然就知道她的人品了。
B.老师经常用“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教导我们,要想文采出众,就得下苦功夫。
C.魏格纳在地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远胜于他的老师,正所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来,我们要少读书,重要的是多听别人讲道理。
6.(2024六下·青岛)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赏月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
B.赵孟頫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C.人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这里的“五谷”指稻、麦、黍、菽、稷。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中分号运用正确。
7.(2023六下·城关期末)在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
回顾六年的小学时光,我们从shū jí 中学到了 知识,在老师的jiào huì 中懂得了道理,从同学身上感受到rè qíng ,还学会了guǎn lǐ 自己的情绪,从yòu zhì 逐渐变得成熟。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希望能在我喜欢的lǐng yù 里有所jiàn shù 。
8.(2023·榆林)查字典填空。
“援”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用手牵引;②引用;③援助。在“攀援”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请用第三种解释组一个词: 。
9.(2023·武侯)将下列诗或文所缺词句补充出来,填写在横线上。
(1)《十五夜望月》: ,冷露无声湿桂花。
(2)《马诗》:大漠 ,燕山 。
(3)《两小儿辩日》:一儿曰:“日初出 凉凉,及其日中如 。
(4)《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
10.(2024六下·青岛)下面是某位同学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后,画了一幅主要人物关系图,请联系关系图,完成习题。
(1)请结合你的阅读记忆,将关系图中三个字母所代表的内容补充完整。
A:
B:
C:
(2)阅读名著时、画出人物关系图有什么好处?你还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请介绍给大家,并简要说明好在哪里。
二、现代文阅读
(2024六下·青岛)读小说《那个星期天》节选,完成要求。
①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②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③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④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11.“答应”一词在第一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这样的表达方法?
12.小说中的“我”是怎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身边伙伴的影子吗?
13.文中“我”眼里的“母亲”是怎样的?作为读者的你,如何看待这位妈妈?
(2024六下·青岛)读《别了,语文课》,完成要求。
①钟声响了,第一堂课是语文。以前我上语文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语文书,别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 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会忽然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
②放学回家,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书。这本书先浅显地介绍中文的发展,然后分述了中文的特点,最后讲述学好中文的方法。我一下子对中文了解了很多很多。我有点儿怪图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儿送这本书给我,让我早点儿知道中文的丰富和优美。
③我放下书,走到爸爸跟前,问他:“爸爸,我们将来移民到中美洲,我还有机会学习中|文吗?”
④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那边华侨很少,没有为华侨办的学校。到了那边,你就|要学习西班牙文。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了中文。”
⑤我听后吓了一跳。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我现在念五年级,可是因为我过去不喜欢语文课,实在学得不好,实际上大约只有三四年级的程度。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 娆】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我一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
⑥我一连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每次都鼓励我:最近一次默书,我居然一个字也没有错,得到一百分!语文课上,张先生拿出我的默书簿,翻开第一页给大家看,然后又翻到最后一页,高高举起让同学们看。张先生说:“陈小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们看,他学期开始默书总不合格,现在却得了一百分!”
⑦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擒 噙】着泪。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
⑧同学们都奇怪地注视着我。张先生走到我身旁,亲切地抚着我的头,说:“小允,是为你的进步而哭吗?”
⑨我擦拭着泪水,站起来,呜咽着说:“张先生,我下星期要离开这里了,我们全家移民到中美洲,我……我再没有机会学习中文了。”
⑩泪水模糊了眼睛,我看不见同学和张先生的反应,只知道全班忽然异样地沉寂。张先生轻抚着我的头,叫我坐下。
离开这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纷纷在我的纪念册上留言,叮嘱我不要忘记中国,不要忘记中文。
这天,是我最后一次上语文课了,张先生带来一扎用鸡皮纸封好的包裹,她对全体同学说:“陈小允是最后一天和大家相叙了。我们祝福他在国外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没有什么送给他,只送他一套小学六年级到中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希望他远离祖国后还可以好好自修,不要忘记母语。”
我接过这套书,心里非常难过。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上来,有人送我一本字典,有人送我一本故事书。他们的热情,使我热泪【莹 盈】眶。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文,我会把我的默书簿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
14.在文中的【 】里,选择正确的用字。
15.文中“下划线”勾画的三句话,分别表达了老师对陈小允怎样的情感?
16.文中的“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用了哪些抒情的方法?
三、书面表达
17.(2024六下·青岛)习作。(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
(1)有些话,忍了很久,说不出口;有些事、埋得很深,就怕……这就是心事,有些心事困扰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心事也会帮助我们逐步成长、成熟。请以“我的心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尝试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让真情自然流露。
(2)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出现,算盘消失;数码相机出现,胶卷就没有了市场;微信出现,短信就没人发了。世界一直在变,请你发挥想象,未来可能出现什么,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注意语句通顺,字迹工整,标点符号正确;③字数不少于450字;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字音与字形。辨析字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有误,“奉命”的“奉"应读“fèng";“专心志致"应改为“专心致志”,致:尽,极。志:心意,志趣。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高度集中地做事。
B.有误,“纽扣”的“纽"应读“niǔ”;“王妃”的“妃"应读“fēi";“金壁辉煌"应改为“金碧辉煌”,碧:翠绿色。金碧辉煌,意指金光碧色,彩辉夺目。比喻陈设华丽。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C.有误,“困窘"的“窘"应读"jiǒng"。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2.【答案】C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注定了迈出双脚"与“就只能往前走"是条件关系,可以用“既然.......就......"相连。“前面荆棘横生"与前面的句子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即使"相连。“人生的车站不售往返车票”与后面句子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相连。“结果如何"与后面分句是条件关系,可以用“不管"相连。“在行进”与“我们就不会脸红"是条件关系,可以用“只要"相连。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3.【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大山都抖了三抖”“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这三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项中把“激流”比作“脱缰的野马”,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4.【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项句子语序有问题,应该把“策划”放在“举办”的前面;
B项“闻到”可以描述“花香”,不能描述“蜜蜂”;
C项中句子表达正确,没有语病;
D项句子缺少主语,应该在句子开头加上“我”。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考查了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A .正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好歹。
B.正确。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
C.正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D.有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良多,胜过读许多年的书。“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所蕴含的道理与语境“我们要少读书,重要的是多听别人讲道理”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6.【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了文学常识、分号、节日风俗及传统文化。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A、C、D正确。
B.有误,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7.【答案】书籍;教诲;热情;管理;幼稚;领域;建树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拼读音节可知词语,书写“书籍”时注意“籍”是竹字头,易错写为“藉”;“热情”的“热”注意间架结构;书写“教诲”是注意“诲”是言字旁;“幼稚”的“幼”容易错写成“幻”,要特别注意;“领域”的“域”不能少写一撇,“建树”的“建”注意与“健”区分。
故答案为:书籍;教诲;热情;管理;幼稚;领域;建树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的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要回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8.【答案】扌;9;③;孤立无援
【知识点】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援”是提手旁,除去部首还有9画;“攀援”意思是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援”的意思是“用手牵引”;“援”表示“援助”的意思,可以组“援助 孤立无援 支援”等。
故答案为:扌;9;③;孤立无援
【点评】题目考查查字典相关知识。根据平时查字典的要求,结合偏旁和剩余笔画数等概念的认识,即可作答;字义的选择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和理解,结合字义进行组词运用。
9.【答案】(1)中庭地白树栖鸦
(2)沙如雪;月似钩
(3)沧沧;探汤
(4)明月何时照我还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结合题干中的“冷露无声湿桂花”,可知填写的诗句是“中庭地白树栖鸦”。
(2)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结合题干中的“大漠”“燕山”,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沙如雪,月似钩”。
(3)出自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结合题干中的“日初出”“凉凉,及其日中如”,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沧沧,探汤”。
(4)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结合题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
故答案为:(1)中庭地白树栖鸦;(2)沙如雪;月似钩;(3)沧沧,探汤;(4)明月何时照我还。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0.【答案】(1)波莉姨妈;贝琪;哈克
(2)可以梳理人物关系,并且可以在阅读时随时查阅,方便理解。阅读时还可以采用跳读法,读书时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结合日常积累的知识可知,汤姆的亲人是波莉姨妈;他的好朋友的是贝琪;他最好的是朋友是哈克。
(2)考查了阅读策略和方法。结合阅读积累的经验可知,阅读名著时,画出人物关系图有助于厘清人物关系,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故事情节,便于读者记忆。阅读方法结合自身实际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1)A:波莉姨妈 B:贝琪 C:哈克 (2) 可以梳理人物关系,并且可以在阅读时随时查阅,方便理解。阅读时还可以采用跳读法,读书时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点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关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不受约束,敢于去危险境地探险。
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①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②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③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④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答案】11.“答应”一词在第一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这样写强调了母亲的答应对“我”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我”对这承诺的期待。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表达方法,比如“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12.“我”是一个有着纯真的思想和懂事的孩子。在他身上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我就是一个懂事、体贴妈妈的好孩子。
13.“我”眼里的“母亲”是忙碌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在生活中承受着许多繁重的责任和压力,她在尽力平衡照顾孩子和处理家务之间的矛盾。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段选自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11.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可知,“答应—词在第一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这样写强调了母亲的答应对“我”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我"对这承诺的期待。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表达方法,比如“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怎么还不走啊 走吧......"等等。
故答案为:“答应”一词在第一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这样写强调了母亲的答应对“我”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我”对这承诺的期待。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表达方法,比如“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1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文中的“我"盼望着去外面玩耍,对妈妈的答应充满期待和信任。“我"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看画报,表现了“我"在等待中的无聊与无奈,展现了“我"焦急的心情。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有着纯真的思想和懂事的孩子。在他身上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我就是一个懂事、体贴妈妈的好孩子。
故答案为:“我”是一个有着纯真的思想和懂事的孩子。在他身上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我就是一个懂事、体贴妈妈的好孩子。
1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我""紧跟着劳作的母亲,提醒她赶紧兑现承诺的一系列动作。“去吗 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 走吧......”"表现了“我”在上午即将结束而自己盼望的出行还没有实现时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母亲迫于生活无暇顾及“我""的现实状况。"我"眼里的“母亲"是忙碌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在生活中承受着许多繁重的责任和压力,她在尽力平衡照顾孩子和处理家务之间的矛盾。
故答案为:“我”眼里的“母亲”是忙碌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在生活中承受着许多繁重的责任和压力,她在尽力平衡照顾孩子和处理家务之间的矛盾。
【答案】14.贯,饶,噙,盈
15.分别表达了老师对陈小允的不舍、关爱和期望之情。
16.写了文中的“我”一向不喜欢语文课忽然喜欢上了语言课,也对语文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文中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作者用了融情于事和直接抒情的方法。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别了,语文课》这篇短文,记叙了‘我"知道马上要移民到中美洲,再没有机会学习中文了,便一下子从不爱学语文,到喜欢上了学习语文,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最后一次默书考试居然得了100分,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当老师和同学们得知“我"要移民到中美洲去时,老师送给“我"一套书,同学们有的送给"我"字典,有的送给“我”故事书,并叮嘱“我"不要忘记中国,不要忘记中文,“我"都—一记下。我—定不会忘记中文,更不会忘记祖国——中国。
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14.考查对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全神贯注:形容全部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故选“贯”。饶有兴趣:指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故选“饶”。噙着泪:指眼眶中含有眼泪。故选"噙”。热泪盈眶:指泪水充满了眼眶。形容非常激动。故选“盈"。
故答案为: 贯,饶,噙,盈
15.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陈小允是最后一天和大家相叙了。我们祝福他在国外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没有什么送给他,只送他一套小学六年级到中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希望他远离祖国后还可以好好自修,不要忘记母语。"这三句话分别表达了老师对陈小允爱恋、祝福和希望的情感。
故答案为: 分别表达了老师对陈小允的不舍、关爱和期望之情。
16.考察队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以前我上语文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从知道自己要移民到中美洲去,忽然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文章表达情感,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如直接抒情的句子:奇怪,今天我翻开语文书,别有—番滋味,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会忽然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 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间接抒情,如“我擦拭着泪水,站起来,呜咽着说:‘张先生,我下星期要离开这里了,我们全家移民到中美洲,我.......我再没有机会学习中文了。"这段话属于缘事抒情。短文最后一段话“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文,我会把我的默书簿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属于托物言志抒情。
故答案为:写了文中的“我”一向不喜欢语文课忽然喜欢上了语言课,也对语文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文中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作者用了融情于事和直接抒情的方法。
17.【答案】(1)我的心事
在我一二年级时,同学们团结互助,互相关爱,互相体贴,友好得就像亲兄弟,亲姐妹一般。
渐渐的,我们都长大了,不再那么“天真无邪”了。同学们彼此之间的友谊再也不像从前那么亲密了,而是变得疏远了。三年级我偶然一次听到同学们背着我说“颜依梦是大队委员,老师面前的红人,谁敢惹她呀!”当时,我努力忍住没哭,我在同学心目中成了什么样子了?我们是同学呀!是从一年级就在一起的兄弟姐妹呀!为什么我的形象就这么差呢?
我为了和同学回复以往的友谊,渐渐地失去了威力。但是我又和同学们恢复到了原来的快乐。但是,这以后老师又频频批评我我管理班级没有了力度。
我再一次陷入了沉思,往日快乐的跟神仙似的我,竟然莫名其妙地在心里暗暗流眼泪。我感觉好为难,好痛苦。一面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一面是可敬的老师。面对胜似亲情的友情与好比父母的老师,我难以选择。
我爱从7岁就陪伴我的同学,可我也同样爱教育我的老师。要是想对得起老师,就可能失去难能可贵的友情,而拥有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就会对不起老师对我的信任与培育。
宁静的夜晚,我看着星星与月亮,流着泪,在夜空中寻找我的答案。“你怎么管理班级一点儿力度都没有了?”“颜依梦是老师面前的红人,谁敢惹她呀!”这两句简短而又足以撕碎我的心的话,又一次重回我的耳边,老师那双充满信任的眼睛与同学那双充满欢乐的眼睛又一次重现我的脑海。
我到底该如何解决,到底该如何让老师和同学都能理解到我的难处?
(2)未来的世界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一个神奇而又美好的世界。
未来的鞋子一定是飞鞋。它能带着人们自由飞行,人们可以穿着它到游乐场去游玩,到公司去上班,到学校上课,飞行的底盘有一个小型的喷气式飞行装置,能够提供向上和向前的推进力,让你可以在空中的飞在空中自由飞翔。它的载重极限是40到90公斤,它的电池是特制的,使用寿命很长,每双鞋只要两对电池,电池大约两年更新一次,大约可以大约可以每小时跑出3000米的速度。它的价格也很便宜,大约30元左右,这种鞋可以回收,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未来的车子应该是飞船的形状,像现在的神舟五号这样的车子可以接近第一宇宙的速度。这样的车子是不需要维修的,后面有最高科技的火箭,它做动力,它的底盘有十个火箭管可以帮助它提升高和提升速度,它的卖价要500元左右,人们可以坐它进行宇宙冒险探索太空的奥秘,它的外壳很坚硬,可以抵挡星际间陨石的撞击,而且耐高温,耐辐射,保护乘坐者安全。
未来的电视是一幅随身携带的眼镜,眼眶上有一个按钮,旋转时可以向前调节电视台的节目,它的作用很大,可以保护眼睛,可以5年来换一次电池,它可以连接100多个以上的电视节目,人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来观看他们自己喜欢的节目。
未来的笔是电子的,它可以让你不练字,就能写出非常漂亮的文字,还可以写出其它国家的文字,它有字典功能,还可以变成橡皮,擦掉错的字,它身上有一种可以变形的按钮,在遇到坏人的时候,就变成了防身武器,跟激光枪一样。
这就是未来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目前还未达到,但只要靠我们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来就一定会实现。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1)本次习作要求以“我的心事”为题写一篇作文,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困难或没有解决的问题吗 你的心事是什么,可以把它写下来。要注意事情的六要素,确定详略,经过为详写的部分,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注意语句通顺,中心明确。
(2)本题为自命题的话题作文,要求以“未来”为话题,写一篇习作。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干里,计算器一出现,算盘消失了;数码相机一出现,胶卷就没市场了;智能手机一出现,回家就不总玩电脑了;微信一出现,短信就没人发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科技,未来的科技是什么样的呢 汽车能在天上飞行、轮船能在公路上行驶、电脑能有意识的与我们对话吗 人们会将科技运用到哪些领域呢 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用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的生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的组织,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1)这是一篇叙事小文章,把自己的心事一 一道来, 写出了自己的难处 ,结尾写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自己能够被 老师和同学都能理解 。
(2)本文作者以现实为依托,借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一篇很有生趣的想象作文,语句通顺,结构完整。
1 / 1山东省青岛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质量调研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4六下·青岛)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酵母(jiào) 奉命(fòng) 专心志致 汗流浃背
B.纽扣(liǔ) 王妃(féi) 金壁辉煌 司空见惯
C.困窘(jōng) 书簿(bù) 一如既往 德高望重
D.倭瓜(wō) 哭泣(qì) 精兵简政 震耳欲聋
【答案】D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字音与字形。辨析字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有误,“奉命”的“奉"应读“fèng";“专心志致"应改为“专心致志”,致:尽,极。志:心意,志趣。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高度集中地做事。
B.有误,“纽扣”的“纽"应读“niǔ”;“王妃”的“妃"应读“fēi";“金壁辉煌"应改为“金碧辉煌”,碧:翠绿色。金碧辉煌,意指金光碧色,彩辉夺目。比喻陈设华丽。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C.有误,“困窘"的“窘"应读"jiǒng"。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2.(2024六下·青岛)依次填入下列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成长的路上,( )注定了迈出双脚,就只能往前移动,( )前面荆棘横生。( )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 )结果如何,( )在行进,我们就不会脸红。
A.只要 既然 因为 不管 即使
B.既然 不管 因为 即使 只要
C.既然 即使 因为 不管 只要
D.因为 即使 既然 不管 只要
【答案】C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注定了迈出双脚"与“就只能往前走"是条件关系,可以用“既然.......就......"相连。“前面荆棘横生"与前面的句子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即使"相连。“人生的车站不售往返车票”与后面句子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相连。“结果如何"与后面分句是条件关系,可以用“不管"相连。“在行进”与“我们就不会脸红"是条件关系,可以用“只要"相连。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3.(2023·榆林)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B.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C.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大山都抖了三抖”“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这三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项中把“激流”比作“脱缰的野马”,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4.(2023·榆林)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举办并策划了毕业联欢会。
B.我在花坛旁闻到了醉人的花香和勤劳的蜜蜂。
C.我们要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灌出灿烂的理想之花。
D.读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被董存瑞的精神感动了。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项句子语序有问题,应该把“策划”放在“举办”的前面;
B项“闻到”可以描述“花香”,不能描述“蜜蜂”;
C项中句子表达正确,没有语病;
D项句子缺少主语,应该在句子开头加上“我”。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5.(2024六下·青岛)下列句子中名言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路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处的时间长了,我们自然就知道她的人品了。
B.老师经常用“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教导我们,要想文采出众,就得下苦功夫。
C.魏格纳在地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远胜于他的老师,正所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来,我们要少读书,重要的是多听别人讲道理。
【答案】D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考查了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A .正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好歹。
B.正确。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
C.正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D.有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良多,胜过读许多年的书。“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所蕴含的道理与语境“我们要少读书,重要的是多听别人讲道理”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6.(2024六下·青岛)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赏月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
B.赵孟頫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C.人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这里的“五谷”指稻、麦、黍、菽、稷。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中分号运用正确。
【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了文学常识、分号、节日风俗及传统文化。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A、C、D正确。
B.有误,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7.(2023六下·城关期末)在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
回顾六年的小学时光,我们从shū jí 中学到了 知识,在老师的jiào huì 中懂得了道理,从同学身上感受到rè qíng ,还学会了guǎn lǐ 自己的情绪,从yòu zhì 逐渐变得成熟。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希望能在我喜欢的lǐng yù 里有所jiàn shù 。
【答案】书籍;教诲;热情;管理;幼稚;领域;建树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拼读音节可知词语,书写“书籍”时注意“籍”是竹字头,易错写为“藉”;“热情”的“热”注意间架结构;书写“教诲”是注意“诲”是言字旁;“幼稚”的“幼”容易错写成“幻”,要特别注意;“领域”的“域”不能少写一撇,“建树”的“建”注意与“健”区分。
故答案为:书籍;教诲;热情;管理;幼稚;领域;建树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的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要回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8.(2023·榆林)查字典填空。
“援”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用手牵引;②引用;③援助。在“攀援”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请用第三种解释组一个词: 。
【答案】扌;9;③;孤立无援
【知识点】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援”是提手旁,除去部首还有9画;“攀援”意思是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援”的意思是“用手牵引”;“援”表示“援助”的意思,可以组“援助 孤立无援 支援”等。
故答案为:扌;9;③;孤立无援
【点评】题目考查查字典相关知识。根据平时查字典的要求,结合偏旁和剩余笔画数等概念的认识,即可作答;字义的选择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和理解,结合字义进行组词运用。
9.(2023·武侯)将下列诗或文所缺词句补充出来,填写在横线上。
(1)《十五夜望月》: ,冷露无声湿桂花。
(2)《马诗》:大漠 ,燕山 。
(3)《两小儿辩日》:一儿曰:“日初出 凉凉,及其日中如 。
(4)《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
【答案】(1)中庭地白树栖鸦
(2)沙如雪;月似钩
(3)沧沧;探汤
(4)明月何时照我还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结合题干中的“冷露无声湿桂花”,可知填写的诗句是“中庭地白树栖鸦”。
(2)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结合题干中的“大漠”“燕山”,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沙如雪,月似钩”。
(3)出自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结合题干中的“日初出”“凉凉,及其日中如”,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沧沧,探汤”。
(4)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结合题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
故答案为:(1)中庭地白树栖鸦;(2)沙如雪;月似钩;(3)沧沧,探汤;(4)明月何时照我还。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0.(2024六下·青岛)下面是某位同学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后,画了一幅主要人物关系图,请联系关系图,完成习题。
(1)请结合你的阅读记忆,将关系图中三个字母所代表的内容补充完整。
A:
B:
C:
(2)阅读名著时、画出人物关系图有什么好处?你还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请介绍给大家,并简要说明好在哪里。
【答案】(1)波莉姨妈;贝琪;哈克
(2)可以梳理人物关系,并且可以在阅读时随时查阅,方便理解。阅读时还可以采用跳读法,读书时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结合日常积累的知识可知,汤姆的亲人是波莉姨妈;他的好朋友的是贝琪;他最好的是朋友是哈克。
(2)考查了阅读策略和方法。结合阅读积累的经验可知,阅读名著时,画出人物关系图有助于厘清人物关系,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故事情节,便于读者记忆。阅读方法结合自身实际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1)A:波莉姨妈 B:贝琪 C:哈克 (2) 可以梳理人物关系,并且可以在阅读时随时查阅,方便理解。阅读时还可以采用跳读法,读书时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点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关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不受约束,敢于去危险境地探险。
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①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②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③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④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二、现代文阅读
(2024六下·青岛)读小说《那个星期天》节选,完成要求。
①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②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③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④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11.“答应”一词在第一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这样的表达方法?
12.小说中的“我”是怎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身边伙伴的影子吗?
13.文中“我”眼里的“母亲”是怎样的?作为读者的你,如何看待这位妈妈?
【答案】11.“答应”一词在第一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这样写强调了母亲的答应对“我”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我”对这承诺的期待。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表达方法,比如“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12.“我”是一个有着纯真的思想和懂事的孩子。在他身上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我就是一个懂事、体贴妈妈的好孩子。
13.“我”眼里的“母亲”是忙碌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在生活中承受着许多繁重的责任和压力,她在尽力平衡照顾孩子和处理家务之间的矛盾。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段选自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11.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可知,“答应—词在第一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这样写强调了母亲的答应对“我”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我"对这承诺的期待。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表达方法,比如“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怎么还不走啊 走吧......"等等。
故答案为:“答应”一词在第一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这样写强调了母亲的答应对“我”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我”对这承诺的期待。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表达方法,比如“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1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文中的“我"盼望着去外面玩耍,对妈妈的答应充满期待和信任。“我"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看画报,表现了“我"在等待中的无聊与无奈,展现了“我"焦急的心情。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有着纯真的思想和懂事的孩子。在他身上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我就是一个懂事、体贴妈妈的好孩子。
故答案为:“我”是一个有着纯真的思想和懂事的孩子。在他身上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我就是一个懂事、体贴妈妈的好孩子。
1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我""紧跟着劳作的母亲,提醒她赶紧兑现承诺的一系列动作。“去吗 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 走吧......”"表现了“我”在上午即将结束而自己盼望的出行还没有实现时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母亲迫于生活无暇顾及“我""的现实状况。"我"眼里的“母亲"是忙碌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在生活中承受着许多繁重的责任和压力,她在尽力平衡照顾孩子和处理家务之间的矛盾。
故答案为:“我”眼里的“母亲”是忙碌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在生活中承受着许多繁重的责任和压力,她在尽力平衡照顾孩子和处理家务之间的矛盾。
(2024六下·青岛)读《别了,语文课》,完成要求。
①钟声响了,第一堂课是语文。以前我上语文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语文书,别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 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会忽然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
②放学回家,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书。这本书先浅显地介绍中文的发展,然后分述了中文的特点,最后讲述学好中文的方法。我一下子对中文了解了很多很多。我有点儿怪图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儿送这本书给我,让我早点儿知道中文的丰富和优美。
③我放下书,走到爸爸跟前,问他:“爸爸,我们将来移民到中美洲,我还有机会学习中|文吗?”
④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那边华侨很少,没有为华侨办的学校。到了那边,你就|要学习西班牙文。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了中文。”
⑤我听后吓了一跳。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我现在念五年级,可是因为我过去不喜欢语文课,实在学得不好,实际上大约只有三四年级的程度。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 娆】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我一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
⑥我一连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每次都鼓励我:最近一次默书,我居然一个字也没有错,得到一百分!语文课上,张先生拿出我的默书簿,翻开第一页给大家看,然后又翻到最后一页,高高举起让同学们看。张先生说:“陈小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们看,他学期开始默书总不合格,现在却得了一百分!”
⑦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擒 噙】着泪。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
⑧同学们都奇怪地注视着我。张先生走到我身旁,亲切地抚着我的头,说:“小允,是为你的进步而哭吗?”
⑨我擦拭着泪水,站起来,呜咽着说:“张先生,我下星期要离开这里了,我们全家移民到中美洲,我……我再没有机会学习中文了。”
⑩泪水模糊了眼睛,我看不见同学和张先生的反应,只知道全班忽然异样地沉寂。张先生轻抚着我的头,叫我坐下。
离开这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纷纷在我的纪念册上留言,叮嘱我不要忘记中国,不要忘记中文。
这天,是我最后一次上语文课了,张先生带来一扎用鸡皮纸封好的包裹,她对全体同学说:“陈小允是最后一天和大家相叙了。我们祝福他在国外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没有什么送给他,只送他一套小学六年级到中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希望他远离祖国后还可以好好自修,不要忘记母语。”
我接过这套书,心里非常难过。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上来,有人送我一本字典,有人送我一本故事书。他们的热情,使我热泪【莹 盈】眶。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文,我会把我的默书簿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
14.在文中的【 】里,选择正确的用字。
15.文中“下划线”勾画的三句话,分别表达了老师对陈小允怎样的情感?
16.文中的“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用了哪些抒情的方法?
【答案】14.贯,饶,噙,盈
15.分别表达了老师对陈小允的不舍、关爱和期望之情。
16.写了文中的“我”一向不喜欢语文课忽然喜欢上了语言课,也对语文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文中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作者用了融情于事和直接抒情的方法。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别了,语文课》这篇短文,记叙了‘我"知道马上要移民到中美洲,再没有机会学习中文了,便一下子从不爱学语文,到喜欢上了学习语文,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最后一次默书考试居然得了100分,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当老师和同学们得知“我"要移民到中美洲去时,老师送给“我"一套书,同学们有的送给"我"字典,有的送给“我”故事书,并叮嘱“我"不要忘记中国,不要忘记中文,“我"都—一记下。我—定不会忘记中文,更不会忘记祖国——中国。
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14.考查对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全神贯注:形容全部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故选“贯”。饶有兴趣:指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故选“饶”。噙着泪:指眼眶中含有眼泪。故选"噙”。热泪盈眶:指泪水充满了眼眶。形容非常激动。故选“盈"。
故答案为: 贯,饶,噙,盈
15.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陈小允是最后一天和大家相叙了。我们祝福他在国外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没有什么送给他,只送他一套小学六年级到中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希望他远离祖国后还可以好好自修,不要忘记母语。"这三句话分别表达了老师对陈小允爱恋、祝福和希望的情感。
故答案为: 分别表达了老师对陈小允的不舍、关爱和期望之情。
16.考察队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以前我上语文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从知道自己要移民到中美洲去,忽然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文章表达情感,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如直接抒情的句子:奇怪,今天我翻开语文书,别有—番滋味,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会忽然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 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间接抒情,如“我擦拭着泪水,站起来,呜咽着说:‘张先生,我下星期要离开这里了,我们全家移民到中美洲,我.......我再没有机会学习中文了。"这段话属于缘事抒情。短文最后一段话“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文,我会把我的默书簿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属于托物言志抒情。
故答案为:写了文中的“我”一向不喜欢语文课忽然喜欢上了语言课,也对语文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文中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作者用了融情于事和直接抒情的方法。
三、书面表达
17.(2024六下·青岛)习作。(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
(1)有些话,忍了很久,说不出口;有些事、埋得很深,就怕……这就是心事,有些心事困扰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心事也会帮助我们逐步成长、成熟。请以“我的心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尝试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让真情自然流露。
(2)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出现,算盘消失;数码相机出现,胶卷就没有了市场;微信出现,短信就没人发了。世界一直在变,请你发挥想象,未来可能出现什么,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注意语句通顺,字迹工整,标点符号正确;③字数不少于450字;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1)我的心事
在我一二年级时,同学们团结互助,互相关爱,互相体贴,友好得就像亲兄弟,亲姐妹一般。
渐渐的,我们都长大了,不再那么“天真无邪”了。同学们彼此之间的友谊再也不像从前那么亲密了,而是变得疏远了。三年级我偶然一次听到同学们背着我说“颜依梦是大队委员,老师面前的红人,谁敢惹她呀!”当时,我努力忍住没哭,我在同学心目中成了什么样子了?我们是同学呀!是从一年级就在一起的兄弟姐妹呀!为什么我的形象就这么差呢?
我为了和同学回复以往的友谊,渐渐地失去了威力。但是我又和同学们恢复到了原来的快乐。但是,这以后老师又频频批评我我管理班级没有了力度。
我再一次陷入了沉思,往日快乐的跟神仙似的我,竟然莫名其妙地在心里暗暗流眼泪。我感觉好为难,好痛苦。一面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一面是可敬的老师。面对胜似亲情的友情与好比父母的老师,我难以选择。
我爱从7岁就陪伴我的同学,可我也同样爱教育我的老师。要是想对得起老师,就可能失去难能可贵的友情,而拥有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就会对不起老师对我的信任与培育。
宁静的夜晚,我看着星星与月亮,流着泪,在夜空中寻找我的答案。“你怎么管理班级一点儿力度都没有了?”“颜依梦是老师面前的红人,谁敢惹她呀!”这两句简短而又足以撕碎我的心的话,又一次重回我的耳边,老师那双充满信任的眼睛与同学那双充满欢乐的眼睛又一次重现我的脑海。
我到底该如何解决,到底该如何让老师和同学都能理解到我的难处?
(2)未来的世界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一个神奇而又美好的世界。
未来的鞋子一定是飞鞋。它能带着人们自由飞行,人们可以穿着它到游乐场去游玩,到公司去上班,到学校上课,飞行的底盘有一个小型的喷气式飞行装置,能够提供向上和向前的推进力,让你可以在空中的飞在空中自由飞翔。它的载重极限是40到90公斤,它的电池是特制的,使用寿命很长,每双鞋只要两对电池,电池大约两年更新一次,大约可以大约可以每小时跑出3000米的速度。它的价格也很便宜,大约30元左右,这种鞋可以回收,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未来的车子应该是飞船的形状,像现在的神舟五号这样的车子可以接近第一宇宙的速度。这样的车子是不需要维修的,后面有最高科技的火箭,它做动力,它的底盘有十个火箭管可以帮助它提升高和提升速度,它的卖价要500元左右,人们可以坐它进行宇宙冒险探索太空的奥秘,它的外壳很坚硬,可以抵挡星际间陨石的撞击,而且耐高温,耐辐射,保护乘坐者安全。
未来的电视是一幅随身携带的眼镜,眼眶上有一个按钮,旋转时可以向前调节电视台的节目,它的作用很大,可以保护眼睛,可以5年来换一次电池,它可以连接100多个以上的电视节目,人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来观看他们自己喜欢的节目。
未来的笔是电子的,它可以让你不练字,就能写出非常漂亮的文字,还可以写出其它国家的文字,它有字典功能,还可以变成橡皮,擦掉错的字,它身上有一种可以变形的按钮,在遇到坏人的时候,就变成了防身武器,跟激光枪一样。
这就是未来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目前还未达到,但只要靠我们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来就一定会实现。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1)本次习作要求以“我的心事”为题写一篇作文,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困难或没有解决的问题吗 你的心事是什么,可以把它写下来。要注意事情的六要素,确定详略,经过为详写的部分,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注意语句通顺,中心明确。
(2)本题为自命题的话题作文,要求以“未来”为话题,写一篇习作。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干里,计算器一出现,算盘消失了;数码相机一出现,胶卷就没市场了;智能手机一出现,回家就不总玩电脑了;微信一出现,短信就没人发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科技,未来的科技是什么样的呢 汽车能在天上飞行、轮船能在公路上行驶、电脑能有意识的与我们对话吗 人们会将科技运用到哪些领域呢 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用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的生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的组织,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1)这是一篇叙事小文章,把自己的心事一 一道来, 写出了自己的难处 ,结尾写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自己能够被 老师和同学都能理解 。
(2)本文作者以现实为依托,借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一篇很有生趣的想象作文,语句通顺,结构完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