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单选题
1.下图是1949—2018年辽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贡献率的比重指标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1949—1960年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受大跃进影响
B.1960—1977年呈现下降状态与中苏关系变化有关
C.1978—2002年继续下滑受到逆全球化潮流的影响
D.2003—2018持续上升与国家的振兴东北政策有关
2.2009年美国国家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时指出:“上海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在37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篇章。”之所以对《上海公报》给予高度评价是基于 ( )
A.美国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B.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实行“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
C.美国政府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篇章
D.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维护了亚太地区稳定
3.“吃够在大国势力夹缝中受气苦头的中共十分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再不偏不倚地介乎于美苏之间,特别是如果与它们的关系都搞僵了的话,中共的新政权就不会被承认,更谈不上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为此,新中国推行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4.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交国家情况示意图。下列项中,关于推动 199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因素,最为密切的是( )
A.中非合作论坛的促进 B.中苏两国建交的推动
C.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变 D.中美两国建交的推动
5.新中国成立之初,制定并执行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并与苏联结盟。这些做法旨在( )
A.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包围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升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6.1949年10月到1959年9月,中国与亚、非、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友好交往,同西方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程度不同的联系,其中有文化友好往来的有24个。这些活动
A.打破了美国对华经济的封锁 B.拓展了中国对外交流的空间
C.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缓和 D.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7.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爆发后,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可美国决定“应设法将苏联的意图尽早通知中国”。这一事件表明
A.美国放弃抵制中国的政策 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地位
C.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美国以此为契机向中国示好 D.美国把苏联当作主要威胁
8.有评论说,20世纪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C.阻止了西方和平演变
D.迫使美国调整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
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C.日内瓦会议的成果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194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提到: “可使我们在外交上立于主动地位,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政策 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说:“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
A.社会制度 B.意识形态
C.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D.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12.如表是关于“克林德碑”的发展历程,这反映了
时间 事件
1900年 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当场击毙,即“克林德事件"。
1901年 清醇亲王载沣代表政府赴德国谢罪,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
1918年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
1952年 在亚太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将“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
A.国际环境决定外交走向 B.西方国家同情支持中国
C.中国民众爱国意识增强 D.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
13.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是
A.综合国力的提升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改革开放的推行
14.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这主要得益于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中美关系的逐渐缓和
C.意识形态对立已消除 D.新型区域合作的推进
15.毛泽东在中法建交前夕对法国议会代表团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做个朋友,做个好朋友;你们不是共产党,我们也不是你们的党……但我们可以合作。”中国与法国“合作”是为了( )
A.突破美国的经济封锁 B.扩展新的战略空间
C.支援第三世界的斗争 D.赢得和平周边环境
二、填空题
16.外交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17.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改变的是政情,不变的是政策:1949年,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外交上奉行 政策,即使如此,在中苏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中国也没有在国家主权独立、政策立场自主问题上向苏联让步或唯苏联马首是瞻。70多年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交,主张 ,在与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的同时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18.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 外交思想。
19.三大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 的外交政策;具体包括“ ”“ ”“ ”三大方针。
20.特征: 、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三、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尔国王或误听尔臣下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豫也!
——《清高宗实录》卷1435(1793年乾隆帝答复英国马嘎尔尼使团通商请求的上谕)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60对,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乾隆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对外态度的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图1中国领导人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图2中国领导人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图3中国领导人会见美国总统布什
结合图片资料和所学回答:
(1)建国初期,中国政府提出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2)上面三幅反映中国重大外交场景中的中国领导人分别是谁?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重大突破性成就有哪些?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的调整。反对 和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 政策。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调整?
2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初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972年2月,毛泽东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2)据材料指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的外交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49—2018年中国。据图可知,1960—1977年辽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贡献率的比重虽有起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援华技术专家,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因此靠近苏联,地处东北的辽宁在这一时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贡献率的比重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1949—1960这一时段与大跃进关联少,而且大跃进对工业的负面影响大,图中这一时段工业呈现上升趋势,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事实,据所学可知,逆全球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当代,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题意,据图可知,2003—2018这一时段工业生产是先上升后下降,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公报》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A
【详解】根据材料“如果再不偏不倚地介乎于美苏之间,……中共的新政权就不会被承认,更谈不上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由此可以推断,为获得承认和支持,中共只能在美苏之间选择向谁靠拢。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加入社会主义阵营,选项A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选项C排除;“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思想,不涉及中国和美苏关系,选项D排除。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建交国家情况示意图”,并结合是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推动了中国的建交高峰,C项正确;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2年,苏联已经解体,排除B项;1979年,中美建交,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同时与苏联结盟,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政策,这些措施有助于打破封锁,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4年,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且提升影响力并非主观目的,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结盟,且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与亚、非、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友好交往,同西方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程度不同的联系等于拓展了我国官方对外交流的外交空间,B项正确;材料中出访活动中文化友好往来,没法说其结果打破了美国对华的经济封锁,且A项的说法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56年两极对峙的格局刚刚形成,并没有缓和的迹象,排除C项;当时的出访活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但是绝不会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材料中,美国对于苏联将对中国进行核攻击这样的重要信息,并未选择保守秘密,而是选择积极通知中国,这反映出美国认为苏联对自己的威胁超过中国,希望借此改善中美关系,D项正确;A项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当时美国处于劣势,排除B项;这一时期美国示好中国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因为市场,而是为了对抗苏联,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使中国外交迎来了新局面,故选D;AC表述绝对化;B指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它并没有改变中国“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局面。
9.A
【详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提出的、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故选择A项;不结盟政策不是中国的“重大创举”,排除B项;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排除C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也没有体现“国际法治精神”,排除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材料“可使我们在外交上立于主动地位,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坚决捍卫国家独立与解放,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B项正确; “一边倒”政策,体现的是坚定地站到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并未提及,排除A项; “另起炉灶”,指不承认国民党时期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周恩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找共同基础”等,本题实际上考查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相关内容——“求同存异”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亚非国家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有遭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的历史,都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命运。可知,只有D项表述准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求同存异”
12.D
【详解】从材料中“克林德碑”的名称变化来看,伴随着中国的政权的更迭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克林德碑”的名称也发生的相应的变化,说明的是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D项正确;外交走向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导致的,排除A项;西方国家并不同情支持中国,排除B项;材料与民众的爱国意识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建交高潮的关键因素在于中美关系的缓和,因为中美关系的缓和推动了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综合国力的提升是最根本的因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中美关系缓和之前,中美关系缓和时中国尚未改革开放,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中美关系的缓和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1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我国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了成套技术设备,故B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故A错误;意识形态对立已消除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新型区域合作的推进改革开放新时期,故D错误。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前夕(中国和法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冷战背景下,中国寻求与法国等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可以视为一种战略上的调整,以扩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外交空间,B项正确;突破美国经济封锁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法国不是第三世界国家,支援第三世界斗争不是中法建交的主要考量,排除C项;法国并非中国周边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另起炉灶 一边倒
【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7. “一边倒” “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改变的是政情,不变的是政策:1949年,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外交上奉行①“一边倒”政策,即使如此,在中苏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中国也没有在国家主权独立、政策立场自主问题上向苏联让步或唯苏联马首是瞻。70多年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交,主张②“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与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的同时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18.习近平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19. 独立自主和平 一边倒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具体包括“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方针。
20.平等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特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1.(1)特点:朝贡外交,天朝上国观念,妄自尊大。
原因: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领先地位:小农经济封闭性:受传统天下观、华夷观影响。(任意两点即可)
(2)原因:鸦片战争战败,外交处于不利地位:综合国力落后;为维护清朝统治不得不对外屈从。(任意两点即可)
(3)特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且成绩斐然。启示:独立自主是原则: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当代外交唯有坚持命运与共、合作共赢、公平正义等新理念才能行稳致远。(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1)特点:根据”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得出朝贡外交,天朝上国观念,妄自尊大。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领先地位:结合经济基础可得出小农经济封闭性;根据所学可得出受传统天下观、华夷观影响。
(2)原因:根据“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可得出这是在鸦片战争后,因此可得出鸦片战争战败,外交处于不利地位:结合当时清政府的实力可得出综合国力落后;根据所学可得出为维护清朝统治不得不对外屈从。
(3)特点:根据“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得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根据“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得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且成绩斐然。启示:根据“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得出独立自主是原则;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当代外交唯有坚持命运与共、合作共赢、公平正义等新理念才能行稳致远等方面。
【点睛】
22.(1)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就:和苏联等17国建交,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成就任答两项即可)
(2)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
(3)关键:中美关系缓和;成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4)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政策:不结盟;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详解】(1)准则:根据所学可知,建国初期,中国政府提出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就:根据所学可知,建国初期,我国还取得了与苏联等17国建交、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等重大外交成就。
(2)根据图中人物形象及图下注解“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美国总统布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1中我国领导人是毛泽东、图2中我国领导人是邓小平、图3中我国领导人是胡锦涛。
(3)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出现重大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缓和;成就: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年代,中国还取得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重大外交成就。
(4)根据所学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的调整。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等方面分析调整的原因。
23.(1)方针:一边倒。
原因:美苏冷战,对峙格局形成;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2)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
作用:结束了中美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有利于中国的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解析】(1)
方针:根据材料“首先是联合苏联”可分析出一边倒。
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美苏冷战,对峙格局形成;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史实可分析出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2)
成就:根据材料“1972年2月,毛泽东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可分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
作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结束了中美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利于中国的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结合这一时期的外交史实可分析出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