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7 13:0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目标:
1.了解律诗在形式和章法上的特点。
2.体会作者豪迈刚健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律诗在形式和章法上的特点。
2.体会作者豪迈刚健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01
一. 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九年级上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本节课,我们要完成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明确诗体,初知诗意。任务二,咬文嚼字,理解诗情。任务三,比较阅读,感悟诗心。
02
二. 学习任务一:明确诗体,把握情感基调。
1.听范读,感受韵律之美。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通常每首八句,两句为一联,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二,四六八句尾字押en韵,中间两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仗工整,形式整饬雅致,音韵华美。
2.释题。了解写作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是送给我的意思。
屏显:唐敬宗宝历年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与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遇。两位神交已久的诗友初次相见,喜不待言。在酒席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回赠。
3.再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基调。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心绪复杂,难以平静,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诗里的词语和意象表现出来的?
相信同学们一定找出了下面的意象:
凄凉的巴山楚水 弃置身 闻笛赋 烂柯人 沉舟 病树 (划线字给人悲凉愤激之感)
千帆过 万木春 (活力生机的词语表现刚健昂扬之感)
原来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诗人的情感为什么会由悲凉愤激变得刚健昂扬,这些丰富的意象背后潜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密码呢?接下来我们就试着通过解读这些词语和意象来读懂诗人的内心世界。
03
三.学习任务二:咬文嚼字,理解诗歌情感 。
1.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一联中有一个很能表现诗人情感的词:“凄凉 ”,还有两个表示地点和时间的词“巴山楚水”“二十三年”。
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屏显)“永贞元年,刘禹锡参加了王叔文集团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改革触犯了宦官和大官僚的利益,很快宣告失败。王叔文被赐死,王丕病死,包括刘禹锡、柳宗元在内的八名官员被贬偏远地区担任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从公元805年到826年,刘禹锡被先后贬至朗州(今湖南常德)、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在巴山楚水之间辗转了二十三年。”
巴山楚水指的是诗人曾被贬官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荒凉偏远地区。二十三年指的是被贬的时间之长。这一联紧承白居易诗的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起笔,概写被贬遭遇。凄凉,弃置两个词表现诗人被贬谪的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2.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一联里也有一个表现诗人情感的词:怀旧。诗人怀念的是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友人。他们多已离世,空:徒劳地,怀念旧友只能徒劳地吟诵一曲《思旧赋》,而今自己孤身归来,回到家乡,却是物是人非,恍若隔世,这是怎样的悲痛和怅惘啊?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写归来后的感触,是首联诗人被贬谪的无限辛酸和悲凉的进一步延伸。表现了诗人归来时对知交零落,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
我们将颔联这样改动一下,大家看好不好?
原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改句:怀旧空吟念故友,到乡翻似异乡人。
相信大家一定觉得改动的句子没有原句的好。原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句中用典故有什么好处呢?
闻笛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想起昔日与好友相处的美好时光,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
我们来比较一下用典的妙处:
“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仅三个字,却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简洁凝练,内涵丰富,闻笛夫借向秀思念旧友的故事,表达故友逝去的无限悲痛以及知交零落的孤独感。
“烂柯人”仅三个字,借王质归来岁月已逝去百年的故事,表达了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怅惘。
这些典故的运用,使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表意丰富,议论抒情形象化,并能使读者借助典故的原始意象,展开联想,扩大了诗词的意境,增强了表现力。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是久遭贬谪作者的自喻。“千帆过”“万木春”描写自然景象,给人一种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生气勃勃之感。这联是对白居易诗歌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的对答,白居易说:满朝的官员都有自己的位置,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着寂寞,虚度着光阴。对刘禹锡的遭遇表达同情和愤懑。而刘禹锡却跳出个人遭遇和恩怨的樊篱,选取“沉舟”“千帆”“病树”“万木”这样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诗人用豁达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写照。这一联,堪称千古警句,充满哲理意味,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
4.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的尾联,说的是酒席上的事情,似乎写得很平淡,其实是点睛之笔。同学们怎样理解诗句中“长精神”三字?
长精神是增长精神,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小结:二十三年,如此漫长的谪居生涯,说不尽的艰辛和无奈。面对白居易在赠诗中的同情和愤懑,刘禹锡却表现出来一种乐观与豁达!
屏显: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白居易
“雄浑老苍,沉着痛快”指出刘诗风格之“豪”。以“精华老而不竭”一语指出了刘禹锡人品之“豪”。——刘克庄(南宋豪放派词人)
刘禹锡,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刘克庄说他“人品”之豪!
是什么能让刘禹锡在困厄之中保持进取之心,永远豪迈刚健呢?
四.学习任务三:拓展阅读,感悟豪迈诗心。
屏显: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刘禹锡被贬10年后被召回长安,朝廷本有意起用刘禹锡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诗人和朋友在游览玄都观时,写下了这首诗。
“紫陌红尘”句,明写长安街上车马川流不息、行人络绎不绝,以致尘士飞扬、喧闹异常,暗喻朝中窃踞高位的保守派新贵气焰熏天、甚器尘上,以致朝野内外政治昏暗、空气污浊。“无人不道”句,用夸张手法从侧面渲染桃花盛开一时,既借以影射新贵们平步青云、占尽春光,亦勾画出儿夫俗子趋炎附势、争名逐利之丑态,有传神令照之妙。“玄都观里桃千树”,以“桃花”喻新贵,不惟见轻蔑之意,且暗示他们终将凋零殆尽,难永葆风华。“尽是刘郎”句,旨在揭露满朝新贵靠当年落井下石,投机取巧,才有今日之飞黄腾达。因为这首诗“语含讥刺,执政不悦”,刘禹锡又被贬为连州刺史。
时隔十四年,已经57岁的诗人再度回京,旧地重游,又写下《再游玄都观》并旧事重提,“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映射当年窃取高位,权倾京师却转瞬便如鸟兽散的满朝新贵。“前度刘郎今又来”则以胜利者的姿态对那些昙花一现的权贵以辛辣的讽刺。这充分的体现了诗人宁折不弯的刚强性格和至老不衰的昂扬斗志。
“刘郎”形象诗刘禹锡在诗中树立的一个正道直行,守志有恒,历尽劫难而无改贞操的人格典范,给后代的文人以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屏显: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
小结:
被贬朗州,诗人一反前人“悲秋”主题,不畏“衰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首《秋词》唱出一曲意气豪迈的秋歌;被贬夔州,诗人不惧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一首《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唱出一曲正气凛然的壮歌;被贬和州,“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诗人安贫乐道,情趣高雅,唱出一曲高洁傲岸的凯歌;诗人暮年,疾病缠身,却仍说老了处事经验更丰富、更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服“老迈”,唱出一曲朝气蓬勃的暮歌。正是这样一种昂扬刚健的豪气让刘禹锡长达二十三年的贬谪岁月中充盈着一种精神力量,在困厄的境遇里越挫越勇,毫不气馁。同学们,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希望大家可以拥有刘禹锡这种昂扬向上的豪气,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五.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及对比阅读了两首著名的桃花诗,深入了解了刘禹锡作称作“诗豪”的真正原因。请你为学校校园文学杂志栏目《课本里的人物》投稿,给刘禹锡写篇推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