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7 13:3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2.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同学你是否记得这样一段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出自《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是清末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所作的散文,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今天,我们作为有志青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么做?请让我们跟随梁启超先生的脚步,走进《敬业与乐业》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早年所作议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3.文体解读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常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1)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3)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4)第一要敬业。
(5)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
(6)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7) 第二要乐业。
(8)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
(9)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明确: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再读课文,学习方法
1.开篇引用名言有什么作用?
揭示题目由来,进而揭示全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文章第3段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道理论证是运用论述、格言、谚语、科学原理、概念公式、概念定律、公式等方法论证观点。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无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有业之必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举例论证是引用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等方法论证观点。
举例论证。“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举出百丈禅师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这样写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第5段中“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就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作者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呢?这样有何妙处?
知识链接:比喻论证是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将没有职业的懒人比作蛀米虫和盗贼,使得读者能够直观、深刻地理解懒人对社会的危害。这样的描述不仅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而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作者是如何论述“为什么要敬业”的?
首先,“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引用宋代朱熹的名言,解释“敬”字的含义——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为什么该敬呢”引出下文的论述。然后从人类生存的需求(为生活而劳动)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道理。
6.“‘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第8段开头运用对话的方式,有什么好处?结合后面理想的生活这是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知识链接:对比论证是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预设:对话,更贴近生活,使语言更通俗活泼,容易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对比论证,生动明确地表明了作者的立场、态度,突出乐业的重要性。
回顾内容,领会道理
1.品读文章第8段,说一说作者认为哪两种人最苦?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第一等苦人是无业游民,因为他们无事可做,身心毫无寄托;
第二等苦人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因为他们找不到职业的乐趣。
2.品读文章第9段,怎样理解“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第一,应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第二,对于所做的事情应该生出敬意,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积极投入地把它做好;
第三,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能一味叫苦,要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小结:梁启超先生的这篇演讲,结构清晰,地论证了有业、敬业、爱业的重要性。全文论证合理,常用道理、举例、对比、比喻论证使观点鞭辟入里,深入人心
课堂小结
本篇文章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论点,深入地论述了以“有业”为基础的“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并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让敬业与爱业的精神成为我们人生中永不褪色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