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7 15:2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第3节 课时2
新课导入
目前,人类在地球表层的最深钻井不足13千米,而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人类已达部分只占地球平均半径的1/516,因此缺乏地球内部状况的直接证据。
新课导入
【思考题】
1.说一说,你了解哪些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
2.俗话说:“上天有路,入地无门。”议一议,在“入地无门”的情况下,科学家是如何探测地球内部奥秘的?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运用示意图,熟练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分布及特点。(区域
认知)
2. 结合材料,能够辨识横波与纵波在地球内部的波速及传播特点。(综合
思维)
3.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观测,说明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明确各个圈层
之间的关系。(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 01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
根据地震波特性和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1. 地震波传播速度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几次明显的变化?
2. 根据这些变化,我们应该将地球划分为几个圈层?
3. 在某次变化中,横波速度突变为零 ,说明其下层介质肯定不是何种状态?
地震波传播速度
依 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
横波
速度:传播速度较慢
介质: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纵波
速度:传播速度较快
介质: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地震波传播速度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在地下33 km处(指大陆部分):S波和P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在地下2 900 km处:S波完全消失,P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
各圈层特征
2
范围: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
厚度:平均厚度为17 km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壳
各圈层特征
2
范围: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分层:上地幔和下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上地幔顶部+地壳
地幔
各圈层特征
2
范围:地心和古登堡界面之间
分层:外核和内核
构成: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状态: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内核呈固态
地核
核心归纳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硅铝层)由硅、铝成分较多的花岗岩类组成,密度小,不连续分布;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下层(硅镁层)由镁、铁、钙成分较多的玄武岩类组成,密度大,连续分布;在大陆和大洋地壳中都有分布。
/ 02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大气圈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随高度增加,大气密度迅速减小
海洋
沼泽
冰川
河流
地下水
湖水
水圈
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圈层之间的关系
2
生物圈
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素养培优
自然景观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如图为一张自然景观照片。
1.[综合思维]有人说,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也有人说,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对此,你的理解是什么?
2.[综合思维]思考图中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问题:1.[综合思维]有人说,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也有人说,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对此,你的理解是什么?
答案:
生物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狭义的生物圈仅指生物本身。
问题:2.[综合思维]思考图中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答案:
各事物分属四个圈层,体现了四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各圈层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