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五章
第一节
新课导入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东西横跨经度约29°,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山地森林茂盛,中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西部则是一望无际的荒漠。
图5-1 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景观分布
新课导入
【思考】
1. 根据图中照片,描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中部、西部植被的特点。
2. 想一想,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植被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图5-1 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景观分布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 通过图像识别主要植被类型。(地理实践力)
2. 结合地图,归纳不同植被的地区分布。(区域认知)
3. 能够结合实例,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 01
主要植被
植被的概念
1
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植被的分类
2
自然植被
人工植被
自然植被
森 林
草 原
荒 漠
苔 原
草 甸
沼 泽
人工植被
经 济 林
人 工 草 场
植被类型
3
森林
草原
荒漠
森 林
分布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热带雨林
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常绿阔叶林
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落叶阔叶林
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
主要由耐寒针叶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草 原
分布区: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热带草原
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具有极其独特的群落外貌
温带草原
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
荒漠
分布区:干旱地区
荒漠
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
/ 02
植被与环境
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
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
热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纬度带形成不同的植被带
降水: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由森林依次演变为草原、荒漠
热带雨林、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青藏高寒植被
寒温带针叶林
在中尺度上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受地形的影响,植被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的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从而使植被垂直分带。
喜马拉雅山南坡
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2
砍伐森林
过度放牧
开垦坡地
植被减少
地表径流增多地下水减少
土壤贫瘠
水土流失严重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空气质量下降
地理环境退化
拓展延伸
环境因素对植被影响的具体表现
热 量
水 分
光 照
风 向
地 形
土 壤
热量
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不同的热量带,植被类型不同。
热带雨林
亚寒带针叶林
水分
同一纬度,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的植被景观。
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年轮宽。
光照
植物通过争夺阳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风向
长时间风吹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地形
阳坡和阴坡的光照和热量差异导致植被差异。
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在山区,不同海拔的植被不同。
迎风坡和背风坡水分差异导致植被差异。
土壤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
拓展延伸
植物生长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旱生环境
水生环境
冷杉喜阴
马尾松喜阳
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有相应的植物种类分布。
素养培优
材料一 骆驼刺景观图。 材料二 高山山顶上的旗形树。
1.[综合思维]据材料一景观图描述骆驼刺的特征,并说明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综合思维]分析材料二图中旗形树的形成原因。
问题:1.[综合思维]据材料一景观图描述骆驼刺的特征,并说明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
特征: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很发达。
关系: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可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取水分。
问题:2.[综合思维]分析材料二图中旗形树的形成原因。
答案:
受定向强风的影响,旗形树在迎风侧生长受到抑制,背风侧生长旺盛。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