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土壤的形成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五章
第二节
新课导入
寻乌位于赣东南边陲,地处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这里群山拱卫,古代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然而,在寻乌的群山中,却隐藏着许多造型奇特的古民居。一些规模较大的古民居,还建有密布箭孔的碉楼。那么,人们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定居,并修建了这些有如城堡的建筑呢?原来,在寻乌的山脉中,分布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这种独特的土壤,再加上良好的气候资源,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适宜耕种的自然条件,在农耕时代吸引了一批批山外的百姓,他们纷纷迁移至此。他们耕田种地,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家族的集聚,也为了防备旧时的匪患,这些迁入的居民,才修建了一座座防卫森严的巨型围屋。
新课导入
1. 想一想,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2. 寻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议一议,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题】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 结合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地协调观)
2.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土壤特征及其形成因素。(综合思维)
3. 结合区域图文资料,分析不同地区土壤剖面结构和土壤特征。(区域认知)
4. 通过野外观察,说明自然土壤剖面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 01
土壤及成土因素
概 念
1
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作用
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成土因素
1
土壤
成土母质
生物因素
地形因素
气候因素
时间因素
人为因素
成土母质
物质基础
成土母质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其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气 候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温度、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湿热地区的土壤
湿热地区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有机质分解快
冷湿、冰冻地区的土壤
冷湿、冰冻环境,有机质分解速度慢,积累多
生 物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残体提供了有机质,微生物将其转化为腐殖质
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联系密切, 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地形
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陡峭的山坡,土层较薄 平坦的地方,土层深厚
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时间
人类活动
积极影响:能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
耕耘
灌溉
施肥
收获
改变土壤结构、
保水性、通气性
改变土壤水分、
温度状况
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改变土壤的
营养元素组成
人类活动
消极影响:会导致土壤退化
土地沙化
土地盐碱化
水土流失
拓展延伸
土壤形成过程
风化作用
营养元素
释放
微生物、
低等植物
有机质
积累
高等植物
养分富集
耕作培育
土壤熟化
裸露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耕作土壤
拓展延伸
空气
20%-30%
矿物质
40%
水分
20%-30%
有机质
10%
土壤的组成
组成 状态 体积比例 肥力特征
作用 肥力
矿物质 固态 40% 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有机质 固态 10% 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 液态 20%~30% 过多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
空气 气态 20%~30% 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不足,植物枯萎
素养培优
紫色土是由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时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岩层上发育而成的土壤,紫色砂岩和页岩容易风化。因此气候湿热的地区有利于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紫色土壤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丘陵地带及嘉陵江、沱江等河流两岸的盆地底部。
问题:1.[综合思维]分析四川盆地土壤呈紫色的原因。
答案:
四川盆地土壤是在紫红色砂岩、页岩岩层上发育而成的土壤,因此呈紫色。
问题:2.[综合思维]分析紫色土的形成过程。
答案:
砂岩、页岩和泥岩在外力作用下风化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上逐渐生长低等生物,并长期在生物主导的综合因素作用下,使得有机养分增多,形成紫色土壤。
问题:3.[区域认识]简述四川盆地紫色土壤分布广泛的自然原因。
答案:
四川盆地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分布广、厚度大;四川盆地纬度较低,气候湿热;盆地河流多,径流量大,冲积能力强,利于形成广阔的紫色土冲积平原。
/ 02
土壤剖面
概 念
1
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土层类型
2
基岩层
成土母质层
淀积层
淋溶层
腐殖质层
有机层
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为坚硬的岩石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思考题
答案:不是。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也是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
问题:是不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就越高?为什么?
拓展延伸
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原土壤表层经长期耕作形成,根系密,颜色暗,富含有机质
耕作中受到农机具的压实而成,土层紧实,颜色浅,可阻滞水分下渗,具有保水保肥的作用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拓展延伸
土壤颜色
黑土
东北平原
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
黄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
红壤
江南丘陵
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紫色土
四川盆地
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
青色土壤
(水稻土)
秦岭—淮河以南
在人们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成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