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蹦蹦跳跳》说课
目 录
教学分析
教法与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分析
《蹦蹦跳跳》是湘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的内容,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集剪、
折、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学会折纸弹簧,通过联想、组合、粘贴等方法制做一个
可以蹦蹦跳跳的纸弹簧玩具。
本课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首先,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
说学情
深入分析教材之后,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探索欲强烈,而且通过一年多的练习也有了一定的手工劳动技能。因此本节课我将情境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情境游戏、探索发现中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玩的开心,学的愉快。
教学目标
2
1
3
掌握纸弹簧的折叠方法;
合理利用纸弹簧制作出可 以蹦蹦跳跳的玩具;
在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的 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
难点
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我设计了以下目标: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会自主学习,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方法:
情境引入法
实物探究法
引导启发法
微课示范法
交流展示法
教法与学法
观察法
探究法
角色扮演法
根据学情以及本课的课程特点我设计了:
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讨论法
体验法
三、教学准备
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学助手
PPT
希沃
精美的课件
让课件更直观更实用,降低本课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提前录制好微课视频
课前会我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一些可以蹦蹦跳跳的玩具满足课堂中的引导和展示。
为每个小组剪裁不同宽窄的纸条,制作并分发“纸弹簧”,以方便学生观察探索。
四、教学过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本课的重要线索。因此我一共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蹦蹦跳跳的玩具
让学生帮助小青蛙制作一些跟它一样可以蹦蹦跳跳的小伙伴儿,去参加蹦跳大赛。
这样的情景创设更容易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引出课题的同时,明确本课的主要目标是制作蹦蹦跳跳的玩具,也为后面的环节做一个铺垫。
弹簧
生活中的弹簧
纸弹簧
探索发现
微课示范
尝试练习
首先,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用课前下发的纸弹簧,通过看一看、拆一拆、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去研究纸弹簧的折法,要求同学们还原纸弹簧
通过合作探究,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按照原来的折痕还原纸弹簧,再让学生观看制作纸弹簧的微课视频,再次明确折叠方法。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有不同的制作纸弹簧的方法吗?如果有让学生示范,如果没有老师引导示范不同的折叠方法。
接下来是学生的尝试练习环节,在学生练习之前,老师提出探索性问题:我们刚刚学习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微课中的方法,一种是像折扇子一样的方法,那么两头宽度不同的纸条是不是也可以制作弹簧?让小组长去分工尝试练习,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和勇敢探索的精神,在学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解决重点问题。
重点问题
1.观察思考
2.分析应用
3.微课示范
你想把纸弹簧用在小兔子的什么部位?
老师将纸弹簧用在了什么部位?为什么用在这?还可以用在哪里?
得出结论:可以动的部位,就可以用纸弹簧代替!
让学生自主分析自主去搭配,得出不同粗细,不同长短的纸弹簧,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用在不同动物的不同部位。
在看微课前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微课学习,你能总结出纸弹簧玩具的制作步骤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微课,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生总结和老师的引导,得出制作步骤:画、想、做、剪、贴。
本环节的亮点是利用活泼有动感的课件直观的体现纸弹簧的应用部位和效果同时这样的课件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难点环节
(五)学生创作
在学生制作环节,我会播放一些抒情的音乐,听着音乐更容易让学生安静下来尽心去制作。在学生制作时我会深入其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给没有思路的学生一些建议和引导。
(六)游戏评价
通过角色扮演小青蛙找朋友的方法进行。老师第一个演小青蛙:“你好,小兔子,我是青蛙蹦蹦,你的红色眼睛真漂亮,还安装了弹簧腿,我想你一定跳的很远吧,你可以跟我一起去参加蹦跳大赛吗?你能帮我再找一个小伙伴儿吗?”通过老师的扮演,给学生一个引导。通过角色去挑选作品,去评价作品。这个环节和情景引课相呼应,既是作品评价也是对纸弹簧玩具的一个拓展。动静结合,以达到玩中学,学中乐的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清晰的表现本课的课题蹦蹦跳跳、教学重点纸弹簧和本课的难点内容制作纸弹簧玩具的步骤。
蹦蹦跳跳
纸弹簧
步骤:
画,想,做,剪,贴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