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抒情之美——初中语文八年级12《关雎》《蒹葭》《子衿》整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诗经》抒情之美——初中语文八年级12《关雎》《蒹葭》《子衿》整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7 16:3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经》抒情之美——初中语文八年级《关雎》《蒹葭》《子衿》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叶嘉莹,被称为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先生,骆玉明,复旦大学教授,他们对《诗经》有这样的评价,请齐读——
【屏幕显示】
诗言志,表现内心的情感,思想,意念。
——叶嘉莹讲《诗经》
《诗经》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它的艺术水准也明显表现在抒情方面。
——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
师:《诗经》之美,美在抒情。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一起探《诗经》抒情之美。我们把它分解为三个小任务。
【屏幕显示】
任务一:看词,声韵抒情
任务二:看句,以辞抒情
任务三:看章,回环抒情
任务一:看词,声韵抒情
师:我们先把视线缩小到词语。老师对一些词语做了整合,请齐读——
【屏幕显示】
第一组:关关 苍苍 萋萋 采采 青青 悠悠
第二组:雎鸠 参差 蒹葭 辗转
第三组:窈窕 辗转
第四组:悠哉 挑兮 挞兮
师:阅读助读资料,你能说说整合的理由吗?
【资料助读】
1. 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两个字的主要韵母相同;叠字,指两个相同的字或词组成的词句。
2.语气词:用于句中或句末,表达不同的语气的虚词。
预设回答:
第一组,叠字;第二组,双声;第三组,叠韵;第四组,词尾为虚词。
师:将以上词语放到句中朗读,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思念。
【屏幕显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挑兮挞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预设朗读指导:双声、叠韵、叠字等词语要读得饱满、舒缓,虚词要适当延长音节。
预设回答:这是一种绵长/幽深/淡淡/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小结:
《诗经》抒情之美,美在音韵——
双声,叠韵,
叠字,虚词……
情感,
细微而曲折……
任务二:看句,以辞抒情
师:把词语放入句子,抒情的意味就更明显了。回顾《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谁能为我们介绍?
预设略。
【屏幕显示】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索物以托情谓之比,触物以起情谓之兴。
——(《斐然集·与李叔易书》,胡寅著,引自李仲蒙)
“兴”是见物起兴,由物及心——它是一种引发;“比”是由心及物——作者内心先有了一种情意,然后找外物来比喻;“赋” 是直接叙事的时候,把内心的感情传达出来了。
——(《什么是“赋比兴”?》叶嘉莹,讲稿摘录)
师:李仲蒙对赋比兴的解释,越来越引起学界重视。和我们理解的赋比兴,有什么不同?
预设:两句话道出了赋比兴的目的——抒情。两句话道出了物与情的先后关系:比,先有情,然后借物抒情;兴,先有物,触物而生情;赋,物与情交融。
师:自由朗读《关雎》《蒹葭》《子衿》三组诗句,围绕两个问题,先独立思考,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5min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问题1:请结合朱熹关于赋比兴的论述,判断三组句子的手法,简述理由。
问题2:请结合李仲蒙和叶嘉莹关于赋比兴的论述,分析三组句子景与情的先后关系。
参考句式:
请大家看第_________组,运用了_______(赋/比/兴),抒发了____________(分析物与情的先后关系)。
朗读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享朗读技巧,展示朗读)。
【资料助读】
1.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根据朱熹《诗集传》整理
2.叙物以言情谓之赋,索物以托情谓之比,触物以起情谓之兴。
——(《斐然集·与李叔易书》,胡寅著,引自李仲蒙)
3.“兴”是见物起兴,由物及心——它是一种引发;“比”是由心及物——作者内心先有了一种情意,然后找外物来比喻;“赋”
是直接叙事的时候,把内心的感情传达出来了。
——(《什么是“赋比兴”?》叶嘉莹,讲稿摘录)
【屏幕显示】
第一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青花瓷》
预设回答略。
预设追问:删掉关雎、蒹葭的景物、事物,完全不影响诗歌的表达,可以删掉吗?
师:所谓兴,就是在艺术的感觉上,将人带到天地自然之间,让天地清灵沁入心脾,自然的一切变化和我们生命息息相关,这古人常说的“天人合一” “物我合一”。兴,是诗经最大的艺术成就之一。
第二组: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七里香》
预设回答略。
预设追问:先有如隔三月的比,还是先有思念的情感?
师:思念之情浓郁到无法表达,只有借助比喻才能传达出来,这就是索物以托情!
第三组: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挑兮挞兮,在城阙兮。
她的睫毛,弯的嘴角,无预警地对我笑。《她的睫毛》
预设回答略。
预设追问:平实的叙述和描写中,也能展现出浓浓的思念,执着的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无奈。据朱熹统计,诗经用赋727处,占诗经的73.7%,超过了比和兴的总和。直接的刻画描写,自然抒情,有着别样的魅力 。
过渡:这一部分,我们品析了句子,体会了诗经用赋比兴抒情的妙处。叶嘉莹先生说,景物与感情,形象与情意结合起来,一定是靠句法、篇法的结构,这是最重要的。句子组成了章节,常常一个章节就可以把诗歌内容展现清楚,诗经中却出现几个章节,原因之一,是诗经用来唱的,反复出现,听着能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会情感。这也构成了诗经特色鲜明的章节铺排——重章叠句。
任务三:看篇,重章抒情
请同学们朗读三组诗句,你能从相似的章节中,体会到情感的变化吗?可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参考句式:
读重复,可读出_________(情感);读_______的变化(音韵、词义),可读出___________(情感)。
第一组(《关雎》)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预设回答:
读重复,可读出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愈发强烈,读词义的变化,求——友——乐,琴瑟——钟鼓,可看出君子与淑女关系越来越近,由追求到进入婚礼,越来越高兴。
第二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预设回答:
读重复,可读出对“伊人”的追求愈发强烈,读词义的变化,为霜——未晞——未已,可读出时间的流逝,追求时间之长。韵脚的开口度由大转小,声调由平声转入仄声,可看出心情愈发失落。
第三组(《蒹葭》)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预设回答:
读重复,可读出思念的绵长。读韵脚的变化,可读出女子思念与埋怨情绪愈发强烈。
小结:
《诗经》之美,美在重章叠句——
情感,
递进,强化,
委婉、绵长……
总结:
《诗经》的抒情之美,
美在音韵,
美在句法,
美在结构,
字字抒情,物我合一……
【屏幕显示】
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叶嘉莹
《诗经》是中国人的一部元典。生活在变化,但人类根本性的关怀始终如一。
——骆玉明
师:希望同学爱上《诗经》,把自己活成诗的样子——对万事万物,有着敏锐的情感,慢慢地走,深深地爱!
拓展阅读:
《诗经注析》杨伯峻
《诗经析读》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