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7 16:1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学年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南宋临安的御街从皇宫北面的和宁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御街中段的街市最为热闹,正如《都城纪胜》所说:“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这反映出临安( )
A.城市商业获得政策支持 B.开始打破城市市坊界限
C.城市经济功能显著加强 D.城市治理制度发生变化
2.下表为京师同文馆1876年启用的《五年课程表》,其课程设置的突出特点是( )
首年 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二年 学四元解、几何原木、平三角、弧三角
三年 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四年 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五年 开国公法、公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A.系统学习西方 B.着眼变法改革
C.践行中体育用 D.应对千年变局
3.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承认三民主义。1939年后,中国共产党将三民主义解构为真、假三民主义,提出“新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概念,把三民主义完全纳入新民主主义的框架之中。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完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创新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顺应民族革命战争需要
4.在新时期,劳动模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方向。如图为1989—2020年评选的劳模表彰名单中厂长、董事长占比,据此可知,新时期( )
A.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B.管理型劳模成为劳模主体
C.劳动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D.对外开放步入制度化阶段
5.至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荷等国的商品;甚至其运往美洲的产品也多来自英、荷等国,西班牙也被称为“漏斗国家”;与此同时,西班牙黄金流入欧洲其他地区,促进英国、荷兰等国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B.价格革命助推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转型
C.西班牙错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
D.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影响国家前途命运
6.1917年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的公共信息委员会,制定了《国防法》《海军法》《选征兵役法》和《战争风险法》,随后还成立了战时贸易委员会、铁路管理局、战时工业局、粮食管理局、燃料管理局等机构。这表明当时美国( )
A.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力图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C.积极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D.建设一体化国民动员体系
7.如图是刊载于《中国日报》的漫画《对比》,并有配文为“一边给武器一边发食物,美国表演荒谬”。该漫画表明( )
A.霸权主义加剧人道主义危机 B.地缘政治利益影响外交行为
C.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 D.美国是巴以冲突的幕后黑手
8.《汉旧仪》载汉惠帝时“承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但“不常置”。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刺史制度在汉惠帝时期正式确立
②刺史隶属于丞相,负责监察地方
③丞相职能范围扩大架空御史大夫
④刺史在当时仍属临时差遗的官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东晋初期政府把南渡的北方侨民编入“白籍”,以别于南方土著的“黄籍”,并;有“不税不役”的待遇。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以现居地为准,不时将侨民编入月郡县户籍,称为“土断”,至此“白籍”逐渐消失。“土断白籍”的推行( )
A.扩大了北民的南渡规模 B.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扭转了户籍的混乱局面 D.加速了白籍人口土著化
10.如图所示为以总劳动收入(农业劳动者工资乘以人口)表示的18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地图(颜色越深代表收入越高)。该图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
A.社会经济发展助推贫富差距缩小 B.工业革命深化普遍改善民众生活
C.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D.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11.据《1921年浙江社会经济调查》记载,在浙江与上海的内河运输中,“小轮船除运载旅客外,还拖带货船,但运输的货物以上海过来的为多,从湖州到上海的极少,有时往往空船返航”。对该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
A.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繁荣 B.内河航运加强东西部的联系
C.城乡交流促进民族工业产生 D.新式交通便利工业品的销售
12.1872年,一位外地来沪的游客,对上海人流行怀表的时尚感到新奇,他作竹枝词描绘这一情景道:“腰悬小表转金轮,巧比铜壶刻漏真。相约只凭钟几点,不劳子午标时辰。”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
A.奢靡之风受到推崇 B.钟表得到普及使用
C.城市商业发展迅速 D.传统陋习面临挑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人们在保持饮食的主体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饮食的艺术欣赏功能和养生保健功能。唐朝的饮食文化十分兴盛。在扬州、长安、洛阳、广州等大城市里,“街店之内,百种饮食,异常珍满”。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水陆珍馔,应有尽有。唐朝饮食文化与外国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图景,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生活模式的基础。
——摘编自马瑞裬《浅析唐代的饮食文化》
材料二 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工厂系统的渗透为欧洲人生产了数量越来越充足的食物原料,创造了品种越来越多的工业化食品。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食物贮藏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物在欧洲人的饮食生活中变得既便宜又充足。欧洲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人们消费的食物原料的区域性逐渐淡化,食物种类日益增多,质量也日趋符合科学的标准。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饮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时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变化.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惩五代之弊,将重建礼制作为恢复秩序的重要环节。建隆元年,宋太祖君臣详定宗庙制度,厘定牲牢等级,恢复封禅、籍田等各项重要礼仪制度。开宝四年,太祖命刘温叟、李昉等人以唐朝旧典为基础,编修《开宝通礼》。太祖对礼官的出身颇为看重,选任时须“以诸道前资宾幕、州县京官、黄衣、诸司守选人充”,同时核查其出身、履历。因士庶之家车服多有逾僭,宋太宗下令对“冠服、居室、器用、车马之式”作出规定,后又厘定鞍髻、服带、头巾等制。雍熙二年,太宗获悉岭南有“不循教义,有亏礼法”的风俗,便下诏诸州长吏严加训诫,革除杀人祭鬼、病不求医及僧侣置妻等陋俗。太宗亲自书写《孝经》碑刻,以示重视孝悌之道。对于有孝行的个人则加以旌表,还在民间访查德业纯茂之人,推举入官。
——摘编自陈峰等《宋初两朝礼制的重建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现代立宪国家,无论君主共和,皆有政党。其投身政党生活者,莫不发挥个人独立信仰之精神,各行其是。……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共和思想流入以来,民德尤为大进。……袁氏称帝,冯、段诸公,竟不以私交废公义,唐、蔡、岑、陆,均功成不居。……国民党人,苦战余生,以尊重约法之故……此非共和范为民德之效耶?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1916年《新青年》第2卷第4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重建礼制的措施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独秀批判儒家礼义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礼乐文化的时代价值。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吴于廑整体世界史观的理论基点,是认为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尽管吴先生未做明确论述,但仍能从其诸多行文中感受到整体世界史观富含的内在逻辑。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其一、“整体世界”涵义非常明确,即人类各阶段社群的活动范围和认知范围整体化;它是开放的,即每代人都有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其二、各个阶段的“世界”都呈整体化趋向,历史是“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逐步成为全世界历史的。其三、整体内部是不平衡的、呈现差异的,有中心和边缘之别;整体各部分间的联系,也有疏密和强度差异,即使20世纪的整体化世界。内部格局也不断演变……
——刘景华: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述评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20世纪下半叶(二战后)的“整体化世界”与“内部格局不断演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结构完整、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代的御街“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这里可以看出宋代的街道繁华,商业繁荣,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反映出这一时期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C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宋政府对于商业的支持,排除A项;市坊界限在宋代被打破,但材料里没有反映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只表明宋代城市的经济发展,没有涉及宋代城市的治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京师同文馆1876年启用的《五年课程表》”,结合表格信息可知课程表增设了数学等西方近代学科,是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寻求改变来应对“千年变局”,D项正确;从课程表的设置中,学习西方并不系统,排除A项;着眼变法改革,在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发生在甲午之后,排除B项;课程表突出对西方近代学科的学习,不能得出践行中体西用,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后,中共把三民主义完全纳入新民主主义的框架之中,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作为评判真、假三民主义与新、旧三民主义的依据,以马克思主义为其注入新的政治内涵,将三民主义纳入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中,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创新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材料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无关,排除B项;抗战时期,国共关于三民主义的论战,对三民主义的话语差异反映了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中的较量和对中国革命话语权的争夺,与“顺应民族革命战争需要”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根据材料“1989—2020年评选的劳模表彰名单中厂长、董事长占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是国有企业改革,随着经营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者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如厂长改称为董事长,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在90年代后期,厂长劳模占比逐渐下降,董事长劳模占比远远高于厂长劳模,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不断取得进步,被国家和社会认可,说明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表彰名单中厂长和董事长所占的比例,据材料数据可知,厂长或董事长占比最高不超过10%,不能得知劳模的主体情况,排除B项;材料只是关于厂长和董事长的劳模评选占比的变化情况,不能说明劳动观念就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影响,与对外开放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虽然在新航路开辟中拔得头筹,搜取了大量殖民地的财富,但由于本国忽视国内工业的发展,这些财富徒为英、荷等国作嫁衣,以致最后自己的全球殖民霸权被英、荷所取代,这反映出国家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对国家发展前途的重要影响,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早期殖民国家对待工业发展态度差异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影响,A项与之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价格革命对欧洲社会近代化转型的影响无关,排除B项;西班牙的对外殖民掠夺促进了其国内资本原始积累,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1917年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制定了《战争风险法》,随后还成立战时贸易委员会……等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此时正在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机构的成立正是为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和动员,以支持战争的需要,D项正确;题干中的信息主要是关于战时宣传和管理的措施,并未涉及经济领域,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战争期间的措施,而非战后的国际秩序构建,排除B项;虽然美国在后来的历史中确实成为了世界霸主,但题干中的信息并未直接反映美国谋求世界霸主地位的行为或意图,排除C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漫画可知,美国给以色列的支援的大量先进武器,而给巴勒斯坦的则是少得可怜的粮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支点,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处理巴以冲突时,美国表现出明显的“拉偏架”的姿态,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人道主义危机”,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美国对巴以态度的差异,这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巴以态度的差异,并未表明美国是导致巴以冲突的幕后黑手,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承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可知刺史隶属于丞相,负责监察地方,②正确;根据材料但“不常置”可知刺史在当时仍属临时差遗的官员,④正确;C项正确;刺史制度在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①错误;丞相职能范围扩大架空御史大夫说法错误,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北方人民大量南流,流民南下之初,多数还想重返故里,而且流人初到,并无产业,东晋政府为了安抚他们,同时凭借他们的武力为北伐资本,也不能不给以优复特权,但北伐多次失败,重返绝望,居处既久,人安其业,侨人中的上层已多占有田园别墅,下层的除了沦为部曲、佃客、奴婢者外,也通过开荒或其他手段取得少量土地,成为自耕农民,他们与土著百姓生活无异而负担不同,容易引起侨旧矛盾,而且许多江南农民也逃亡而变成豪强私附,这些都不利于东晋政府的统治,因此东晋政权在江南站稳脚跟之后,便要实行土断政策,“土断白籍”政策加速了白籍人口土著化,D项正确;北民的南渡规模与北方战乱有关,和“土断白籍”的推行无关,排除A项;土断白籍”的推行与户口有关,不涉及财政收入,排除B项;在“土断白籍”推行前,东晋政府户籍分为“白籍”和“黄籍”,并不混乱,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英国传统工业区社会经济出现了衰落,而以曼彻斯特为代表的新工业区快速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新兴机器工厂逐渐取代传统手工工场,进而引发了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即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区域经济发展,C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生活并没有普遍改善,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当时农业生产水平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中国上海的工业相对发达,所以在浙江与上海的内河运输中,从上海运输到湖州的货物应该以工业品居多,而湖州的货物很少运输到上海,由此说明小轮船这种新式交通便利了工业品销售,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物的流通,并不能体现农业生产的繁荣,排除A项;浙江与上海都属于东部地区,所以不能体现加强东西部的联系,排除B项;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在19世纪中后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上海流行带怀表”可知,这一时期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推动城市商业迅速发展,促进社会生活不断变化,C项正确;流行带怀表不能体现奢靡之风,排除A项;普及使用说法绝对,排除B项;传统陋习没有涉及,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
13.(18分)【答案】(1)特点:饮食追求艺术欣赏功能;饮食注重养生保健;饮食文化兴盛;饮食种类多样;中外饮食文化交融;影响深远。(6分)
(2)变化:白面包在民众中普及;工业化食品流行;食物贮藏技术进步;食物便宜又充足;人们消费的食物原料的区域性淡化;食物种类增多;食物质量日趋科学。(12分)
【解析】(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唐代人们在保持饮食的主体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饮食的艺术欣赏功能和养生保健功能”可知,饮食追求艺术欣赏功能; 饮食注重养生保健;根据材料“唐朝的饮食文化十分兴盛”可知,饮食文化兴盛;根据材料“街店之内,百种饮食,异常珍满”可知,饮食种类多样;根据材料“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水陆珍馔,应有尽有。唐朝饮食文化与外国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图景,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生活模式的基础”可知,中外饮食文化交融;影响深远。
(2)变化: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根据材料“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可知,白面包在民众中普及;根据材料“工厂系统的渗透为欧洲人生产了数量越来越充足的食物原料,创造了品种越来越多的工业化食品”可知,工业化食品流行;根据材料“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食物贮藏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物在欧洲人的饮食生活中变得既便宜又充足”可知,食物贮藏技术进步; 食物便又充足;根据材料“欧洲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人们消费的食物原料的区域性逐渐淡化,食物种类日益增多,质量也日趋符合科学的标准”可知,人们消费的食物原料的区域性淡化;食物种类增多;食物质量日趋科学。
14.(22分)【答案】(1)措施:恢复各项礼制;组织编修礼书;严格礼官任职资格;规范士庶日常礼仪;革除民间陋习;表彰孝行事迹。(8分)
积极影响:扭转世风不正局面;助力统治秩序稳固;调和社会氛围;奠定文教昌盛基石。(4分)
(2)时代背景:帝制覆灭,共和建立;民国初年政局动荡;西方思想传入;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思想束缚国民头脑;新文化运动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深。(6分)
(3)时代价值:维护社会秩序;提升道德修养;传承文化传统;促进社会和谐。(4分)
【解析】(1)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第一小问措施:由材料“宋初统治者惩五代之弊,将重建礼制作为恢复秩序的重要环节。”“宋太祖君臣详定宗庙制度,厘定牲牢等级,恢复封禅、籍田等各项重要礼仪制度。”可得出恢复各项礼制;由材料“开宝四年,太祖命刘温叟、李昉等人以唐朝旧典为基础,编修《开宝通礼》”可得出;由材料“太祖对礼官的出身颇为看重,选任时须‘以诸道前资宾幕、州县京官、黄衣、诸司守选人充’,同时核查其出身、履历。”可得出严格礼官任职资格;由材料“因士庶之家车服多有逾僭,宋太宗下令对‘冠服、居室、器用、车马之式’作出规定,后又厘定鞍髻、服带、头巾等制。”可得出规范士庶日常礼仪;由材料“太宗获悉岭南有‘不循教义,有亏礼法’的风俗,便下诏诸州长吏严加训诫,革除杀人祭鬼、病不求医及僧侣置妻等陋俗。”可得出革除民间陋习;由材料“太宗亲自书写《孝经》碑刻,以示重视孝悌之道。”可得出表彰孝行事迹。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宋初统治者惩五代之弊,将重建礼制作为恢复秩序的重要环节。”“革除杀人祭鬼、病不求医及僧侣置妻等陋俗”可得出扭转世风不正局面;由材料“宋太祖君臣详定宗庙制度,厘定牲牢等级,恢复封禅、籍田等各项重要礼仪制度。”及所学可得出助力统治秩序稳固;由材料“太宗亲自书写《孝经》碑刻,以示重视孝悌之道。对于有孝行的个人则加以旌表”可得出调和社会氛围;结合所学可得出奠定文教昌盛基石。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现代立宪国家,无论君主共和,皆有政党。”及所学可得出西方思想传入;由材料“共和思想流入以来,民德尤为大进”及所学可得出帝制覆灭,共和建立;由材料“袁氏称帝,冯、段诸公,竟不以私交废公义,唐、蔡、岑、陆,均功成不居”及所学可得出民国初年政局动荡;袁世凯尊孔复古;由材料“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及所学可得出封建思想束缚国民头脑;结合所学可得出新文化运动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深。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宋初统治者惩五代之弊,将重建礼制作为恢复秩序的重要环节。”可得出维护社会秩序;由材料“对于有孝行的个人则加以旌表,还在民间访查德业纯茂之人,推举入官。”可得出提升道德修养;结合所学可得出传承文化传统;促进社会和谐。
15.(12分)【答案】示例:
20世纪下半叶,是两种现代化模式,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2分)
二战后,体系化、制度化的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剧增,人类社会的交往与联系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同时,经济区域集团化也在发展。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5分)
各国进行经济体制调整,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苏联和东欧的改革未能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政治格局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过渡,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5分)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战后世界。首先,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总体特征进行说明,如20世纪下半叶,是两种现代化模式,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其次,围绕“整体化世界”具体展开论述,其具体表现从经济上看,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剧增,人类社会的交往与联系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
再次,围绕“内部格局不断演变”具体展开论述,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调整;苏联和东欧的改革未能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政治上,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如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