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西高2024年5月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它有别于其他古典小说的一个特点。其他古典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但多数情况下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红楼梦》绝大多数诗词曲赋都融合在故事情节中。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那部分情节。
《红楼梦》中通过赋诗、填词、题额、制谜、行令等情节描绘,多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文化精神生活。曹雪芹立意要让这部以亲身经历、广见博闻获得的丰富生活素材为基础而重新构思创造的小说,以“闺阁昭传”的面目出现,所以他把熟悉的素材锻铸变形,写的好像只是日常生活琐事,其实,通过小说曲折反映的现实生活,比表面描写的范围更广阔。
小说中确有必要写到的诗词,曹雪芹根据要塑造的人物的思想性格、文化修养,模拟得十分逼真、成功,从而让这些诗词随小说的主体描述文字一道传世。这里的关键在于小说中的诗词曲赋是从属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的。
海棠诗社诸芳所咏,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湘云的清新洒脱,都自有个性。黛玉作《桃花行》,宝玉一看便知出于谁手。作者在模拟各人所写诗词时,心中先已存有每人的“声调口气”,“潇湘子稿”绝不同于“蘅芜之体”,而在赋予人物某些特点时,还考虑到他为人行事及与身世经历间的联系。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不但是咏白海棠的佳句,而且完全符合她为人寡语罕言、安分顺时,喜欢素朴淡雅,遇到旁人见怪的事情能浑然不觉,因而博得贾府上下夸赞的特点。湘云的“也宜墙角也宜盆”,借此道出她面对自幼在绮罗丛中受到娇养,如今却来投靠贾门、寄人篱下的环境改变,而满不在乎的那种“阔大宽宏”的气量。《咏菊》诗“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大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味道。这样幽怨寂寞的心声,自非出自黛玉不可。作者让湘云的《咏白海棠》“压倒群芳”,让黛玉在《菊花诗》诸咏中夺魁,让宝钗讽和的《螃蟹咏》被推为“绝唱”。以吟咏者的气质、生活态度与所咏之物的特性或咏某物最相宜的诗风暗合,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在艺术表现上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作者喜欢预先隐写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太虚幻境中的判词和曲,是人物命运的预示;《灯谜诗》回目点明是“谶语”;小说人物咏柳吟花的诗也常常是“诗谶式”的。
诗谶式的表现方法,可以找出其缺点,那就是给人一种宿命的、神秘主义的感觉,它多少与作者对现实的深刻的悲观主义思想有关。但从小说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来说,它倒可证明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的。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从小说角度看,艺术成就很高。读懂它,欣赏它,才不致辜负曹雪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一片苦心。
(摘编自蔡义江《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
材料二:
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如果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诗人、词人中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但这样衡量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不是曹雪芹自己的诗词,而是曹雪芹小说里的诗词。如果作为小说里的诗词来看,《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它大致可以分为几类,若以诗词标准来说,还是有高下之分。一类是作为一种暗示性质,预先用诗词介绍小说人物,如金陵十二钗判词。作为小说看,很巧妙地掌握了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另外一类,《红楼梦》中常常写女孩子组织一些诗社。比如菊花开,组织菊花社,大家写菊花诗。柳絮飘飞,大家组织柳絮社,填柳絮词。这一类作品有它的特色。曹雪芹表现了他各方面的才华,用了各种写作技巧。前边他用了谐音、拆字,概括掌握了金陵十二钗的一生。现在更进一步,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设想每个人的遭遇、性情,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很了不起。《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曹雪芹借着对小说的预言,写出了自己内心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的诗词。如《好了歌》,写世人追求物质的落空。《红楼梦》与很多其他古典小说的一个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根据一段历史、一个神怪的传说写成,而是地地道道的创作,是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是透过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假托“荒唐言”,因为有些他不愿直说,不能直说。外表看是“荒唐言”,真正里面是“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中写得最长最动人的是《葬花词》。托拟林黛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龄写《葬花词》,曹雪芹写得好。但如果真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像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就知道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
(摘编自叶嘉莹《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的诗词吟咏等情节描绘,是作者所处时代的有关文化精神生活的反映,取材于现实,又重新创造,体现作家的艺术才能。
B.《红楼梦》中有多次诗社活动,众人写诗,风格各不相同,这是作者精心的安排。诗中所咏之物,常与季节、自然景物的变化有关。
C.诗谶式的方法是《红楼梦》的艺术特点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很常见。如太虚幻境中的判词、《葬花词》等,都预先暗示人物的未来命运。
D.《水浒传》《聊斋志异》不同于《红楼梦》,它们只是根据一段历史或一个神怪的传说加工改编,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很有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的诗词并非可有可无的闲文,如果跳过不看,往往会影响对前后文意的理解。
B.《红楼梦》写了日常生活琐事,以“闺阁昭传”面目出现,而实际反映的现实生活很广阔。
C.小说中宝钗、湘云等女孩们的海棠诗,与她们的为人行事、经历都有一定联系,不能互换。
D.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胸中有全局,这导致《红楼梦》中的诗都给人一种宿命论的感觉。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用谐音、拆字等方法暗示了香菱的一生,不能算是很好的诗。
B.《红楼梦》开篇的《顽石偈》是好诗,“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概括了石头的悲剧,写出曹雪芹的感慨。
C.脂砚斋批语“(《红楼梦》)从诗词句中翻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西厢记》中有“隔花阴人远天涯近”句。
D.李后主的《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落花春去”寄寓亡国之痛,《葬花词》主要表现的是葬花的场景和心里的哀伤,两者层次不同。
4.木心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咏菊》诗的作用。(4分)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风雪腊梅
路遥
她呆呆地立在窗前,叹了一口气,过来在水瓶里取出那枝腊梅花,久久地看着,两颗泪珠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挂在了脸蛋上。生活啊,生活,你把人逼到了这样一种地步!记得半年前,她冯玉琴还在那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劳动。当然,生活是苦一些,一年半载,见点白面星儿都难。可是,精神是自由的、畅快的。她和她幼年时一起长大的康庄哥一块出山劳动,一块谈天说地,生活有一股子说不出的甜味。现在,整天白米白面、肉上肉下,但她觉得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不痛快。
她记得,是那件意外的事使她的命运发生了如此的变化。
那天,吴所长来到了他们村,说是什么部有个领导人要来这地区检查工作,她亲自出动来他们这里寻找当地出的一些土特产。结果发现她长得漂亮。于是,她就和他们那里出的土特产一起被吴所长带回了这个城市。所长说地区招待所是全地区的门面,非得要相貌好的姑娘来当服务员。当时,她自己对这事倒也不是那么热心。这也不是说不愿意来城里工作,而主要是觉得利用自己的“好相貌”来参加工作,心里感到很不美气。但她亲爱的康庄哥竭力支持她来。他对她说:“咱高中毕业,大学考不上,又没靠山和后门,什么出路也没了。你好不容易碰上这么个机会,千万不敢耽搁了。”康庄哥的话说动了她的心,她就来了,可是不久,她就明白了,所长这么热心地把她带来当服务员,并不单是要拿她的“好相貌”来为这个地区“撑门面”,而是给她的儿子找媳妇哩!
尽管她和康庄哥从来也没说出过“我爱你”,但他们心里明白他们的事情。再说,话说回来,即使没有康庄,她也不会爱所长的儿子的。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享受不了这种荣华富贵。她要是跟了地委书记的儿子,她将是这个家庭和她丈夫的奴隶——尽管物质上她一生可能会富有,但精神上她肯定将会是一个奴隶。抛开这些不说,她也根本不喜欢所长的儿子——别看他爸是地委书记!可是这母子俩却不歇心,甚至专门把地委书记拉来看了她一回。所长还给旁人话言话语说,她的合同期到年底就要满了,能不能转正还是个问题。所长说她“很急”,因为地委最近有了“新精神”,说马上要精简一批合同工哩。她知道这是所长捎话给她听,威胁她哩。
窗外已经听见风的吼叫声了,雪粒像沙子似的敲打着玻璃窗。她仍然站在灯前,脸上挂着两颗亮晶晶的泪珠,出神地看着那一枝金黄色的、放着凛冽清香的腊梅花。
突然,她听见几声轻轻的敲门声,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站起来去开门。随着打开的门板,风雪裹进了一个人。她定眼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原来这竟然是她想着和盼着的康庄哥啊!
这的确是康庄,她看见他带着很不自然的笑容站在她的面前,两只手互相局促地搓着。原来很削瘦的他,现在居然脸盘胖胖的,有点城里人说的发福的样子。头发也理得整整齐齐,似乎比原来也黑亮了一些。身上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涤卡衣服,新倒是很新,但上面似乎沾着许多油腻,显得很肮脏。
“琴,自从你和地委书记的儿子订婚后,你们所长就打发人把我从村里叫上来,给我找了这么个工作,所长说是你吩咐他们一定要照顾一下我……”
“骗人!骗人!这完全是骗人!”她没等他说完,便发疯似的喊起来。
“这我很快就知道了,你们实际上还并没订婚哩。”康庄平静地接着说,“可我反复想了,不论怎样,归根结底,你是不可能和我结合了,你那么漂亮,现在又有工作,又被人家地委书记的儿子看上了,我是个平民老百姓,怎能争过人家呢?所以后来也就向现实低了头,彻底低了头。唉!不管怎么说,我现在也算吃上公家一碗饭了。炊事员听起来不高雅,可工资不少,连补贴下来,一月七十多块钱哩……”
过了一会儿,康庄抬起头,带着一种哭音拉调,说:“好琴哩!我思来想去,咱可再不能回咱那穷山沟啊!我再过一个月就要转正哩!说心里话,好不容易吃上公家这碗饭,我撂不下这工作!实说,我爱你着哩!但一想回去就要受一辈子苦,撑不下来啊……”
“咦?这寒冬腊月还有开花的东西哩?水瓶里插的那是什么花?还没见过哩!像年画上画的梅花嘛!叫我看这是真的还是纸做的假花……”这个乡巴佬说着便带着惊异而稀罕的神色,向桌子这边走来。
她听见他走近了,猛一转身,大声吼道:“别动!你的手,脏!”
他没有看她,像一截木桩似的钉在那里。半天,他才笨拙地转过身子,跌跌撞撞摸到门口,走了。门外传来一声深深的叹息,扑踏扑踏的脚步声渐渐地消失在黑暗的雪夜里……
现在,她坐在椅子里,目光静静地盯着桌子上的那枝腊梅花,思绪像洪水一样在脑子里奔涌起来,她此刻明白了吴所长所说的“世界上还有更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了。她谛听着窗外猛烈的暴风雪的吼叫声,心里想:“这严酷的暴风雪不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吗?它把世界上多少生机勃勃的绿色的生命都杀死了!但是,它奈何不得梅花啊!亲爱的腊梅花,你就是在这样的时候,金灿灿地开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城里的物质条件虽然比农村更加优渥,但冯玉琴却更加喜欢农村的自由自在,这表现出她率性淳朴的性格特点。
B.冯玉琴因好相貌被吴所长选中,但她感到很不美气,这不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相貌不自信,而是因为她有自尊。
C.门外传来的一声深深的叹息,既是康庄对自己即将失去工作转正机会的唉声叹气,也是对两人爱情的结束的哀叹。
D.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了一对年轻恋人不同的爱情抉择,并采用插叙的方式让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完整。
7.关于冯玉琴与康庄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康庄谈及冯玉琴订婚传言情绪平静,冯玉琴的情绪却在崩溃边缘,对比鲜明。
B.康庄因为冯玉琴的缘故而得到了一份炊事员的工作,他对此感到十分满意。
C.康庄虽然说自己仍然爱着冯玉琴,但他这次前来却充当了招待所所长的说客。
D.康庄不知道水瓶里腊梅花的真假,这触怒了冯玉琴,宣告了两人感情的结束。
8.窗前那枝腊梅花在文中几次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路遥逝世30周年时,澎湃新闻评价说:“路遥的现实主义中包裹着浪漫主义。”请结合这篇小说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 谏院①题名记②》)
【注释】①谏院:掌管向皇帝进谏的机构。②嘉祐八年(1063年),司马光为了增强谏官们的荣誉感、使命感,便派人在谏院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下了所有谏官的名字,并撰《谏院题名记》记述了这件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B.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C.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D.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固”文中是使……稳固,与《阿房宫赋》“日益骄固”的“固”意思相同。
B.“下愚”指极愚昧无知的人。文中用作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C.“当”文中指主持、掌握,与《鸿门宴》中“当是时”的“当”意思不同。
D.“盖”文中表示推断。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的“盖”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久安。
B.《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劝说唐太宗不能忽视人民的力量。
C.《谏院题名记》第一段叙述了谏官的来历,“古者谏无官”句用意是为了说明古时虽不设置谏官,但人人都可以进谏。
D.《谏院题名记》全文仅一百字的篇幅,文字简洁,行文周详,将设谏官、谏院题名、易版为石三件事交代得清清楚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14.君王和谏官各自应该怎样做?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5-16题。
应举早行
缪蟾
半恋家山半恋床,起来颠倒著衣裳。
钟声远和鸡声杂,灯影斜侵剑影光。
路崎岖兮凭竹仗,月朦胧处认梅香。
功名苦我双关足,踏破前桥几板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半恋”一句直接表现诗人对家的眷恋和晨起的困倦,感情真实而又生动。
B.“起来”一句写诗人早起穿着颠倒,以调侃的笔写出睡意未足、行程仓促。
C. 诗歌中间两联充分调动听觉、视觉感官,写出凌晨特定的声音、光影、景物。
D. 这首诗在标题和构思上都模仿《商山早行》的痕迹,表达的情致也基本相同。
16.此诗为状元缪蟾的自述诗,激励着历代学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具有哪些可贵的求学品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的《六国论》“ , ”两句说明诸侯割地越频繁,秦国就侵略得越急。
(2)通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杜牧《阿房宫赋》“ , ”两句将视觉、触觉互通,增强了艺术效果。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一句用一个动作表明了孔子对子路的态度,后文“ ”一句写孔子在回答曾皙疑惑的同时,道出了自己这样对子路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勤春早,对于农家来说,春天的每一天都是不能偷懒的。还在拜年中,很多农家就忙乎起来。①“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把田埂和塘坝加固好是十分必要的。要到田间多加巡看,把那些沟渠清理疏通好,可以避免使油菜等作物发生渍害。②还要把稻种精选几次,选好天气再好好晒上几回。“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勤快的家庭会抢时间把粪肥还有塘泥一担担送往田间,这些可都是上好的肥料。③还有,对于犁田机、插秧机等许多现代化农机,农人也要反复检查,确保它们大闹春耕时欢快有力。“立春栽菜,压断扁担”,无论晴天雨天,菜园里总有忙碌的身影。④对于持家人来说,每天要细细照看母鸡抱窝孵仔,争取二月初二前后第一窝鸡仔能破壳而出。这样,那些嫩嫩的鸡雏可以被融融的春光抚照,也可以贪吃着绿茵茵草坪里蹦蹦跳跳的虫子。
18.下列句子中“对于”与文中加点的“对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3分)
A.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B.三十里,对于火车、汽车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们闲聊之中就到了。
C.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
D.对于钟扬这样的植物学家来说,生命的长短成为了藏在基因里的秘密。
19.“把农具修好,擦得干干净净、锃亮锃亮的,这也是必修课。”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用词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三角梅又名叶子花、簕杜鹃、九重葛,原产于南美地区,19世纪顺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我国。我们看到的三角梅色彩绚丽的“花”, ① ,在植物学上属于一种变态叶。在自然界,植物需要靠昆虫传粉,而三角梅的花朵十分不起眼,于是它巧妙地生长出颜色鲜艳的苞片,用以吸引昆虫,繁衍后代。
那么,三角梅为何叫作“梅”? ② ,还在它的“神”。三角梅常盛开于冬春之际,三个苞片中间开出来的小花,外形结构酷似梅花;它花色娇艳却不娇贵,耐旱耐晒耐贫瘠,生命力非常顽强, ③ 。因此爱梅的人称其为“梅”,也在情理之中。
近年来,三角梅成为不少城市园林绿化的常见品种。在厦门园林植物园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有1000多份三角梅种质资源,其颜色除了常见的红色、紫色,还有白色、黄色、橙色、粉色及复色等。绿化带、人行天桥、立交桥等园林绿化场景中,人们充分发挥三角梅可塑性强的特质,将其用作花架、花柱、拱门和墙面的装饰,或者是桩景盆景、景观树以及花篱。三角梅寓意美好,或热烈喜庆、欢乐祥和,或宁静淡雅、唯美梦幻,深受人们的喜爱。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简述第四段的主要内容。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不超过5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闲成懒,习懒成病。—颜氏家训
“忙”,是“心”加上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灵一定会死亡。—蒋勋
请综合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D 2.D 3.C
4.①《红楼梦》中的诗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作为小说里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③这些诗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能反映现实生活,不可或缺;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作者据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修养,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逼真成功)。
④若脱离小说孤立看这些诗,不能说都是很好的作品。
5.突出林黛玉的形象特征:吟咏者的气质(首联、颔联),身世悲愁、无人理解的自哀自怜(颈联),孤标傲世的高洁志趣(尾联、以“素怨”“秋心”咏“菊”)。借林黛玉之口,流露作者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感慨,颈联句有“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的味道,暗含作者生命的体验。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D.“它们只是根据一段历史或一个神怪的传说加工改编,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很有限”曲解文意,推断有误。结合材料一“曹雪芹立意要让这部以亲身经历、广见博闻获得的丰富生活素材为基础而重新构思创造的小说……其实,通过小说曲折反映的现实生活,比表面描写的范围更广阔”和材料二“《红楼梦》与很多其他古典小说的一个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根据一段历史、一个神怪的传说写成,而是地地道道的创作,是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是透过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只能说曹雪芹是根据自己经历写作,但不能说明其他两部小说的加工改编不是作者有意为之。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这导致《红楼梦》中的诗都给人一种宿命论的感觉”强加因果。根据原文“诗谶式的表现方法,可以找出其缺点,那就是给人一种宿命的、神秘主义的感觉,它多少与作者对现实的深刻的悲观主义思想有关。但从小说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来说,它倒可证明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的”可知,作者只是先说一般容易出现的问题,再转折指出曹雪芹的优点,选项将二者顺序颠倒并强加因果。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该项说的是《红楼梦》化用前人诗句,与材料二观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无关。
故选C。
6.C 7.D
8.①作为线索:腊梅花见证了冯玉琴由开始的伤感无措,到见到康庄的失望,再到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的心路历程,是冯玉琴成长的见证者,是全文线索;
②营造情境:窗外暴风雪呼啸,窗内金黄色的腊梅盛开,以此营造了屋内安谧清静的氛围,也衬托出了冯玉琴的伤感之情;
③凸显形象:腊梅花象征着冯玉琴高洁、不屈的品质,她如傲雪的寒梅,不惧权势的压迫,坚守自我;
④表达主旨:作者借盛开的腊梅花,表达了对冯玉琴高贵品质的赞扬,对以权势压人者及屈服于权势之下的人的批评与厌恶。
9.①地委书记以权势压人,康庄因个人利益放弃爱情,都揭示出了现实中存在的乱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②小说中特意添加的“风雪腊梅”这一意象,具有象征意味,增添了浪漫主义的气息;
③冯玉琴在权势、利益面前丝毫不为所动的高洁、不屈的品质,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也是对两人爱情的结束的哀叹”错,“可我反复想了,不论怎样,归根结底,你是不可能和我结合了,你那么漂亮,现在又有工作,又被人家地委书记的儿子看上了,我是个平民老百姓,怎能争过人家呢?所以后来也就向现实低了头,彻底低了头”,从小说内容可知康庄早已放弃了两人的感情。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D.“康庄不知道水瓶里腊梅花的真假,这最终触怒了冯玉琴,宣告了两人感情的结束”说法错误,让两人感情结束的是两个人价值观和人格的差异,宣告两人感情结束的是康庄的离开。
故选D。
10.C 11.A 12.B
13.(1)这也是(如同)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想要水流得长远。
(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严怒色来威吓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除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恭敬,内心却不服气。
14.君王:①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②积累德行。
谏官:①抓大放小,先急后缓;②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追求功名利禄。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
“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后面断开,排除AB;
“先其急”与“后其缓”结构相同,分别单独成句,排除ABD;
“利国家”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D。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错误。使……稳固;顽固。句意:一定要使它的根基稳固。/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
B.正确。
C.正确。主持,掌握;在……时候。句意: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正当这个时候。
D.正确。表示推断,大概;同“盍”,怎么。句意: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错误,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斯”,这;“伐”,砍伐;“塞”,阻塞。
(2)“虽”,即使;“董”,刑罚;“振”,威吓。
15.D
16.①高度自律。纵然对家和床有深深的眷念,但坚决摆脱舒适,毅然赴举。
②不畏艰辛。纵然路途崎岖,光线不明,但仍凭借竹杖,执著向前。
③信念坚定。诗人以梅自砺,相信自己终将如梅一般战胜严寒,绽放幽香。
【解析】15.整首诗歌苦中寻乐,含有几分轻松幽默,与温庭筠“客行悲故乡”、悲不见乐的情调不同。
17.
(1)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2)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夫子哂之 其言不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繁”“融”“哂”。
18.A 19.C
20.①使用多个叠词,如“嫩嫩”“绿茵茵”“蹦蹦跳跳”,具有画面感和音韵美,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②“抚照”“贪吃”“蹦蹦跳跳”等拟人化用词,生动地写出了春光的轻柔,鸡雏的可爱,虫子的好动。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义和用法的能力。
A.和文中的用法都是介绍动作支配的事物。
BCD选项中的“对于”都与后面的事物构成范围短语,用来表达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看法、态度或感受。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①讲的是蓄水,②讲的是选种、送粪,③讲的是修理农具,④讲的是照看母鸡。而题干句子“把农具修好”显然与③属于同一层次,应放在③处。
故选C。
21.①实际上是它的苞片(叶子)
②不仅在它的“形”
③与梅的气质相吻合(品性与梅相似)
22.三角梅因为品种多样,可塑性强,具有多种美好寓意,所以成为不少城市园林绿化的常见品种。或:三角梅之所以成为不少城市园林绿化的常见品种,是因为它品种多样,可塑性强,具有多种美好寓意。
23.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作文由两则材料构成,其中,颜氏家训是讲闲、懒的坏处,蒋勋是反对毫无喘息的忙碌。综合两则材料,形成了关于“忙”与“闲”一组二元对立关系。忙与闲是生活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统一的;但忙与闲又时常是一对矛盾。题目旨在考查对“忙”和“闲”的辨证关系的认识与把握,引导学生通过对“忙与闲”的思考,追求积极向上,充实丰富的人生。写作时需要找到“忙”与“闲”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比如不能一味的“闲”,也不能一味地“忙”;“忙”是为了“闲”,闲是为了更好的“忙”;“忙”要有价值、有意义,“闲”要有趣味、有情义……学生可以结合个人或他人的奋斗经历或感悟来谈,如奋发进取是为了创造有品位的生活,从而谱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之歌……
注意:第一,这是一则关系型作文,写作时“忙”和“闲”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能只写一方面,也不能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第二,要体现“忙和闲”的辩证关系,切忌泛泛而谈,空谈道理,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或具体实例来谈。
立意:
1.忙闲相辅相成,方为人间至味。
2.“忙”是为了“闲”,闲是为了更好的“忙”。
3.不能“习闲”,亦不能“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