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7 17:2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情感真挚、细腻,人文内涵丰富,情节感人至深。毛主席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抓住毛主席惊闻噩耗之后的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伟人的宽广胸怀和慈父情感。
4.能结合资料,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换”的含义。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难点】
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教学设计流程】
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你们能猜出图片上的这两个人是谁吗?是啊,这就是毛主席和他的长子毛岸英。就是这位父亲让自己的长子岸英,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这张图片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父子俩在一起的合影。
2. 但是如今,面临自己的长子岸英牺牲的噩耗,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抓住最感人的语段,通过研读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二、研读品析,体会内心。
(一)第一部分(扶)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勾画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语段,也可以试着标出关键词语,做做批注。
2. 下面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我猜同学们可能会找出以下语段。
A 通过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他的内心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同学们联系上文读读这两句话。最触动你内心的词语都有哪些呢?
嗯,第一个句子,通过主席“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这个连续不断的动作,体现了主席看到噩耗时的痛苦心情。“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没说话,把这个根本不存在的语言动作写出来,就是为了突出今天的主席跟每天不一样,而这不一样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收到了岸英牺牲的消息。我们能想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吗?也许你不能。但是我们只要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当你最爱的那个人,永远都不会再见,永远……这种痛,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接受的啊!而主席,再也见不到他最爱的岸英了。
第二个句子,有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主席为什么会喃喃自语呢?他可能在想什么呢?
有的同学说,主席是不敢相信儿子就这么离他而去了;
还有的同学说,主席也许在回忆与儿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也有的同学说,主席或许是在深深地自责自己没有照顾好儿子;
……
你们说的这些想法都有可能,主席却永远也见不到岸英了,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
其实岸英也没怎么在主席身边的,请你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主席在岸英身上倾注的爱。出示: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这是作者的插叙。这是无限的父爱,哪一位父亲不爱儿子?但是主席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爱子。他的悲痛,我们无法想象啊!
我们再回到刚才那两句话中来。这里还有一处细节,不知道你们关注到了没有?对,有的同学提出来了。就是“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这个动作神态,这是一种无法言说,也不能言说的痛啊!要学着抓住这细微的动作、神态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才能真正与文中的人物感同身受。主席,此刻就是一位失去了儿子的父亲,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这种撕心裂肺的痛,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作者晓年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他没告诉我们主席有多痛,但是却让我们从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到了他的这种痛!
B 心理活动
当然,除了这些描写,你还读出了其他吗?还有没有语句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主席的内心世界呢?对,作者还写直接写了主席的心理活动。出示: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读了这处心理描写,我们能感觉到,主席根本不相信儿子已经牺牲,根本不能接受这个噩耗,这种痛,又加深了一层。
C 侧面描写
有的同学说,老师老师,我们还得看一个句子!出示:
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作者为什么要写饭菜?这就和“半天不说一句话”一个作用啊!作者没有正面写主席,却是从侧面烘托了主席的悲痛心情。
3.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对于语言文字琢磨得如此细致,除了抓住语动神去体会人物内心,还看到了心理活动描写、侧面描写,老师佩服你。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刚才咱们怎么学习的吧?出示方法:
默读课文,勾画感人语段以及关键词语,可以试着做标注;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去用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想想有没有其他的写法也帮助我们读懂了人物的内心;
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4.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第一部分,再感受一下当时主席的内心世界吧!播放音乐《英雄的黎明》,配乐朗诵。
(二)第二部分(放)
1.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屏幕的提示,去自己试着学学这第二部分,抓住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字斟句酌,琢磨它!
2. 好啦,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下一喽!你们是不是找到了这些语段呢?
A主席的描写: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语段吧!怎么样?有问题吗?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第二部分的痛,是要做出一种选择,岸英的遗骨到底安葬在哪里?主席的心理活动: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这是一个普通父亲的真实想法。但是他是主席,他不能搞特殊。当年的志愿军战士牺牲之后都葬在了朝鲜,岸英是主席的儿子就能与众不同吗?主席自己否认了自己的想法。这种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痛,还要自己做出决定。这种痛苦的选择,就叫“抉择”。
我们再读读这些语段吧!试着把自己当成主席这个角色,设身处地的感受他的内心。有感情地读读吧!
B 侧面描写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还有同学细心,又找到了这一处侧面描写。毛主席只要一批示,就意味着永远也见不到儿子了,甚至尸体。读读,想象一下彻夜未眠,泪湿枕巾的主席是怎么熬过这一夜的吧!那种痛啊!
三、总结深化,升华情感
1.这两部分的学习,我们主要是抓住了对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去体会了一个平凡的父亲的内心,一个以国家为重,不徇私情的伟人的内心。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受主席的伟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