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
一、教材分析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开国大典》在教材第八单元,迎合了“走进毛泽东”的单元主题专题,与其他三篇课文融合贯通。《开国大典》,通过对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青山处处埋忠骨》,感情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寻常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二、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通过对典礼前、典礼中、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的描写,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全文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虽然文中,对毛泽东的直接描写虽不多,但是通过对其言行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能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也能感受到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的伟大形象历历在目。 在课程教学资源上,我重点剪辑了《开国大典》中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这震撼的声音这庄严的宣告。充分的运用PPT,展示开国大典当年的历史照片,让学生充分的入情入景,充分的去实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尤其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三、教学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四、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品读优美语句。
五、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教学重点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预习反馈(约5分钟) ▲学习目标 反馈预习成果,通读课文,巩固字词,纠正读音,查漏补缺。 ★方法步骤 老师听写词语,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同桌对照大屏幕自行批阅。将错误的字词进行纠正并在下面的田字格里再认真地写一写。(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1颗星) 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内探究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根据问题提示自主剖析课文。 ★方法步骤 (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1颗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述开国大典的,说说课文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 2.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场面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合作探究(约8分钟)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针对上面的问题在同伴间、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体会开国大典仪式中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方法步骤:(按要求又快又好完成任务的小组每人加1颗星)。 针对自主学习的问题,首先小组内相邻的两位同学相互检查,纠正,纠错。其次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1—4的顺序,就以上练习分别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小组的意见,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汇报。四、交流汇报(约5分钟) 1.第1题,同学抢答。 2.第2题,小组内某号代表汇报。 3.小组有感情的朗读找到的句子。 精讲点拨(约5分钟) 1.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适当地补充、点拨。 2.PPT梳理归纳。 练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同时,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 拉近学生和老北京的距离
分组讨论 巩固拓展(约8分钟)▲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并进行生成性训练。 1、开国大典的顺序错了,请你重新排序 1.) 升国旗时的情景。 2.)毛泽东宣布政府公告。 3.)开国大典前的会场情况。 4.)阅兵式的盛况。 5.)开国大典后,游行队伍退出会场。 6.)群众游行的情景。 7.)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8.)放礼炮时的情景。 2、1949年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生日,作为她的儿女,我们怎能不为之欢呼,为之歌唱呢!假如你当时也参加了开国大典,给自己假定一个身份,写一下你当时的体会和心情。 3、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最难忘的镜头呢,并说说原因。(选做题) 曹禺的话在这既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又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借曹禺的话,来体会一代语言大师语言的魅力 一是教给学生列表对比是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延伸 知识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 简称政协,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它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这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又有利于更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2.54门大炮齐发 ,一 共28响: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个民族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好经历了28年的历程) 倾听、思考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七、教学反思
一堂课下来,自己感觉有很多环节走得不够扎实。首先有感情的朗读不够:语文教学是不能离开语言文字的,想想自己在课堂上的调控,很多时候更多地让学生谈感受了,而没有具体地结合文本,品评语言文字。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从语言文字出发,再回归到语言文字本身。只有这样,学生的读,才是真正地有感情地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有所收获和提升。其次,带入感情不够。孩子们离1949年太遥远,他们无法理解人民群众的这种激动自豪的心情,导课的时候应该观看历史电影画面,练习中国以前受屈辱的历史来对比讲,学生更能够入情入景。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注意和改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