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第2节 课时3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1.结合示意图,说明风化作用的类型、分布及特征。(区域认知)
2.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风化作用典型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风力作用的表现及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
思维)
学习目标
/ 01
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化作用的含义
1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空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一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热 膨 胀
白天岩石表面受热膨胀
夜间岩石内部受热膨胀
昼夜温差导致岩石表面受到强大的应力
岩石剥落、破碎
水分渗入岩石裂隙
水分冰冻后体积增大
使得岩石裂隙扩大
H20
冰解冻后,水分继续向裂隙深处渗透,反复冻融之后使岩石崩解破碎
冻融风化/寒冻风化/冰劈作用
使得岩石发生机械破碎
风化作用的类型
2
物理风化:
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
氧化作用使得岩石呈现红色
风化作用的类型
2
化学风化:
水中的碳酸令石灰岩沿着裂隙方向溶解风化
生物风化:
根劈作用
微生物对岩石表面的氧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
2
在生物参与下,通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行
常见的风化作用
(1)温度变化风化
①风化过程: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
②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物理风化显著。
温度变化风化
1. 物理风化:包括温度变化风化、寒冻风化和盐风化作用。
常见的风化作用
(2)寒冻风化(冰劈作用)
①风化过程:
②分布地区:高寒、高山及季节变化显著的地区。
寒冻风化
(3)盐风化
①风化过程:含盐溶液渗透岩石表层的孔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结晶力将盐晶周围的岩石碎屑颗粒撑开而脱落,地貌上会逐渐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
②分布地区: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近地面岩石中。
盐风化
常见的风化作用
常见的风化作用
2. 化学风化
指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在生物风化作用中,植物根系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等可以松动岩石或使岩石破裂。
3. 生物风化
是指岩石在氧、二氧化碳、水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使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这些新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不被水溶解的物质残留在原地。
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
风化壳是指由岩石风化产物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不连续分布的疏松表层。物理风化的产物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
风化壳
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
典型地貌
在干旱地区或寒冷地区,物理风化产物常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
倒石堆
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
典型地貌
岩浆向上侵入,在地壳内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体,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接受风化侵蚀,沿节理崩解破碎,棱角缩减,趋向球形,形成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景观。
②花岗岩球状风化物
连 线
冰冻气候区
干旱、半干旱区
温暖湿润区
炎热潮湿区
物理风化
生物风化
化学风化
判 断
(1)在风力作用下岩石不断变碎的过程就是风化作用。( )
(2)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风力、流水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侵蚀的现象。( )
(3)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
×
×
√
/ 02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蚀作用与地表形态
概念: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
1
风蚀作用
磨蚀作用
吹蚀作用
地表的松散沙粒或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
风沙中的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摩擦或撞击,或在岩石裂隙中进行旋磨
风化作用是岩石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影响下,原地崩解破碎的过程,其影响地域较普遍。
风蚀作用的影响因素为风,在外动力风的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的过程,在干旱区最为明显。
风化作用与风蚀作用的区别
风蚀作用造成地表物质的损失,使地表遭到破坏,从而形成各种风蚀地貌。
风蚀作用与地表形态
1
图说风蚀地貌
风蚀垄
风蚀柱
图说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
风蚀雅丹
图说风蚀地貌
风蚀城堡
风蚀壁龛
风沙运动
风沙运动主要有蠕移、跃移和悬移三种形式。
风沙作用
风将沙粒吹离地面后形成风沙或风沙流,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
风积作用与地表形态
2
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导致沙粒跌落而堆积:
风力变弱;
遇到障碍物;
下垫面性质改变(如风沙流在湖盆附近遇冷抬升)
风积作用而形成的沙丘
概念
纵向沙垄
金字塔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
风积作用与地表形态
2
对地貌的影响:形成各种形态的沙丘。
风积作用规律
思考题: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来判断盛行风向?
①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
②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
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
太行山
阴山
40°N
114°E
106°E
34°N
114°E
106°E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包括山西省全部和陕西、甘肃和宁夏的一部分,在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和祁连山以东。
黄土高原的特征:
平均海拔1000~2000米,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
祁连山
秦岭
拓展延伸
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冬季风
黄土高原是典型的风积地貌。在地质历史时期,亚洲地区强大的偏北风将中亚和蒙古高原的细小风化物搬运,受秦岭和太行山阻挡而沉积,形成深厚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拓展延伸
判 断
(1)风力越大,风蚀作用越强。( )
(2)岩石下部的磨蚀速度快于上部。( )
(3)干旱区有风蚀作用,没有水蚀作用。( )
(4)“泥沙俱下”是指侵蚀作用。( )
√
√
×
×
思考题
开车进入玉门关西的“魔鬼城”,突遇沙尘暴,“魔鬼城”瞬间变成了“销烟弥漫”的战场,阵阵妖风呼啸而来,地面上飞沙走石,空中沙尘蔽日,成群结队的沙砾横着“扫射”过来,感觉就像是中了“埋伏”,而敌人的火力是一排排“喷砂枪”,打得我们几乎睁不开眼……
1.[区域认知]描述“魔鬼城”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
答案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昼夜温差大。
2.[综合思维]指出形成“魔鬼城”典型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
答案 风蚀作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综合思维]沙尘暴体现的是何种外力作用?
答案 风力搬运作用。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