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大气的运动
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
第1节 课时3
新课导入
【思考题】
明朝的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经南海到印度洋,为什么安排在冬季启程,夏季返航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
带的移动规律。(综合思维)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综合思维)
3.结合季风分布示意图,分析并说明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分布。(区域认知)
学习目标
/ 01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60°
30°
0°
30°
60°
90°
9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
假设条件
地表均一
思考: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怎样运动?
热量最高的地方是固定的吗?
气压带、风带该如何运动?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60°
30°
0°
30°
60°
90°
9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
假设条件
地表均一
思考: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怎样运动?
热量最高的地方是固定的吗?
气压带、风带该如何运动?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60°
30°
0°
30°
60°
90°
9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
假设条件
地表均一
思考: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怎样运动?
热量最高的地方是固定的吗?
气压带、风带该如何运动?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60°
30°
0°
30°
60°
90°
9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
假设条件
地表均一
思考: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怎样运动?
热量最高的地方是固定的吗?
气压带、风带该如何运动?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60°
30°
0°
30°
60°
假设条件
地表均一
思考: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怎样运动?
热量最高的地方是固定的吗?
气压带、风带该如何运动?
90°
9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
原因: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
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2
思考题: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1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
冰岛低压
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1月)
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气压所切断。
陆地: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海洋:低压中心。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
低
低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高
北半球1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7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
北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7月)
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气压所切断
陆地: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海洋:高压中心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
低
高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北半球7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思考题:南半球的气压带也和北半球一样分为明显的高、低气压中心吗?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其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核心归纳
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海风
陆风
核心归纳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核心归纳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2)北半球1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判断题
(1)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2)北半球的气压带都呈块状分布。( )
(3)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程度相同。( )
(4)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
×
×
×
×
/ 02
季风环流
季风概念
1
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北半球1月份季风环流
亚欧大陆
太平洋
高气压
冷源
低气压
高
低
陆地吹向海洋
气流寒冷干燥
副极地
季风分布及成因
2
亚欧
大陆
太平洋
海洋吹向陆地
气流温暖湿润
低气压
热源
高
高气压
低
副高
北半球7月份季风环流
北半球7月份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东亚夏季风 东南季风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冬季风 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东亚季风的形成
东亚季风 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南亚夏季风 西南季风 高温多雨 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性运动
南亚冬季风 东北季风 温和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的形成
核心归纳
季风环流的成因
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核心归纳
季风环流的成因
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的东南季风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核心归纳
任务:绘制表格从气候类型、季节、风向、源地、成因、特点、分布地区和风力大小方面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2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1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2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2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源地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夏季风源于太平洋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夏季风源于印度洋
2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3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和少雨 高温多雨 高温干燥 高温多雨
2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4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分布地区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2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5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对农业的影响 利 雨热同期
弊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核心归纳
澳大利亚西北部 季风风向 季风成因
1月 西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7月 东南风 东南信风
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环流
思考题
答案: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
问题:为什么东亚季风最显著?
判断题
(1)亚洲南部的季风环流在世界上最为典型。( )
(2)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3)亚洲低压是动力低压。( )
(4)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最大的是夏季风。( )
×
×
×
√
素养培优
材料一 公元208年农历十一月,曹操率83万大军攻打东吴,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准备以区区数万之众与曹军在赤壁决战。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准备大破曹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材料二 如图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答案:
赤壁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问题:
1.[区域认知]材料一中为什么会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说法?
答案:
季节:北半球冬季。依据:亚洲大陆形成势力强盛的冷高压,同纬度海洋上为低压。
问题:
2.[综合思维]材料二图示气压分布状况为北半球什么季节?依据是什么?
答案: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
问题:
3.[综合思维]图中A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哪个气压带被该气压切断?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