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第二课时 课件(共39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2.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第二课时 课件(共39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7 19:5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的运动
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第2节 课时2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 描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规律。(综合思维)
2. 正确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地理实践力)
3. 结合图文资料,解释太阳能热水器、楼间距等应用案例。(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 0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某地的夹角,下图用字母α表示。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西

太阳高度角α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O
α
地平面

90°
取值范围:0°≤α≤90°
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某地的夹角,下图用字母α表示。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过程
白天: α>0°
日出日落: α=0 °
晚上: α<0 °
O
α
地平面
B
A
C
D
正午




最大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所示)用H表示。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西

正午太阳高度角H
太阳高度角α
易错提醒
(1)太阳高度是线面角,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可以是从地平面上看太阳的仰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当地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90°
66°34′
66°34′
23°26′
23°26′


太阳光线
二分日:春分(3月21日)
秋分(9月23日)
太阳直射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图1-15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分布
读图思考:
1. 该日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2.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90°
46°52′
66°34′
43°08′
23°26′


太阳光线
夏至日:6月22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图1-16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分布
读图思考:
3. 该日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4.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3°08′
66°34′
46°52′
23°26′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图1-17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分布
读图思考:
5. 该日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6.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结论: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南极点 南极圈 南回归线 赤道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北极点
90°S
66.5°S
23°26′S
23°26′N
66.5°N
90°N
0°N
春秋分日
3月21日|9月23日
夏至日
6月22日
冬至日
12月22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结论: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 纬度相同的地点,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② 离直射点纬度越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近大远小)
【规律总结】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分/秋分】
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达一年中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冬至】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赤道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H=90 - 两点纬度差
纬度相差1度,正午太阳高度对应相差1度
要计算观测点(B)的正午太阳高度(H)。
两点:观测点(B)与直射点(A)
求纬度差(同减异加)
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较高纬度减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则将两点的纬度求和。
直射点A
观测点B
H=90 - (23.5°+23.5°)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H=90 - 两点纬度差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
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
H=90°-AB纬度差
=90°-(40°-10°)
=60°。
H=90°-BC纬度差=90°-(10°+23.5°)=56.5°。
归纳总结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远小近大”: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①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②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归纳总结
(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来增去减”:即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归纳总结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看区域的大体位置,归纳不同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赤道到北回归线间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归纳总结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4)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特征
归纳总结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5)看纬度位置,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越大(由23.5°增大到47°),赤道上为23.5°,回归线上为47°。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7°)。
③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越小(由47°减小到23.5°),极圈上为47°,极点上为23.5°。
/ 0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地 面
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
地方时12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H=90 — 两点(直射点所在地与观测点)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4.判断照进屋内阳光的多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照进屋内的阳光面积越少。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5.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北极点日影只朝南
南极点日影只朝北
全年朝北,正午日影冬至日最长,夏至日最短
时南时北
时南时北
全年朝南,正午日影夏至日最长,冬至日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6.计算楼间距、楼高
北楼
冬至日
夏至日
正南
正北
h
南楼
L
H冬
H夏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6.计算楼间距、楼高
北楼
冬至日
夏至日
正南
正北
h
南楼
L
H冬
H夏
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例,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高h的关系如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应大于h·cot H。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7.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1)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上图,α+H=90°时效果最佳,则α=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7.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2)一年内调整的幅度: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ΔH=23.5°+Φ(Φ为当地纬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恒为47°;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从47°逐渐降低至23.5°。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判断
(1)太阳光线与北极星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 )
(2)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
(3)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4)从改善住宅采光条件考虑,我国北方楼间距一般应大于南方。( )
×

×

思考题
材料一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住宅建设用地供应紧张,有些开发商违规施工,超规划建设,导致新建住宅楼层数过多,密度过大,影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使基于“阳光权”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
材料二 济南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1.[综合思维]材料一中影响建筑物采光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 正午太阳高度。
思考题
2.[地理实践力]材料二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哪一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中,决定济南楼间距大小的是哪一个?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答案 ①表示夏至日,②表示春、秋分日,③表示冬至日。
其中,③决定济南楼间距的大小。
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