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5 09:3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导 入
屈原在悲愤中涉水洞庭,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后“洞庭” 多与“雁”、“月”等意象相连,或伤别离,或哀漂泊。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抒凄清忧怨情怀;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寄干谒希望。
壹·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本蜀之简州(今四川简阳市) 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张孝祥被任为建康留守,扩充兵力,未料一个多月后被免职。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年三十八岁病卒。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词作特点“豪壮典丽”。
写作背景
公元1127年,宋都开封为金兵所破,徽、钦二帝被俘,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杭州。宋室南渡成为南、北宋的分水岭。
金兵大量屠杀无辜平民,把人视同猪狗,开封及周边方圆几百里都惨遭杀掠,饿殍遍地,竟食人肉,大量汉人被在耳朵上刺字,作为奴隶出卖。金人搜刮大量土地,强制中原人改变发型和服饰,朝廷上下为之一空,“二百年府库蓄积”荡然无存。张孝祥心怀亡国之痛,主张抗战以恢复中原。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被说成“专事游宴”,正直且自视甚高的张孝祥一气之下罢官返家。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
“念奴娇”词牌
著名词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善歌唱……声出於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本词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
知识补充
贰·初读体会
初读正音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qǐng,着zhuó我/扁piān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chéng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yì/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xiá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平静清澈的湖面像白玉磨成的镜子,像美玉铺成的田地,有三万顷那么宽阔,湖上只漂浮着我的一叶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全都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应思量在岭外一年左右的官场生活中,月光本就照耀陪伴,自己的心胸全部像冰雪一样明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地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译文
上阕
整体感知
重在写景,景中寓情
着重抒情,内心澄澈
下阕
叁·文本研读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时间:
地点:
近中秋,秋天天高气爽
洞庭青草
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
天气状况:
营造了风平浪静、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环境氛围。
上阕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手法
2.夸张:
1.比喻:
月光下洞庭湖皎洁的水面犹如玉镜、玉田。
三万顷,写洞庭湖水域广大,望不到边际。
一片如玉石般晶莹剔透的世界让人若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词人躁动不安的心灵变得恬然自适。
洞庭
浩淼开阔
玉鉴:玉镜,
琼田:玉田
细长如叶的小舟,象征隐逸江湖,远离官场。
3.对比:
洞庭湖广阔无边与扁舟一叶形成对比。
上阕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
①写景:水天辉映,一片晶莹。从天边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通体透明、纯净的。
手法
双关
借景抒情
②写人:洞庭湖面的阔大象征心胸襟怀的阔大,以湖水的澄澈透明表明自己的高洁正直。
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
如何理解“表里俱澄澈”?
上阕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妙处”指什么?
洞庭湖的月光湖色之妙。
内心悠然自在,与眼前景物相合。自然之美与心灵之净融为一体,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上阕
主要写景,景中寓情。通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月色湖光美景,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
上阙小结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海” 指五岭之外,古来便是迁谪之地,这里指广西桂林。
①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空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在岭外一年左右的为官生涯中,自己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怀,不被人所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
双关
②肝肺皆冰雪:词人胸襟像冰雪一样晶莹。(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尽管自己被免职,但仍光明磊落、内心澄澈、心无纤尘、胸怀坦荡的形象。
比喻
下阕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①“冷”字意为清冷、寒凉。一语双关,“冷”字既是词人对秋夜气候的客观表述,月夜清冷,词人衣衫单薄,凉意顿生,也是因官场人情冷暖,内心有萧条冷落之感。
②“稳”字意为安稳、稳当。一语双关,既指作者安稳地泛舟于浩渺的洞庭之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被免职的萧条冷落的情境下依然内心安稳。
下阕
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词中的“冷”“稳”二字的?
展现出诗人沉稳洒脱、心胸开阔、失意但不失志的形象。
长江
下阕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万物
①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②“尽挹”为夸张,“细斟北斗”为比喻,“万象为宾客”为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了作者包举万物的阔大胸怀、纵情自然的潇洒精神与“天人合一”的浪漫主义理想。
扣舷写动作,独啸写声音。
不知今夕何夕:极度赞叹此夜之美好。
面对这纯洁的自然美景,抛却了功名富贵、宠辱得失,让自己的心灵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得到休憩和归宿。 俗世的一切已不能成为他的羁绊,邀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今夕何夕”,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词人已忘情于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
下阕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着重抒情,意转激昂。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胸襟和超脱的人生观。
下阙小结
词眼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景物的澄澈。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
“澄澈”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通过对洞庭湖夜月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洒脱磊落的胸襟,显示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主旨
课堂小练
1.下面对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环境。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浩瀚无垠,近中秋时节,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B.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C.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这样写,扩大词句的内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
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不同流合污、独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宠辱皆忘、归隐田园纵情山水的悠然、愉悦的心情。
D.“归隐田园”理解不当,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里面没有要归隐的意思。
课堂小练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万顷”与“一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洞庭湖的浩渺辽阔与人的渺小,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所营造的意境迥然有别。
B.“表里俱澄澈”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秋月秋水上下通明的澄澈之美,二是湖上泛舟之人光明磊落的品格之美。
C.孤光,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
D.最后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直抒胸臆,说明词人已忘情于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自然之境,余味无穷。
A.“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所营造的意境迥然有别”说法错误,“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是说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与苏轼有异曲同工之妙。
课堂小练
3.《念奴娇 过洞庭》和《赤壁赋》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
相同点: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有自由飘逸之感。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面对美景有“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受,二者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
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之后,但《念奴娇 过洞庭》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宵小之徒的不屑;而《赤壁赋》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