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
1.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白毛的母猫生下黑色小猫
B.双胞胎姐妹也有许多不同
C.母亲有酒窝,子女无酒窝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下列基因组合中,性状表现相同的是( )
A.RR和rr B.Rr和rr C.Rr和RR D.Rr和DD
3.下列关于豌豆的各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红花和绿叶 B.圆粒和皱粒
C.高茎和矮茎 D.黄色种皮和绿色种皮
4.人耳的有耳垂和无耳垂由一对基因(D、d)控制。如图中无耳垂基因(d)所在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高茎个体杂交后,子代个体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子代高茎中,纯种个体占比为( )
A.1/4 B.3/4 C.1/2 D.1/3
6.水稻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则其卵细胞和受精卵中所含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24条、24条 B.6对、12对
C.12条、24条 D.12条、12条
7.2023年5月27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首度公布了全球唯一通体白色的大熊猫正脸照,后经研究这只白色的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如图为大熊猫白化病的遗传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体色的正常与“白化”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B.基因控制“白化”这一性状,并由亲代传递给了子代
C.控制“白化”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D.图中三只正常大熊猫的基因组成均为Aa
8.下图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表示DNA,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B.一个DNA分子上只包含一个基因
C.②表示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分子
D.③表示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9.如图表示基因、染色体、细胞核、DNA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④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
C.孩子的每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③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10.人类的发际线(如图)有两种: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受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女儿都有美人尖,儿子却是无美人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美人尖是显性性状,无美人尖是隐性性状
B.基因A和a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C.父亲和儿子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和aa
D.母亲和女儿基因组成都是Aa
11.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从性状开始,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直发和卷发、长发和短发都是相对性状
B.转基因超级小鼠的诞生,说明性状控制基因
C.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性状表现也一定相同
D.近亲结婚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增大
12.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与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细胞核的染色体都是46条
B.A表示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c和d中染色体都是23条
C.e是受精卵染色体为46条
D.f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XX或22对+XY
13.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大举措。某夫妇第一、二胎均为男孩,第三胎生女孩的概率是( )
A.12.5% B.25% C.50% D.100%
14.如图是由一对基因(用A、a表示)控制的人的遗传病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个体3、4的基因组成均为Aa
B.个体9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C.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1/4
D.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几率为1/12
故选D。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个体9、10生第一个孩
15.如图是某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女性皮肤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B.该人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其母亲
C.由基因组成的染色体通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传递
D.该人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3条+X
16.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升空,搭载着小麦、花椒等多种农作物种子,其目的是利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是因为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作物的( )
A.遗传物质 B.生活习性 C.生活环境 D.性状
17.某地的甜菜品种引种到雅鲁藏布江河谷后,由于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甜菜单根增重20%~30%。多次引种回某地,甜菜单根重总是恢复原状。从上述引种过程可以推测出( )
A.甜菜只具有遗传性,不具有变异性
B.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C.所有的变异都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D.甜菜单根重发生变化不属于变异
18.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出发奔赴“天宫”。此次出征,航天员们还带上了小葱、樱桃、西红柿、草莓等种子,兼任了“太空菜农”的任务。其实,在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历次飞行任务中,均安排了太空育种项目。如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的青椒种子返回地面后,经研究人员播种后培育出了大且美味的“太空椒”。下列有关太空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空椒”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植物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C.与普通青椒相比,“太空椒”的基因发生了改变
D.通过太空育种项目培育出了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
19.如图为高产抗倒伏小麦和太空椒,要想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和太空椒,所采用的是( )
A.基因突变、杂交 B.转基因技术、杂交
C.杂交、转基因技术 D.杂交、基因突变
20.水稻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适合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下列有关“海水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稻”细胞内同样有12对染色体,24个DNA分子
B.在育种过程中进行了人工选择育种
C.培育“海水稻”的原理是杂交育种
D.普通甜椒培育成“太空椒”与此培育方法相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转基因生物是指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因此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节水节肥的“绿色超级水稻”,是因为它改变了水稻的遗传物质(基因)。
故选:D。
2.答案:C
解析:A.RR显示基因R控制的性状、rr显示基因r控制的性状,A不符合题意。
B.Rr显示基因R控制的性状、rr显示基因r控制的性状,B不符合题意。
C.RR和Rr,都显示基因R控制的性状,C符合题意。
D.Rr显示基因R控制的性状、DD显示基因D控制的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A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圆粒和皱粒”、“高茎和矮茎”、“黄色种皮和绿色种皮”都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而“红花和绿叶”是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A
解析:成对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同一相对位置上。结合题图可知,有耳垂基因(D)在图中弯曲形状的染色体上,所以无耳垂基因(d)所在位置是题图中的①位置,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D
解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高茎个体杂交后,子代个体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其中矮茎是新出现的性状,属于隐性性状,则高茎是显性性状。如果控制性状的基因用字母D或d来表示,则亲代高茎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Dd,遗传图解为:
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代的高茎个体中,基因组成为DD是纯种,基因组成为Dd是杂种,纯种个体占比为1/3,ABC都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C
解析: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如图所示:
因此水稻的卵细胞、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12条、12对(24条)。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体色的正常与“白化”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A正确。
B.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因此,基因控制“白化”这一性状,并由亲代传递给了子代,B正确。
C.“白化”是亲代没有,子代出现的,属于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C正确。
D.一对表现正常的普通大熊猫生有一个白化病的大熊猫,说明亲代大熊猫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显性基因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亲代基因分别为Aa、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因此图中三只正常大熊猫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图中,①表示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是D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是决定着生物的性状的最小单位,A错误。
B、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包含许多个基因,B错误。
C、②表示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C错误。
D、③表示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A.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正确。
B.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可以说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根据分析可知,④是细胞核,内含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B正确。
C.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知,孩子的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C错误。
D.③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D正确。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人类的发际线有两种: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一对相对性状。父母都有美人尖,儿子却是无美人尖,无美人尖是新出现的性状,表明有美人尖是显性性状,无美人尖是隐性性状,A正确。
B.基因A和a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它们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B正确。
C.若控制美人尖与无美人尖的基因A、a表示,则美人尖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无美人尖的基因组成是aa。父母都有美人尖,儿子却是无美人尖,父母遗传给无美人尖儿子(aa)的基因一定是a,有美人尖父母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因此,父亲和儿子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和aa,C正确。
D.从遗传图解看出,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母亲生出的女儿有美人尖,基因组成为AA或Aa,D错误。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A、人的直发和卷发相对性状,而长发和短发是头发的一种生长现象,因此“人的长发和短发”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美国科学家培育出转基因超级鼠必须改变鼠的基因,把一种生物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用转基因技术转入到另一种生物小鼠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超级鼠,就能表现出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长的大。这说明生物体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即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B错误;
C、如果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D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d表示,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表现出相同性状的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表现出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C错误;
D、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46条,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图中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23对46条,A正确。
B.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生殖细胞c精子、d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B正确。
C.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示中B过程是受精,e细胞是受精卵,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又恢复到父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即46条,C正确。
D.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因此f体细胞染色体是22对+XX,D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某夫妇三胎生女孩的概率是50%,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依据3、4、8、9号家庭表现可知,此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个体3和4是杂合体,基因型均为Aa,A正确。
B.在3、4、8、9号家庭中,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9号表现正常,则9号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遗传图如下:
B正确。
C.在7、8、11号家庭中,1号患病基因型为aa,其中一个a基因传递给了7号,而7号表现为不患病,那么,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7号Aa、8号患病aa,则11号患病的概率为1/2,而又因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1/2)×(1/2)=1/4,遗传图如下:
C正确。
D.在5、6、10家庭中,5号个体患病,基因型为aa,其中一个a基因会传递给10号个体,而10号个体不患病,因此10号个体基因型为Aa,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9号个体基因型为1/3AA或2/3Aa,
故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的患病概率是2/3×1/4=1/6
D错误。
15.答案:A
解析:A.皮肤细胞属于体细胞,由分析可知,该图可以表示女性皮肤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故A正确。
B.该人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其母亲,一条来自父亲,故B错误。
C.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故C错误。
D.该人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条+X,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A
解析:利用太空中的宇宙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使种子中的基因发生突变,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其本质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遗传物质,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7.答案:B
解析:A.自然界中的生物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A错误。
B.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多次引种回某地,甜菜单根重总是恢复原状,可见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B正确。
C.按照变异对生物体是否有利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是有利变异,C错误。
D.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甜菜单根重发生变化属于变异,D错误。
故选B。
18.答案:C
解析:A.“太空椒”虽然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但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B.变异根据其对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还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的变异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有利,称为有利变异;有的变异对自身生存和发展不利,称为不利变异。与对人类有无益处无关,B错误。C.大且美味的“太空椒”,与普通青椒相比,基因发生了改变,C正确。D.通过太空育种项目培育出的“太空椒”,属于辣椒的一个品种,太空育种不能培育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D错误。故选C。
19.答案:D
解析:A.高产抗倒伏小麦是经过杂交育种得到的,太空椒是基因突变得到的,A不符合题意。
B.高产抗倒伏小麦不是转基因技术,是经过低产抗倒伏小麦和高产易倒伏小麦杂交获得的,B不符合题意。
C.太空椒经过基因的突变获得的,不是转基因技术,C不符合题意。
D.高产抗倒伏小麦是利用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另一种低产抗倒伏小麦进行杂交,使高产基因与抗倒伏基因组合到一起,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高真空,微重力和大量银河宇宙射线的强辐射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引起基因突变。普通甜椒的种子,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变化,经选择培育成为太空椒。所以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和太空椒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杂交、基因突变,D符合题意。
故选D。
20.答案:D
解析:A.水稻的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通常有一个DNA分子,所以水稻的DNA分子数是12对(24条),A正确。
B.育种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但选择的方向是取决于人类的需求,可能和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不同的,B正确。
C.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培育“海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D.普通甜椒的种子卫星搭载后,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经选择培育成太空椒,与杂交育种培育出的“海水稻”不同,D错误。
故选D。
2第七单元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非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H表示显性基因,h表示隐性基因),下表是两个家庭的遗传情况。据表回答问题:
家庭编号 家庭成员及性状表现
父亲 母亲 孩子
① 正常 正常 患病
② 患病 正常 正常
(1)根据_____号家庭成员及性状表现可以判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由②号家庭成员及性状表现可推知母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3)若①号家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4)①号家庭父母性状表现正常而孩子患病,这是由于致病基因组合、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属于_____的变异。
2.下图为小华同学对自己家族中有无酒窝性状的调查示意图,图二为小华从生命的诞生到个体的发育的图示。根据学习的生物知识回答问题:
(1)依据调查示意图中的哪对夫妻组合,能够迅速判断出显隐性性状?________。
(2)若用B、b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则小华他爸爸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
(3)如果小华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有酒窝的妹妹的概率是________。
(4)妹妹有酒窝,而小华无酒窝,这种差异是一种________现象。
(5)小华的妈妈本来是单眼皮,后来做了双眼皮美容手术,这种性状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3.根据以下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熊猫“渝爱”,雌性,与双胞胎哥哥“渝可”出生在重庆动物园,最近,“可可爱爱”与饲养员李奶妈和游客的互动和超萌外形,频上热搜。这一现象也说明了我国生态保育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提高,人们正在逐渐意识到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下图为渝可和它的双胞胎妹妹渝爱)
(1)“渝可”与“渝爱”之间背部黑色“背带”宽窄不同我们称之为________(选填“变异”或“遗传”)。
(2)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性染色体是_______。
(3)一对正常的熊猫,生下了一个“白化”熊猫,有人调侃说是生着生着没墨了。而事实则是“白化”性状是由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用字母B和b来表示该性状的基因,那么这对肤色正常熊猫的基因为Bb,那么“白化”熊猫的基因为________;如果再生一只正常雌性熊猫的可能性为________。
4.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根据《重庆晚报》2014年3月17日报道,双眼皮夫妻生出单眼皮儿子,丈夫越想越焦急,于是滴血认亲,血是相融了,却被老婆发现了。经过亲子鉴定,确实是亲生儿子。但滴血认亲的举动伤透了老婆的心,她提出了离婚。
资料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现有人口状况,相关部门于2016年1月1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让渴望多一个孩子的家庭重新拥有期待。某女同学的父母,准备再生育一个孩子。已知该女同学和她的父亲都是无酒窝,她的母亲有酒窝。
(1)资料二中,母亲有酒窝,而孩子是无酒窝,这一现象在遗传学上叫____。
(2)资料二中,有酒窝和无酒窝是在遗传学上称之为一对____。已知有酒窝是由显性基因(D)决定的,无酒窝是由隐性基因(d)决定的,根据该家庭的遗传结果,可推断出母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
(3)资料一中,双眼皮夫妇生下单眼皮孩子,假设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B)决定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b)决定的,则双眼皮夫妇的基因组成是____。
(4)资料二中,该同学的父母,生第二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占____%。
(5)资料二中假如该女同学长大后通过手术有了酒窝,“有酒窝”这一性状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5.图甲为某家族单双眼皮的遗传图解(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图乙表示人的生殖过程中,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发育为两个胚胎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由图甲可以判断,单眼皮为_________(填“显”或“隐”)性性状,图中7号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
(2)在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和_________。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图甲中6号产生的精子类型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双选)。
(3)若图乙中的个体A是男孩,其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_________。成年以后,A、B两人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身高等出现差异,这属于_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6.下图所示为人的染色体图谱。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乙两图的染色体形态和组成分析,图甲所示人的性别为___性,理由是___。
(2)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人的体细胞内常染色体的特点是___。
(3)这对夫妇已生下一个女孩,他们再生一个女孩的概率是___,此过程中父亲传给女儿的性染色体是___。
(4)图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都有___(一个/多个)基因。
7.南瓜育种
小曦特别喜欢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种植瓜果蔬菜,下图是她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南瓜育种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第Ⅲ组中,亲代为黄色,子代也为黄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
(2)在遗传学上,南瓜果皮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______。分析第Ⅰ组可判断南瓜果皮颜色的_______是显性性状。
(3)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太空环境诱导南瓜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经培育后太空南瓜可达50千克。若南瓜个体大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的,科研人员欲使这一优良性状稳定遗传,最好选下图中______(填序号)所示的种子进行繁殖。
(4)控制南瓜果皮颜色的基因分别用D、d表示,则第Ⅰ组亲代白色南瓜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子代黄色南瓜的基因组成是______。若将第Ⅳ组白色子代与第Ⅱ组白色子代杂交,则理论上后代是否有出现南瓜果皮为黄色的可能?_____(填“有”或“没有”),其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_。
8.花生是人们常吃的一种食品,花生果壳内的种子(花生仁)有大有小,种皮颜色也有深红、浅红之分,这与其品种及种植的土壤有关,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花生的种子有_____片子叶,叶脉为网状脉,花生属于______子叶植物。
(2)花生种子的种皮颜色有深红和浅红之分,深红和浅红是一对________。
(3)假设决定花生种皮浅红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决定深红色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那么花生种子为深红色的基因组成是_____,花生种子为浅红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或_______。
(4)如果将大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9.根据已有资料显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家庭遗传病。如图是某家族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图谱,相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个体Ⅱ7、Ⅱ8患病,而后代中出现了不患病的个体Ⅲ8,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
(2)根据图中个体Ⅱ7、个体Ⅱ8和个体______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测FH是一种______(填“显”或“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如果个体Ⅲ2与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一个表现正常女孩的概率是______。
(4)若个体Ⅲ6和个体Ⅲ7,是一对双胞胎。他们成年以后,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的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由此可见,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5)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的身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血液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请你为高胆血症患者提供一条合理的饮食建议(合理即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①;隐性
(2)HH或Hh
(3)75%/3/4
(4)可遗传
解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①号家庭父母表现正常,孩子患病,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据此可以判断,镰刀型细胞贫血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分析可知,根据①号家庭成员及性状表现可以判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2)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若H表示显性基因,h表示隐性基因,②号家庭父亲患病,父亲(hh)遗传给孩子的基因一定是h,所以正常孩子的基因是Hh,母亲正常,基因是HH或Hh。
(3)①号家庭父母正常,孩子患病,说明父母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基因组成是Hh,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若①号家庭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HH、Hh、hh,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75%。
(4)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类,其中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①号家庭父母性状表现正常而孩子患病,这种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2.答案:(1)外公和外婆
(2)Bb
(3)1/4
(2)变异
(3)不能
解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图的遗传规律(亲代:外公有酒窝×外婆有酒窝→子代中的妈妈出现:无酒窝),可推知有酒窝是显性性状,无酒窝是隐性性状。可见,依据图中“外公和外婆”的这对夫妻组合,能够迅速判断出显隐性性状。
(2)有酒窝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或Bb),无酒窝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无酒窝子代(小华)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有酒窝亲代(爸爸)的基因组成为Bb。
(3)小华爸爸的基因组成是Bb、小华妈妈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下:
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而且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因此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所以,小华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有酒窝妹妹的概率=孩子表现是有酒窝的概率×孩子性别为女孩的概率=50%×50%=25%(1/4).
(4)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妹妹有酒窝,而小华无酒窝,这种差异是一种变异现象。
(5)小华的妈妈本来是单眼皮,后来做了双眼皮美容手术,但是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可见,这种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3.答案:(1)变异
(2)21条;X或Y
(3)隐性;bb;3/8
解析:(1)亲代与子代之间或者子代和子代之间的差异性为变异,因此“渝可”与“渝爱”之间背部黑色“背带”宽窄不同,我们称之为变异。
(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1条;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染色体组成是20条常染色体+X或20条常染色体+Y,精子中性染色体为X或Y。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亲代均是正常大熊猫,而子代出现了“白化”熊猫,表明大熊猫的白化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若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这只白化病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bb;亲代的基因组成为Bb,如果再生一只正常熊猫的可能性为75%,遗传图解如图:
又因为后代雌雄比率各占1/2,因此如果再生一只正常雌性熊猫的可能性为3/8。
4.答案:(1)变异
(2)相对性状;Dd
(3)Bb
(4)50
(5)不能
解析:(1)母亲有酒窝,而孩子是无酒窝,体现了亲子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一现象叫变异。
(2)有酒窝和无酒窝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之为一对相对性状。有酒窝是由显性基因(D)决定的,无酒窝是由隐性基因(d)决定的,该女同学和她的父亲都是无酒窝,基因组成都为dd,她的母亲有酒窝,基因组成为Dd,遗传图解为:
(3)资料一中,假设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B)决定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b)决定的,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bb,父母遗传给单眼皮(bb)儿子的基因一定是b,因此父母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Bb。
(4)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资料二中,该同学的父母,生第二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是50%。
(5)“资料二中假如该女同学长大后通过手术有了酒窝”,这是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体内的基因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酒窝不能遗传给后代。
5.答案:(1)隐;dd
(2)卵细胞;DE
(3)XY;不可遗传
解析:(1)由图甲中信息可知,第Ⅱ代5、6均为双眼皮,而第Ⅲ代7却为单眼皮可以判断,单眼皮为隐性性状,其基因组成为dd,第Ⅱ代5、6的基因组成为Dd。
(2)在生殖过程中,精子或卵细胞(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6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Dd,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成对的染色体中有一条进入生殖细胞,所以6号产生的精子的过程如图:
因此,6号产生的精子类型的是D或d,正确的是D、E。
(3)若图中A是男孩,则其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XY。A与B是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基因组成完全相同,性别也相同,成年以后,两人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这种变异是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性改变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6.答案:(1)①.女②.女性的体细胞中除了有22对常染色体外,还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X染色体,甲图中没有标号的染色体即为两个形态大小相同X染色体,所以此人为女性(意思对即可)
(2)22对(成对存在),形态大小相同
(3)①.1/2##50%②.一条X染色体
(4)多个
解析:(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由题图可知,甲图中第23对染色体大小基本一样,为女性染色体;乙图中第23对染色体大小差别较大,为男性染色体。
(2)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出,人体内常染色体数量均为22对,44条,成对存在,而且男女每对染色体大小和形态相同。这是因为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每一对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此过程中父亲传给女儿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传递给儿子的性染色体是Y染色体。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他们再生一个女孩的概率是50%。
(4)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图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
7.答案:(1)遗传;DNA;蛋白质
(2)相对性状;白色
(3)①
(4)Dd;Dd;dd;有;25%(或1/4)
解析:(1)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在第Ⅲ组中,亲代为黄色,子代也为黄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遗传。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在遗传学上,南瓜果皮的白色和黄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结合题图可知,分析第Ⅰ组可判断:南瓜果皮颜色的白色是显性性状,黄色是隐性性状。
(3)通常,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但在生殖细胞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南瓜“个体大”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的,科研人员欲使这一优良性状稳定遗传,应选图中的①(基因组成为BB)所示的种子进行繁殖,这样子代也都是BB,能保持这一优良性状。
(4)白色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或Dd),黄色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子代表现为隐性性状(黄色dd),则表现为白色的亲代含有一个隐性基因d,基因组成是Dd。因此,第Ⅰ组亲代白色南瓜的基因组成是Dd、Dd;黄色是隐性性状,所以Ⅰ组子代黄色南瓜的基因组成是dd。隐性性状(黄色)一旦表现,必定是隐性纯合子(用dd表示)。因而由隐性纯合子能推知其亲代或后代体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d。因此,第Ⅳ组白色子代与第Ⅱ组白色子代的基因组成都是Dd,它们杂交后,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理论上它们的后代是有可能出现黄色,可能性是25%。
8.答案:(1)两/2;双
(2)相对性状
(3)aa;AA/Aa; Aa/AA
(4)不能
解析:(1)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叶脉多为网状脉,直根系。花生的种子有两片子叶,叶脉为网状脉,因此,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
(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花生种子的种皮颜色有深红和浅红之分,深红和浅红是一对属于相对性状。
(3)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决定深红色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如果花生仁表现为深红色,其基因组成应该是aa;花生种子为浅红色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4)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遗传变异,将大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9.答案:(1)变异
(2)Ⅲ8;显
(3)25%(或1/4)
(4)环境
(5)严格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以清淡和多样化为主,主食要粗细均衡,合理调配一三餐,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味厚的食物)(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图中个体Ⅱ7、Ⅱ8患病,而后代中出现了不患病的个体Ⅲ8,这种亲代与子代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2)图中个体Ⅱ7、个体Ⅱ8患病,子代中Ⅲ8正常,即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所以亲代性状为显性性状。因此推测FH是一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正常性状是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患FH是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个体Ⅲ 2的基因组成与Ⅱ1、Ⅱ2有关,Ⅱ1正常,基因组成是aa,Ⅱ2患病,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个体Ⅲ2患病,基因中一定有A,因其父亲基因组成为aa,一定遗传Ⅲ2一个基因a,所以,个体Ⅲ2的基因组成为Aa。如果个体Ⅲ2(Aa)与表现正常的男子(aa)结婚,符合遗传图解:
则他们生一个表现正常孩子(aa)的可能性50%,生一个女孩的可能性是50%,所以,他们生一个表现正常女孩的概率是50%×50%=25%。
(4)基因控制性状,但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所以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的身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血液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与脂肪有关,因此,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提供一条合理的饮食建议是降低食物中脂肪含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