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知识梳理:
1、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特点: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维持)
(2)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运动和力的关系
判断运动的状态
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非平衡状态
一定受力,且非平衡力
不受力或者受到平衡力
难点——摩擦力
摩擦力
我是谁?
我在哪?
我在干什么?
我是谁?
1、首先,我是一种力,所以我和别的力一样,都具有力的三要素。
2、其次,我是一个具有阻碍作用的力
3、我还有不同的种类。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你问我阻碍谁?我阻碍的是物体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你明白吧?
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我在哪?
1、我都说我是一种力了,你说“力”在哪?当然在作用点上啊。
2、我无论在哪从不孤独。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者接触面上,具体取决于研究的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举个例子:人在走路,和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如果你研究的是“人”,
那么摩擦力在鞋底;如果你研究的是“地面”,那么摩擦力在地面。
我在干什么?
1、我在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顺便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但你要是说我总是阻碍了物体的运动,那我可就不服了!
证据:我在帮人往前走。
如果没有我,人根本走不动。
分析左脚的运动:
参照物:地面
相对地面向后运动,
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相对运动
脚的摩擦力阻碍脚往后运动
如果没有摩擦力:左脚会向后滑
分析右脚的运动:
参照物:地面
相对地面向前运动,
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相对运动
脚的摩擦力阻碍脚往前运动
如果没有摩擦力:右脚会向前滑
相对运动
概念: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位置改变的过程
举个栗子:路边有一颗静止不动的树,我走路经过它,那么“我”相对“树”,是运动的。
描述的对象就是“我”,参照物就是“树”
那么问题来了,我走路的时候有可能是“静止”的吗?
当然!只需要找一个跟“我”同步运动的“参照物”即可。例如我的鞋子。(抛开其他微妙的动作不算)
动静摩擦力如何分辨
运动类型 摩擦力类型 计算方法 影响因素
1、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 动摩擦力 F=uN 正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2、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 平衡力 外力大小
3、物体不接触或者无相对运动 无摩擦力 / /
4、物体相对静止 静摩擦力或者无摩擦力 平衡力 外力大小
例题1、黄蓝方块在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两个方块受力情况。
解题步骤
1、先看是什么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都是平衡状态,所有外力平衡。
2、找受力少的物体先分析。
A:没有任何其他外力,只和B接触,仅有可能受到摩擦力。如果受到摩擦力,那就只有一个力,力就无法平衡,所以摩擦力为0.
B:(B和A)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B之间无摩擦力。
拉力F
(B和地面)需要有一个力和拉力F平衡,这个力就是摩擦力,方向和拉力相反,水平向左。
A
B
F
例题2:黄蓝方块在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两个方块受力情况。
解题步骤
1、先看是什么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都是平衡状态,所有外力平衡。
2、找简单的物体先分析。
A:受到外力F,只和B接触,仅有可能受到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那就只有一个力,力就无法平衡,所以肯定有摩擦力,与力F平衡。
B:(B和A)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受到A给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和地面)需要有一个力和摩擦力平衡,这个力就是地面给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A
B
F
例题3. 黄蓝方块在F的作用下,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撤去力F,B在地面上仍然运动了一段距离,AB仍保持静止。分析两个方块受力情况。
解题步骤
1、撤去力F之前:
A:不受力
B:力F,地面给的滑动摩擦力
撤去力F后:
1、由于物体具有惯性,所以会继续运动一段时间。此时B还受到跟原先一样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不变 。
2、在撤力的瞬间,B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减速。但是由于A也是具有惯性的,仍然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时,A的速度大于B,A相对B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因此AB之间存在静摩擦力。
A: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靠摩擦力减速
B:除了地面给的摩擦力外,还受到A给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A
B
F
思考:AB之间什么时候会没有摩擦力?
思考:AB之间什么时候会没有摩擦力?
当A减速到和B速度一样大时,AB相对静止,且无相对运动趋势,此时AB之间无摩擦力。
这个模型可以参照人坐在车上,车辆刹车或者减速的案例。
1、车辆刹车时候,人会由于惯性向前倾倒,如果是站立且未移动的情况下,脚底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后。
2、车辆加速时,人会由于惯性向后倒(俗称推背感),如果是站立且未移动的情况下,脚底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前。
1、小金用20N的水平推力把图一中的纸箱匀速推往桌面中央,桌子始终保持静止;后用120N的力将桌子沿水平方向匀速推动,纸箱在桌面上没有发生滑动,如图2.
(1)图1中地面对桌子摩擦力方向是?
(2)图2纸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F=20N
F=120N
图1
图2
水平向左
0
F=10N
2、一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两个相同木块之间,水平向左10N的力使整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 10N(填大于、等于、小于),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 N。
小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