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贵州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模拟试题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6 O—16 K—39 Mn—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
A.乘公交车出行 B.回收废旧电池 C.大量焚烧秸秆 D.推广风力发电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A.滴加溶液 B.除去粗盐溶液中的难溶物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3.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小明的以下家务劳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扫地抹灰 B.摘菜洗菜 C.淘米下锅 D.烧火做饭
4.辅酶Q-10(化学式为C59H90O4)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下列关于辅酶Q-10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由三种元素组成B.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1个分子中含有153个原子D.含有2个氧气分子
5.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6.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图所示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图2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7.某化工废水中含有NaCl、Na2SO4、NaNO3,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与NaNO3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a1 ℃时,NaNO3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a2 ℃时,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40 ℃时,Na2SO4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 ℃变为不饱和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7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现有下列物质:A.稀有气体;B.活性炭;C.糖类。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①馒头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②制糖工业的脱色剂是 。
③用于霓虹灯的是 。
(2)劳动教育课上,同学们到学校苗圃地参加劳动,远远闻到阵阵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能闻到花香是因为 ;苗圃地里,小涵同学发现一处绿植叶色泛黄,需要施用的化肥是 (填字母序号)。
A.尿素[CO(NH2)2] B.氯化钾(KCl) C.磷酸钙[Ca3(PO4)2]
(3)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 (选填“原子”“分子”“元素”或“单质”)。
(4)可以用 鉴别校园直饮机中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9.(6分)镓是第一个先从理论预言,然后在自然界中被发现验证的化学元素,有着广泛应用价值。
(1)如图是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镓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镓铟锡合金体温计是目前汞体温计的最佳替代品。镓铟锡合金可代替汞制作体温计,可以据此推测:镓铟锡合金常温下的状态为 。镓铟锡合金温度计测温时合金柱变长,这一现象的微观原因是 。
(3)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镍镓催化剂,可实现低压情况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0.(8分)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大量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药品是 。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
(4)某同学制取二氧化碳时,刚开始有气泡产生,过一会儿后没有气泡冒出,可能原因是 。
11.(6分)溶液的配制和应用在生活、生产中非常普遍。
(1)实验室用“电解水”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探究的理论依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NaCl、KNO3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
图1
图2
图3 图4
①60 ℃时,50 g水中加入 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提纯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钾,进行如图2实验,提纯的方法为 。
③20 ℃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 固体分别加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3,加热到60 ℃时现象如图4(不考虑水分蒸发)。根据NaCl、KNO3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甲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 (选填“KNO3”或“NaCl”)。对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从20 ℃升温到60 ℃,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若对20 ℃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晶体
C.20 ℃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6∶100 D.60 ℃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2.★(7分)工业上可用焦炭与赤铁矿冶炼铁。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冶炼铁并探究其产物,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喷灯加热前,先打开活塞K1和K2,关闭K3,将气囊中N2鼓入。通N2的目的是 。
(2)通适量N2后,关闭活塞K1和K2,打开K3,点燃酒精喷灯进行实验。B装置中盛放的试剂
是 (选填“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或“氯化钙溶液”),用于检测气体产物之一 (填化学式)。
(3)装置C的作用是 。
(4)当A装置药品完全变黑后,停止实验。移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前的操作是 。
(5)用最简单的化学方法证明已经冶炼出铁。取少量黑色产物于试管中,滴加 (选填“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或“硫酸铜溶液”),观察到 ,说明铁已生成。
13.★(8分)纯碱在工业生产中用途极广,广泛应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预习了纯碱的相关知识后,对纯碱的制备和部分化学性质展开项目式学习,并对部分实验废液进行了拓展探究。
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是利用饱和食盐水先后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
(1)“侯氏制碱法”中的“侯氏”指的是我国著名化学家 。
(2)“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中需要吸收的两种气体是 (填字母序号)。
A.Cl2 B.NH3 C.SO2 D.CO2
任务二:探究纯碱与酸、碱、盐的反应
向盛有一定量纯碱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钡溶液,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 1 2 3
加入试剂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3)写出试管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三:对部分废液的拓展探究
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后试管2和试管3中的物质分别进行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液乙。
【提出问题】滤液乙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氯化钠;
猜想二: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乙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基于以上探究结论,同学们取一定量的滤液甲和滤液乙于小烧杯中混合,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4分)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要制取0.8 g氧气, 理论上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案:
1.C
2.B
3.D
4.D
5.A
6.A
7.C
8.(1)①C。②B。③A。(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元素。(4)肥皂水。
9.(1)金属。69.72。
(2)液态。温度升高,镓铟锡合金中原子间间隙变大。
(3)HCl。
(4)3H2+CO2CH3OH+H2O。
10.
(1)集气瓶。
(2)2KClO32KCl+3O2↑。未等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气泡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未装满水,合理即可)(2分)(答一点即可)。
(3)①②⑦⑧(填序号),石灰石和稀盐酸。: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4)制取气体时选用的酸是稀硫酸。
11.(1)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2H2O2H2↑+O2↑。
(2)①55 g。
②降温结晶。
③KNO3。AD。
12.(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2)澄清石灰水,CO2(填化学式)。
(3)收集CO气体。(4)先关闭K3。(5)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13.(1)侯德榜。(2)BD)。
试管编号 1 2 3
加入试剂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3)Na2CO3+Ca(OH)2===CaCO3↓+2NaOH。
猜想三:氯化钠和氯化钡。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乙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Na2CO3+BaCl2===BaCO3↓+2NaCl。
14.解: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x 0.8 g
= x=7.9 g
答:若要制取0.8 g氧气, 理论上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7.9 g。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