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除了核泄露,全球还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基本概念:环境问题
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全球性
环境问题
人类社会
环境
环境
废弃物
物质能量
超出承受能力
超出自净能力
环境问题
跨越国界 蔓延全球
引发
人类与环境相处模式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
澳大利亚
土壤退化
南极极地地区
冰川急速融化
非洲
过度放牧
南亚
环境污染
北美洲
过度捕捞
北海与地中海
河道改造与污染
墨西哥湾
石油泄漏
南美洲
雨林破坏
欧洲东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
生态破坏
生物多样性受损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
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
海洋污染、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
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淡水资源
能源资源
(一)资源短缺
表现: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原因: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在一些地方,人民为了谋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状况
主要分布区域:全球性干旱、半干旱,人口稠密区的半干旱区较严重。
成因:淡水资源的补给少,造成径流量少,以及季节分配不均,旱季更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地区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等。(供需关系)
后果: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沙尘暴、地表沉降等。
防治措施:节约用水;修建水库,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开发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研发抗旱作物品种;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二)生态破坏
表现:生物多样性受损
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构成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的数量是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基本标志。
土地荒漠化
典型案例:我国荒漠化加剧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楼兰古国的消失。
具体成因: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容易引发沙尘暴。
生物多样性减少
典型案例: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呈加快趋势,中国藏羚羊等稀有生物濒临灭绝。
具体成因: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
水土流失
典型案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具体成因:地处过渡区域,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森林砍伐
典型案例: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具体成因:滥伐森林,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三)环境污染
表现: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海洋污染
图中所示的环境污染可能有哪些?
水污染
工业、农业、生活等废水
水质差、地方病、海洋污染
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污染
粮食安全、地下水污染
大气污染
工业、交通废气
雾霾、光化学烟雾、酸雨、全球变暖等
海洋污染:广东多处海滩现蓝眼泪奇观!小心病毒!
教材活动
▲2001—2006年世界主要地区PM2.5平均值分布
PM2.5 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却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 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
1.说一说PM2.5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
人为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以及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燃气或汽车燃油排放的烟尘。
危害: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
2.找出平均值较高的地区,讨论其主要成因。
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
北非:气候干旱高温,沙漠广布,导致地下化石燃料自燃、地下排气和多沙尘天气;地处欧亚地震带,多火山爆发;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多下沉气流,污染物难以扩散。
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工业发达,排放粉尘多;经济发达,汽车拥有量大,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3.制定一份防治PM2.5的有效措施。
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
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补充1:综合看待三类环境问题
围湖造田
湿地减少
水利破坏
水产减少
水旱灾害多发
环境恶化
土壤退化
开垦草场
草场破坏
风沙侵蚀
沙尘暴增多
土地荒漠化
毁林开荒
森林减少
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
生态失衡
补充2:环境问题表现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同时期,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存在怎样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中国家 以生态破坏为主。 例:森林退化、荒漠化等 ①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② 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③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以环境污染为主。 例: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海洋污染、酸雨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大为好转
1.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2.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 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影响范围 危害 解决措施
酸雨
全球变暖
臭氧层空洞
燃烧化石燃料
排放酸性气体
欧洲、北美
我国长江以南
毁林,河湖酸化 土壤酸化农业减产 腐蚀基础设施
减少人为酸性气体排放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人口剧增,工业排放大量CO2
全球
高寒地区明显
海平面上升
生态系统恶化
极端天气增加
能源消耗增加
控制人口增长
严格执行双碳政策
氟氯烃的排放
全球
南极上空明显
危害人类和其他
生物健康
研制可替代氟氯烃的化合物
练习
(202301)水土流失是指在外力(水力、风力等)作用下土壤表层侵蚀及失水现象。下图示意2011年和2018年新疆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类型的水土流失面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5. 总体上看,2011—2018年新疆
水土流失现象( )
A. 加剧 B. 趋缓 C. 不变 D. 消失
16. 与2011年相比,2018年新疆水土
流失面积增加最大的强度类型是( )
A. 轻度 B. 中度 C. 强烈 D. 剧烈
练习
(202301)水土流失是指在外力(水力、风力等)作用下土壤表层侵蚀及失水现象。下图示意2011年和2018年新疆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类型的水土流失面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 新疆水土流失治理的可行措施是( )
A. 人工降雨 B. 全面禁牧
C. 陡坡开垦 D. 恢复植被
下节课再见!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