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8 13: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因此在每个板块的任务设计中处处落实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适时、及时评价,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辅以文雅积极的评价语言贯穿始终。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节课我以“故事邀请函”引出课题,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掌握节奏、读出韵味,并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内容,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感悟语言之妙,习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今后再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课标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学习文言文,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尤其重要,关系到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再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并加强朗读的指导。“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是课标所强调的,也是我们今后所努力的方向之一。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创造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机会,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学习
《杨氏之子》之后,在课堂上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时了了》这篇小古文,课后作业也是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相信通过补充阅读及推荐阅读,学生获得梁更多的阅读实践机会,巩固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兴趣。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 言语》,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人家的孩子与客人互以姓氏做文章的故事,全文仅用五十余字就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本课中主客二人的对话幽默风趣,孔君平借题发挥,富有内涵,说得巧妙;杨氏子随机应变,风趣委婉,答得巧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故感受语言的风趣,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机智,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学生多次接触文言文之后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借助资料辅助学习的能力,养成记诵积累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但在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及其蕴涵的思想情感等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杨氏之子》篇幅短小,内容有趣,符合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年特点,适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感知文意,所以要将“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文中人物之间巧妙的对答,从字面意思上学生是容易理解的,但是怎样将回答的巧妙点破,从中感受杨氏子言语的智慧是难点,可引导学生通过读中感悟、交流体悟、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加以突破。另外,受其惜墨如金、生涩难懂的文言特点制约,部分孩子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敢大胆表达,所以老师要兼顾个体差异,扶放结合,给予学生大胆表达的机会。还需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读文活动和趣味活动来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去稀释文本的阅读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杨氏之子机敏善对的聪慧形象。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幽默的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 故事邀请函引出课题
1.上星期大家讲的笑话让人捧腹大笑,今天老师邀请大家参加幽默故事大赛,想请同学们讲讲你收集到的轻松又有智慧光芒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参加。
2.提起“智慧”你会想到之前我们学习到的哪些人物?(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与众不同的少年---杨氏之子。
3.你从题目中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能学着课题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吗?(学生介绍后师及时回应:(鞠躬施礼)幸会幸会、久仰久仰。
4.杨氏之子何许人也?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二、 活动一:读好文
(一) 读准字音:
1.想要讲好文言文的故事,我们就要读好它,应该如何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味)
2.指名读文,读准文中出现的两个多音字。
3.在这里是谁为谁设果?(板:杨氏子、孔君平)补充空白也是我们辨别读音的好办法呢。
(二)读通句子:
1.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话。
3.齐读。
(三)读懂意思:
1.读准了字音,读好了句子,还不够,我们还要读懂它的(意思)。想要读懂文言文的意思,你都有哪些好办法?
(1)生自己读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之前所学到的方法,选用适当的方法来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先自己理解不懂的地方再同桌交流。
(2)师生合作说意思:善于倾听,善于交流,实乃好学者也。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合作着,接龙来讲讲它的意思。老师来用文言文讲,你们来用白话文讲。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梁国杨氏的儿子,今年九岁了,非常聪明)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君平来见他的爸爸,但是他的爸爸不在,所以就让杨氏子出来),“诣”是什么意思?儿在这里指的的---(杨氏子)。为设果,果有杨梅。(为设果,果里有杨梅),谁为谁设果?(杨氏子给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不是果是杨梅。所以说我们学习语文咬文嚼字是必不可少的。)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一动作是指着杨梅说,这里是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对,这里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说。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回答道,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你家鸟)。
(3)指名说意思:看来呀,一句一句讲故事已经难不倒大家了,那谁能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说说它的意思吗?(学生讲故事)
(四)再读文:
同学们,我们读懂了它的意思,相信再来读这个文言文,一定会读的更有韵味了。放慢速度,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配乐读课文)
三、 活动二:品聪惠
(一) 整体感知聪惠
1.读着读着,文中的杨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
(甚聪惠)。
2.齐读。你们知道“惠”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文中的注释和我们现在智慧的慧相同,在字典中“惠”还有仁爱,有礼貌的意思。
(二)感悟杨氏子的聪慧:
1.杨氏子的机智和礼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现杨氏子聪慧的相关词句,并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说你的理由。
2.全班交流。
(预设:儿应声答曰。)
引导学生感悟杨氏子的反应迅速。
3.师生配合读。
师:此是君家果。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孔君平话音刚落,杨氏子就脱口而出,可真是反应迅速呀,谁再来交流?
(预设:为设果,果有杨梅。)
5.在家能够主动的招呼客人,多么的待客有道呀。我们班的同学也是甚聪慧,能抓住人物的言行,就把藏在字里行间的机智说的明明白白。
6.重温当时的对话场景,想一想,在这样的场景下,他们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借助大屏幕上的导图,来尝试走进人物的内心。
7.全班交流:孔君平他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呢?杨氏子听到孔君平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引导学生感受杨氏子的善听。)
8.品“未闻”:为什么杨氏子不直接说,而在说的话前面又加了一个未闻呢?他又想到了什么?
9.生回答。(感受杨氏子的言谈和婉。)
10.介绍孔君平:孔君平是孔子的后人,是一位德高权重、受人尊敬的廷尉。那面对这样一位有身份,又是自己长辈,还是自己父亲朋友的这样一个人,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就更要注重,回答的语气。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再来答一答。
11.感悟杨氏子的话外之音: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感悟杨氏子的妙答。)
(三)文字游戏拓思维:
1.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九岁的小男孩,面对着充满智慧的挑战言辞,他却能从容应对,机智妙答。难怪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他虽年幼,却张弛有度,思维敏捷,让我们不由得赞叹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如此,我们借助着人物的语言就读懂了,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了解了人物的思维过程,也就读懂了这言语背后的智慧。
2.当姓氏遇上动植物,有趣的文字游戏就诞生了。如果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柳君平、黄君平你又该怎么答呢?
3.出示竖版排列的《杨氏之子》:在古代,文字是这样竖版无标点排列的,你还会读到有情有趣吗?(学生读课文)
4.此故事历经千年,依旧熠熠生辉,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智慧,值得我们继续传颂。(学生背诵)。
(四)讲好文言文故事:
1.出示讲故事评价标准:熟记内容;声音洪亮;能够加上神态、语气和动作。
2.生上台讲故事。
四、延聪惠
1.在世说新语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书中为我们记载了一批和杨氏子一样才情出众的智慧少年,他们善于言辞,语出不凡,聪明机智。今天我们就再来阅读一篇《小时了了》,请大家借助我们这节课学习到的方法来读一读,想一想,孔文举的聪慧又体现在哪里?
2.全班交流,感悟孔文举的聪慧。
五、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通过杨氏之子和小时了了这两篇文言文,我们就感受到了,故事的风趣幽默,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言语智慧。他们风趣幽默的语言,不正是智慧的闪现?
【PPT】正如莎士比亚所说: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2.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在我们的故事大赛的时候,也可以收集一些我们平时的幽默小故事,还可以到我们的古典书籍中去寻找这些耐人寻味的文言文小故事呢。老师更希望大家能以本节课为起点。打开我们中国古典书籍的大门,希望大家能以全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老师更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成为言谈间流露风趣与幽默,举止间尽显风度和智慧的谦谦少年。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孔君平 杨氏子
孔雀 杨梅
夫家禽 君家果
风趣幽默 聪惠有礼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对生活实际的联系。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与幽默 ”,《杨氏之子》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杨氏子与孔君平的一番对话,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机智、聪慧的男孩儿形象。我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课堂上,我基本上完成了以上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我把重点放在读通文章上。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学习文言文最基本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我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节奏。重点在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 ”和第五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两个难读地方进行指导朗读,在读中理解了重点字的意思,这样学生读得就有韵味了。理解了文章意思后,再让学生带着理解读,学生读得越来越好。学生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学习文言文不要一味地解释词句,这样学生容易倦怠,失去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中以 “未闻 ”为抓手进行品读,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以讲文言文故事为纽带,创设情境读,以至熟读成诵,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进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不仅为文言文的学习增添了一丝韵致,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而且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做了很好的诠释。学习完本文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与热情,因此课堂拓展《小时了了》,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将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延伸至课外,为学生打开一片古文新天地。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是录课,我和学生略显拘谨,最后的板书不够完善。个别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掌握的不够好,个别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表现不够积极大胆,教师的评价语不够丰富,作业设置不是很精细,今后还需更加努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