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课标要求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教材分析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依托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作为新课标下中国近代史板块,知识最多,篇幅最重,紧扣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主要线索,根据历史发展的顺序安排了课标中规定的知识内容。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共两课,是在之前用七个单元按时序把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勾勒清楚之后,设置的一个专题性的单元。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共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两个子目。两个子目表面上相对独立,但又有内在联系,在知识的难易度上有一定区分,又可与第二单元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及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构建知识网络,教材重构空间较大。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经过前面七个单元的学习,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具体状况缺乏认识。
2.认知水平:
八年级学生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较差,对知识间的关联把握程度较低。
3.学习兴趣:
此课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较多,趣味性强,易于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依托学生已有兴趣设计和开展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依据历史资料及图片等材料,利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
难点: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
六、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合作探究和材料研习法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图1) (图2) 对比观察这两张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服饰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两个问题(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如何发展/工业文明的发展带给中国社会的变化还有哪些)引出本课标题《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 积极思考,举手回答(服装的样式,细节,方便程度等)
环节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后,外国人纷纷来华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张謇为代表的很多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作为晚清的状元,毅然放弃高官厚禄,转而开始经商,并喊出实业救国的口号,这位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民族实业家,在创业时遇到什么困难。 先看几段材料: 材料一: 张謇:“运通按设之时,剔出腐败者堆积如阜。” 随行外国工程师:“余再本国亦曾装过数厂纱机,从未见锈损腐烂若此之甚者。” ——姜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珍贵遗存——大生纺织机器》 材料二: 随机洋匠一人,月俸四百金,前后凡五年。运鄂、运江、运沪之费,洋行月息之费,统计近八十三万两。 ————姜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珍贵遗存——大生纺织机器》 材料三: 安装中,仅用于搬运和擦锈的费用就达6000多两银。至1899年大生投产,才勉强开工9000纱锭。随后又花去7万多两银子,订购残缺的零部件,半年后也只开工14000纱锭。 ——姜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珍贵遗存——大生纺织机器》 材料四: 官股规定银二十五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共计官商本规银五十万两。以银到之日起息,长年官利八厘,余利照章按股分配。 ——朱荫贵《大生企业股票:晚清状元张謇办实业取得见证》 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教材P120-P121,回答问题: 1.材料一、材料三反映出机器的状况如何? 2.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3.通过阅读材料四,尝试说出张謇获取办厂本金的方式的途径和具体方式。 (通过分析材料,总结出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差、规模小的三大特点) 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回答第四个问题,PPT展示材料,说明张謇是如何在如此苦难的情况下讲企业发展壮大。 材料五: 在南通,张謇除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办了各级各类学校300余所外,还兴办了南通图书馆、阅报社、博物苑、更俗剧场、伶工学社、南通俱乐部、中国影戏制造有限公司、公共第一体育场、第二体育场、遂生堂医店、通州医院等大批文化体育卫生医疗设施;兴建了城山路、桃坞路、城港路、青龙港铁路、北千线、东干线、南干线、五条支线、八厂街、沃龙桥等公共道路交通设施;兴建了唐闸公园、北公园、东公园、西公园、南公园、中公园、苗圃等许多公共园林;兴建了第一养老院、第二养老院、第三养老院、残废院、济良所、育婴堂、栖流所、贫民工厂、义茔、狼山盲哑学校等总善机构;还兴建了赵绘沈秀之楼、濠南别业、有斐馆、唐西工房、唐闸北工房、唐闸老工房、唐闸南工房、林溪精舍、公署钟楼、西山村庐、东奥山庄、桃之华旅馆、虞楼、通崇海泰总商会大厦等大批楼宇房舍;兴建了长途汽车站、公共汽车站、军山气象台、大聪电话公司等公用事业,诸如此类其范国之广几乎涵盖南通地方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 ——金其祯、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 结合材料,回答: 1.大生集团投资了哪些方面的社会事业? 2.思考:大生集团投资公共事业的资金来自哪里? 材料六: 企业从开始不足45万两,纱锭仅2万枚的小厂,发展成为16万纱锭、1300余台布机,40多个公司,总基本达1300万元的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企业集团——大生企业系统。 ——姜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珍贵遗存——大生纺织机器》 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大生集团发展壮大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实业救国体现了实业家怎样的情怀? 探究: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为何衰落? 探究:为何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 纺织业方面,1914年——1922年,新增纱布厂54家,纱锭从50万锭增至150万锭,布机从2000台增至6700台。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面粉业方面,1913年全国面粉厂50余家,1919年增至120余家。一战期间,中国面粉远销海外(1913年入超240余万担,1919年出超240余万担。)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用数据直观展示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特别提式时间问题) (总结民族工业的特征) 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 小组讨论 举手发言
环节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正是因为像张謇这样的实业家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公共事业的方方面面,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自主阅读:阅读教材P122—P123的内容,概括总结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背景,表现和特征。 (直观展现发饰的变化) (从旗袍的样式、花纹、女生足部的变化、女生可以上学等方面,体会当时社会的变化) 阅读教材 归纳整理
环节三 课堂小结 回望过去的百年,我们经历了无数的狂风巨浪,彷徨过,思索过,探寻过。每一次都在痛苦中奋起,在涅槃中新生。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专制走向民主,中国人始终没有停下追赶时代潮流的坚定步伐。正是这种与时俱进、不畏艰辛的精神,引领着我们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作业 探究:什么是官僚资本主义,如何形成,代表人物有哪些? 总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轴。
八、板书设计: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特征
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特征
九、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拓展性课程,是对前七个单元重点知识点的补充,有助于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情景设置方面,以旗袍的演变和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入手,以提起学生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在授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史料引发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需注意节奏的把控和课堂气氛的控制。在教学设计方面,基本遵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但需注意部分史料的难度,对学情的把握还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