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所以学生很容易接受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学生通过对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语言表达能力稍有欠缺。同时,初二阶段的学生有比较强的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意识,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在情感上也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因此在课堂上能很好地配合老师进行思考,展开讨论。
效果分析
从学生的测评练习来看,整体上,本节课教学较好的实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平行四边形边与角的性质,并进一步体会了研究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但是,学生在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时,表现出思维不够缜密,推理不够规范,所以在这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引导。
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初步体会几何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难点
应用平行四边形边与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活动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存在大量平行四边形的原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进一步明确平行四边形在数学中的地位
[活动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称为对边,
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角称为对角.
3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给出定义,说明定义的两方面的作用:既可作为性质,又可作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依据;
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基本要素。
[活动3]画一画
请同学们根据对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试着画出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师指导画图并对所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通过画图,加深对定义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并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几种类型。
[活动4]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仔细观察,大胆合理的猜想平行四边形边与角的性质;
通过测量或图形变换验证以上猜想;
证明猜想;
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给出几何表示方法。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
—证明”的探究过程,体会几何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在证明猜想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活动5]例题赏析
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边上的点,且AE=CF ,求证:DE=BF.
例2 如图,直线a∥b,A,B为直线a上的任意两点,AD⊥b,BC⊥b,AD与BC相等吗?为什么??
应用性质进行推理,体会得到证明思路的方法;
自然引出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点到即可,不必深究。
[活动6]自我尝试:
1.已知:在□?ABCD中,∠A=100°,你能求出其他各角的度数吗?.
变式1 :在□?ABCD?中,如果∠A+?∠C=200°,那么平行四边形的每个内角是多少度?
变式2、在□ABCD ,∠A比∠B大 30 °,?则∠A=__,∠D=__.
2.已知 :□ABCD中,AB=8,BC=4,其余各边长为多少?其周长等于多少?
变式1、□ABCD的周长是20,已知AB=6,则BC=__,CD=__.
变式2、若□ABCD的周长是30㎝,AB :CB=3 :2,则AD= ㎝,CD= ㎝.
3.如图,已知:□ABCD中, ∠BCD的平分线CE交边AD于E,∠ABC的平分线BG 交CE于F,交AD于G.求证:AE=DG
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边与角的性质,通过变式训练,加深对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活动7]盘点收获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知识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
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数学思想与方法:
1、“猜想——验证——证明”的科学探究方法.
2、转化思想、方程思想.
通过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活动8]实际应用(生活大比拼)
1.有一块形状如图?所示的玻璃,不小心把EDF部分打碎了,现在只测得AE=60cm、BC=80cm,∠B=60°且AE∥BC、AB∥CF,你能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DE的长度和∠D的度数吗?
2.学校买了四棵树,准备栽在花园里,已经栽了三棵(如图),现在学校希望这四棵树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第四棵树应该栽在哪里?
在畅谈收获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四边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形。它与其他众多的几何图形一起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平行四边形作为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作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研究的主要对象,它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还包括其性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定义是研究线段和角相等的一种重要工具,它为探究其它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四边形的概念与性质以及三角形和平移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特殊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由于这个特殊性导致它具有一般四边形不具有的特殊性质:这些特殊的性质有助于我们解决许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利用这些特殊的性质的前题是判定这个四边形是个特殊的四边形,因此研究平行四边形的三个切入点是:定义、性质、判定。
评课记录
学校:沂水县夏蔚中学
课程名称
课题 平行四边形
(第一课时)
授课者
张伟玲
评课地点
数学组
评课时间
2015.5.12
评课人
王彦强 王桂兰 朱敬国 赵同伟 孙永军 王彦荣
授课过程摘要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探究平行四边形边与角的性质;
应用探究结果解决问题。
评
课
记
录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内容合理。
2.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态、语言、逻辑、引导)。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总
体
评
价
优点:
1.精心设计,合理引导,对于课堂有较高的驾驭能力。
2.探究思路清晰,知识点处理得当。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应用意识。
缺点和建议:
1.任课教师可以将课堂更大胆的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更开放,让课堂更加活跃。
2.课堂评价可以更丰富,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应该适当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测评练习
一、例题解析
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边上的点,且AE=CF ,求证:DE=BF.
例2 如图,直线a∥b,A,B为直线a上的任意两点,AD⊥b,BC⊥b,AD与BC相等吗?为什么?
二、自我尝试:
1.已知:在□ ABCD中,∠A=100°,你能求出其他各角的度数吗?.
变式1 :在□ ABCD 中,如果∠A+ ∠C=200°,那么平行四边形的每个内角是多少度?
变式2、在□ABCD ,∠A比∠B大 30 °, 则∠A=__,∠D=__.
2.已知 :□ABCD中,AB=8,BC=4,其余各边长为多少?其周长等于多少?
变式1、□ABCD的周长是20,已知AB=6,则BC=__,CD=__.
变式2、若□ABCD的周长是30㎝,AB :CB=3 :2,则AD= ㎝,CD= ㎝.
3.如图,已知:□ABCD中, ∠BCD的平分线CE交边AD于E,∠ABC的平分线BG 交CE于F,交AD于G.求证:AE=DG
三、实际应用
1.有一块形状如图所示的玻璃,不小心把EDF部分打碎了,现在只测得AE=60cm、BC=80cm,∠B=60°且AE∥BC、AB∥CF,你能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DE的长度和∠D的度数吗?
2.学校买了四棵树,准备栽在花园里,已经栽了三棵(如图),现在学校希望这四棵树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第四棵树应该栽在哪里?
课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从学生上课情况、作业等多方面发现,本节课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此,本人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从内容设计、新课标理念、教法等几个方面作了如下的反思:
1、流畅的教学设计、精心的内容编排、巧妙的时间运用是上好一节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的大前提.
要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要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现和发现新知识,就必须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尽可能挤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口、思考和尝试的机会.因此,整个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必须很流畅,教学内容与练习的选取必须衔接连贯,不允许有任何时间上的点滴浪费.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探究新知、尝试应用等教学环节.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与应用,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让学生在动中学.培养学生展示的意识。
2、能否以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发现和体验新知识是上好一节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的关键.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这一节课引导学生按照“猜想—验证—证明”的步骤探究了平行四边形边与角的性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脑动手、合作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既能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由于本节听课学生与老师是第一次见面,所以学生表现的有些拘束,致使师生配合不够默契,今后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争取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4.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后的一点反思,以及对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教学的一点个人看法.
怎样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教学,这有赖于我们全体数学教学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携手作出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课标分析
一、课标表述 :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
第一步:本条课标内容包含两项内容,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及其有关概念是核心,但在细化解读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我们可以给出详细补充。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知识体系 :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二、课标解读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如何生成?(由来)
平行四边形性质及其有关概念有何属性?(特征)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探索”就是 “多方寻求答案;研究,探索究竟。“探索”在这里扩展为“观察、测量、说出、画出、符号表示,论证”等等。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第一步:分解课标内容,寻找关键词:内容包含两项内容,掌握、应用是行为动词,平行四边形性质是核心概念。
第二步:确定行为条件:平行四边形性质有何作用 ?借助实例能清晰说明如何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