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郯城县泉源中学 刘宗梅
本节课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举例说明和观察图片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从日常生活出发,形象生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方体,长方体的几何特征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得到不同的视图的方法,具备了读图能力。上节课的投影知识为学生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提供了知识积累。学生对于三视图的概念还不清晰,只接触了从空间几何体到三视图的单向转化,还无法准确的识别三视图的立体模型。
从知识水平和心理水平上来看,学生自主参与愿望还很强烈,因此,在课堂中要组织一定的讨论和交流,便于学生深化知识。三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必然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要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展开有一定兴趣的教学和交流。部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高、好奇心强,但缺乏细致、严谨的态度,这需要教师的引导。还有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展示立体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些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物品,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效果分析】
郯城县泉源中学 刘宗梅
1.“尝试应用”中的题目解决情况:
整体完成的较好,学生都会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具体完成情况:
第1题画正方体的三视图,所有同学都能画出三视图,但有个别同学画出的三视图位置及大小不规范,对这些同学进行了单独指导。
第2题第1个及第3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学生画的比较规范,第2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学生不知如何画,经交流、指导,学生明白了怎么画主视图。
第3题让学生回答正四棱锥的三视图形状,学生回答的很好,部分学生不理解俯视图为什么要画两条对角线,教师用flash课件播放正四棱锥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之后,学生都理解了。
第4题画圆锥的三视图,学生完成的很好,教师用flash课件播放了圆锥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之后,加深了对俯视图的认识。
第5题,学生在画左视图时出现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应该在矩形的中间画一条虚线,有的同学认为不需要画,教师用课本搭建了一个三棱柱,讲解:被面挡住的线画虚线,被棱挡住的线不需要画。
2.“当堂检测”完成情况:能实现教学目标中的要求,整体效果很好。
第1、2题,所有学生都回答对,第3题个别同学没有想象出矩形旋转180°所形成几何体的形状,经演示,学生知道了几何体的形状。
29.2三视图(1)教学设计
郯城县泉源中学 刘宗梅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重点
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
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苏轼的一首诗《题西林壁》吗?诗中作者多角度的描述观察了美丽的庐山,下面我们一起去领略下美丽的庐山风光吧,请看(屏幕投影庐山风景视频片段)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美的山,多美的诗!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首诗正是诗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景观的结果.我们这节课也学着去用诗人的眼光去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看我们会有哪些新发现。出示课题:29.2三视图(1)。
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个角度的光线下的投影,对于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到的视图可能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几组不同角度的视频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庐山的视频。
播放军事演习的视频片段、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回答三个图形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初步形成对视图的认识。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观察能力。
二、师生研讨
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自主探究一:
三视图分别反映了物体的哪些量?
给出三视图的位置规定:
主视图在左上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自主探究二:
每两个视图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
归纳:
主视图与左视图要:高平齐
主视图与俯视图要:长对正
左视图与俯视图要:宽相等
用多媒体演示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学生直观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学生借助长方体模型分组探究,充分交流之后,选派代表上台讲解,教师给予合理的评价。
教师用课件直观展示:主视图反映问题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问题的宽和高,俯视图反映问题的长和宽。
学生分组用模型探究每两个视图之间的大小关系,学生代表上台讲解。
教师用动态图加以强调。
通过概念的学习,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形象、直观展示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使学生明确三视图的画法,形成知识策略。
规范学生的作图
三、尝试应用
1.你能画出正方体的三视图吗?
2.画出如图所示的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3.3.画出如图所示四棱锥的三视图:
4.画出圆锥的三视图:
5. 画出如图所示的三棱柱的三视图(这个三棱柱上下底面是正三角形):
学生独立解答,选派代表上台画图。
教师用课件演示正方体的动态图,帮助学生把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
教师巡视、批改,指出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有疑问的同学。
教师用Flash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四棱锥、圆锥的三视图。
回顾情境:苏轼《题西林壁》中的横看得到的是庐山的哪个视图?侧看得到的是庐山的哪个视图?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画三图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物体的摆放位置。
2.明确三种视图的形状。
3.准确三种视图的大小。
4.注意实线与虚线的用法。
学生初步运用形成的策略。
培养学生画视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通过作图突破重点和难点。
通过基本作图,学会简单的应用,对图形做出判断。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增强数学基本功的训练。
四、拓展提高
典型例题:
画出下列图形的三视图:
.
练习:
画出下列图形的三视图:
学生先独立思考,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讲解。对于不明白的作图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最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组合体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
明确生活中的图形是由基本的几何体组合成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画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当堂检测
1、下图的几何体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均相同的是( )
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 )
A.球 B.三棱锥 C.正方体 D.圆柱
3、将矩形硬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80°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不可能是( )
A、矩形,矩形 B、半圆、矩形
C、圆、矩形 D、矩形、半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批改,分别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展评学生的作业。
第3题,学生可能会有疑问,可以让学生用课本演示,分组交流所形成几何体的形状。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六、体验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困惑?请与同伴交流。
学生相互补充、交流,总结收获,重点从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教师用结构图提升知识的高度。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下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选做题:
画出下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做题。
注重基本知识的练习及基本能力的培养。
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课件30张PPT。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这首诗蕴含了怎 样的数学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应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去看待一件事物,分析一件事情。当我们从某一个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知识目标: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学习目标 你能指出这些图形分别从哪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吗?你能说出这三个视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这本书得到的吗?正面侧面水平面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 的平面(例如:墙角处的三面墙面)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
正面,正面下方的叫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从投影的角度认识视图师生研讨主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正面从上面看从正面看从左面看左视图侧面水平面俯视图1.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对一个物体在三个投影面内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到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
2、三视图的位置规定: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主视图要在左上边它的下方应是俯视图左视图坐落在主视图的
右边俯视图和左视图主视图和俯视图主视图和左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探究2:每两个视图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1.你能画出正方体的三视图吗?尝试应用想一想,再动手画一画: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2.画出下面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圆柱 正三棱柱 球
(1) (2) (3)3.画出如图所示四棱锥的三视图。挑战自我四棱锥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4.画出圆锥的三视图
5. 画出如图所示的三棱柱的三视图(这个三棱柱上下底面是正三角形).三棱柱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尝试应用提示:
在画图时,看的见部分的轮廓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诗中横看得到的是庐山的什么视图?侧看得到的是庐山的什么视图?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
回顾情境归纳:三视图的画法:
(1)先画主视图;
(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
(3)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
(4)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而 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主视图主视图左视图正面左视图侧面水平面俯视图俯视图画出下列图形的三视图典型例题从上面看从左面看从正面看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你能画出下面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吗?拓展提高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试一试2.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DDC当堂检测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困惑? 平面图看到了什么画什么 平面图 平面图作业:必做题:下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再见教材分析
郯城县泉源中学 刘宗梅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九年级下册第29章第2节三视图的第1课时。这节课是在七年级上册“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基础上给出的三视图的概念,并结合正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的三视图,实现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
三视图承接了前一部分投影知识,是投影的深入应用,即平行投影的特殊情形,并为以后学习立体几何做好了铺垫。在很多学科学习中也都隐含着三视图的运用,如建筑学、工程学、设计学等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教学难点是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
本节内容共分为4课时。第1课时是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第2课时是画组合体的三视图,第3课时是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物体的形状,第4课时是根据三视图进行计算,前三个课时是新授课,第4课时是习题课。
观评记录
郯城县泉源中学 刘宗梅
授课教师:
刘宗梅: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完成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是新课程几何课堂的一个突出特点,采用直观感受、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大量的多媒体直观,实物直观学生获得了三视图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操作练习,实现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为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学生根据立体图进行想象,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平面图形象。我引导学生利用直观观察及生活经验,通过归纳、总结、类比的方法,有效的突破这一难点。
观课教师:
郑成党:视频短篇《题西林壁》长约三分钟,画面为从不同角度观赏庐山的不同风景和配乐朗诵古诗及相关知识、哲理的简要介绍,为新知做铺垫。在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有了丰富的体验认识之后给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
李超: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从观察可触摸的实物,到摆放可从不同方向亲身体验的几何体再到现在只能完全靠发挥想像的图片,学生接触的情境逐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发展空间观念。
颜涛:以观赏图、文、声并茂的视频短篇,迅速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进入学习状态;从名诗中提炼出的数学知识与哲理渗透了主题并自然地切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对视角与视图进行探索和体验。
吴国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挖掘了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探究内涵,充分利用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既包含了科学家持之以恒的宝贵品质,又反映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陈钦涛:本节课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举例说明和观察图片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视图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从日常生活出发,形象生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郑晓伟: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
田伟:学生进行互搭、互批、介绍画图经验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收获。学生经过“想象、画图、互评、互改、交流、总结”等过程(师生对正误做法给予点评)归纳出三视图的观察方法、画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小结不只是梗概式知识、方法的归纳,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情感态度等良好表现也给予引导和肯定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认识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李学英:课件模拟展示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使得概念的理解直观形象、浅显易懂,使课堂教学生动高效,并有利于加快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作业进行了分层处理,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测练习】
郯城县泉源中学 刘宗梅
一、尝试应用:
1.你能画出正方体的三视图吗?
2.画出下面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3.画出如图所示四棱锥的三视图:
4.画出圆锥的三视图:
5. 画出如图所示的三棱柱的三视图(这个三棱柱上下底面是正三角形):
二、当堂检测题:
1、下图的几何体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均相同的是( )
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 )
A.球 B.三棱锥 C.正方体 D.圆柱
3、将矩形硬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80°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不可能是( )
A、矩形,矩形 B、半圆、矩形
C、圆、矩形 D、矩形、半圆
《三视图》教学反思
郯城县泉源中学 刘宗梅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与失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以新颖贴切的观赏图、文、声并茂的视频短篇开始,迅速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进入学习状态;从名诗中提炼出的数学知识与哲理渗透了主题并自然地切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对视角与视图进行探索和体验。此外,以诗入题还可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全面看待事物(数学的育人价值)和数学的美,也将本节知识上升为高力度、高审美的知识内容。
视频短篇《题西林壁》长约三分钟,画面为从不同角度观赏庐山的不同风景和配乐朗诵古诗及相关知识、哲理的简要介绍,为新知做铺垫。在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有了丰富的体验认识之后给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为了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设计了本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象、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象,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
从观察可触摸的实物,到摆放可从不同方向亲身体验的几何体再到现在只能完全靠发挥想象的图片,学生接触的情境逐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发展空间观念。心理学认为概念一旦获得若不及时巩固就会遗忘,识图画图题即可加深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画图示范(课件不能取代其作用)以开拓空间,刺激学生形象思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有助于教师的阐述、讲解。
训练学生学会识别并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学生进行互批、介绍画图经验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收获。学生经过“想象、画图、互评、互改、交流、总结”等过程(师生对正误做法给予点评)归纳出三视图的观察方法、画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小结不只是梗概式知识、方法的归纳,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情感态度等良好表现也给予引导和肯定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认识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课件模拟展示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抽象的思考过程使得概念的理解直观形象、浅显易懂,使课堂教学生动高效,并有利于加快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作业进行了分层处理,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层次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后对本节课做几点说明:
一、关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说明
空间想象能力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本课为学生创设了许多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及多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求学生思维逐步抽象概括的观察体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并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几何体、图片及课件演示等在充分的时间、空间中进行观察操作、对比想象、探讨交流、感受体验,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生成、发展和得到提升。
二、关于本课整体设计的说明
(1)在培养目标上,本课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知识、熟练技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获得终身发展的学习动力。
(2)在内容设计与呈现上,本课力求知识性、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层次性、教育性于一体。
(3)在教学方式与学法指导上,本课力求自己作为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4)在教学手段上,本课力求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具、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5)在教学评价上,本课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方式去评价学生(如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及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方面(如知识掌握、学习方式、努力程度与参与度)。
以上是我对《三视图》这一节课后的所思所想。
课标分析
郯城县泉源中学 刘宗梅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投影与视图,这块知识的学习能丰富学生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的经验和体验,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立体图形与三视图、展开图的相互转换,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高中学习立体几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一章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从三个方向看物体,没有给出三视图的名称及三个方向的要求,本章将从投影的角度来认识三视图,学习圆柱、圆锥、球以及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投影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三视图又是特殊投影的产物.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平台.因此,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投影与三视图.由于空间图形是三维的,位置的确定必须从三个方面来衡量,而平面图形是二维的,它只需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因此画三视图需要人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之间转换.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9章第2节。这一章以图形为主题,以实际例子为背景,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他们整体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这一节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即三视图,是本章的基础。
本章知识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①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②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知识点
及相关技能
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性目标
了解
理解
掌握
灵活
运用
经历
(感受)
体验
(体会)
探索
三视图
正投影的概念
(
(
三视图与投影的关系
(
(
画圆柱、与圆锥等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
(
画简单物体(基本几何体的组合体)的三视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