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8 14: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心撷取生活事,以小见大立意深
——《作文立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
3.学会从生活小事中挖掘深刻道理,提高学生对人生的品味和思考能力。
重难点
1.理解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
教学分析
本节课聚焦于作文写作的第二步——立意,帮助学生明白立意的重要性,学会用以小见大的方法进行立意,从而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有情可感、有话可说。
创新设计
1.教师点拨。通过点拨式提问、引导回答等方式,让学生明白立意的重要性。
2.课堂讨论。通过比较不同立意的高低,明确立意的方向。
3.学生练习。将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训练,强化写作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
01导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点评:不能体现“藏”,但基本符合题意)
生2: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点评:符合题意,但缺乏新意)
师:苍郁的群山,里的一角,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点评:准、精、深)
02教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什么是立意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千古文章意为高”更是足以说明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要想在考场上写出“吸睛”的作文,必须要角度新颖、立意高远。
明确:简单地说,意就是一篇文章的写作中心,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性。
目标导学二:立意三字诀——“真、思、明”
真:情感真实
明确:立意,离不开联想。联想的起点在哪?当然是我们手中的作文题,联想的终点呢?自然是我们的阅历,我们的生活。只有立足于自己的生活中,我们的作文才会更显真实。因此,我们要善于从自己生活中的真实画面中选取最佳立意,让自己的作文情感更加真实。
思:思想深刻
明确:我们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物质到精神、从某一件具体的事到同类事件不断扩散等等,例如从梅花的盛开之美到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高贵品质等等。因此我们的文章一定要写好“所得”部分,并且这个部分一定是独立思考、反复权衡后的结果。
明:主题明确
明确:主题明确,即主题清晰准确、不含糊。写作过程中我们要紧扣某一主题展开,千万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写。只有主题明确,才可以让阅卷老师迅速判断文章是否切题,理解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目标导学三:立意方法点拨
方法点拨一: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法,亦称小题大作法。即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在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揭示重大而深刻的主题。
教材典型片段:
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以小见大的方法可以更充分地表达我们作文的主题思想,那么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应如何具体地去应用呢?我们来看看教材中以小见大的经典片段。
片段一:
莫怀戚《散步》: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在田野散步——走到岔路口,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主意,要求走小路——我们听从母亲的意见,走不过去的地方,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散步是一种常见的休息方式,它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是日常生活中早已经司空见惯之事。但作者偏偏选择了这件小事,并且在这件小事中巧妙设计能反映主题的重要情节,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慈母”和“孝子”的形象,作品的最后,“我”背着年迈的母亲,妻子背着年幼的儿子,我们小心翼翼,走得缓慢稳当,害怕不小心摔着他们。这种举动既是对老人的尊敬,也是对小孩的爱护。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尊老爱幼的重大主题,传达出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完美地做到了“小”与“大”的辩证统一。同时,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每个人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生命是无限的,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
片段二: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重要情节:五个小孩,因为玩弹子玩厌了,想找些花样玩,于是去爬悬崖——“我”跟着他们向上爬,却在中间停了下来,不敢移动——父亲鼓励我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而是要暗示自己走好当下的一小步——“我”在父亲的指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步走下去,最终成功脱险。
明确:作者通过“我”在父亲的引导下一步步地走下悬崖,最终顺利脱险的一件事,并在这件事中设计了能够凸显主题的重要情节,作者在这个故事中感悟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哲理,获得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
方法点拨二:从小景物中撷取大智慧。
通过深入思考,抓住眼前小景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并加以细致刻画,从一景一物中撷取人生大智慧。
如:宗璞《紫藤萝瀑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①托物言志: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表达情感或揭示主旨。
②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作者抓住身边的花草树木进行细心描绘:张满了帆(有力量有张力)、流动的瀑布(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作者在这种描绘中寄托情思,阐发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理的启迪。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用心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挖掘它们蕴含的精神品质,从而拥有生命的大智慧。
举例:向日葵—乐观、积极向上
松树—坚强、不畏严寒
竹子—高洁、厚积薄发
蒲公英—勇敢、独立自主
白杨树—生命力强、力争上游
小草—平凡、无私奉献
请思考:如果要体现以上品质,需要细心描绘哪些内容呢?
明确:向日葵—迎着阳光的花盘
松树—寒风中笔直的树干
竹子—笔直修长的竹筒
蒲公英—随风飘散的伞球
白杨树—向上生长的枝叶
小草—含蓄地陪衬鲜花
方法点拨三:用小细节表达真情感。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朱自清《背影》非常经典的这一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明确: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把父亲为他买橘子时在月台攀爬时的背影描写得细致入微。蹒跚、慢慢探身、爬上、攀着、向上缩、身子微倾……都是非常细微的捕捉,在这个小画面中,作者通过这些小小的细节,将每一个字都变成表达父爱主题的抒情诗句,同时也放大了父亲的人物形象。
方法点拨四:通过小人物挖掘大品质。
人物虽微小平凡,精神品质却经常令人震撼。塑造平凡的小人物,更能够反应人物的品质,时代的气息。如:杨绛《老王》中的这一段。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登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明确:写小人物是因为看到了他身上的大品质。杨绛先生通过塑造老王这一个平凡小人物的叙写刻画,揭示其闪光的精神品质——勤劳、忠厚、老实,也折射出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精神光芒。
03总结:
(1)小事件通过重要情节悟得大道理。
(2)小景物通过深入思考获得大智慧。
(3)小细节通过用心描绘表达真感情
(4)小人物通过仔细挖掘获得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