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地形变化的原因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新课导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李白《蜀道难》
在古代,为什么“蜀道”那么难?现在的“蜀道”还那么难吗?
【材 料】
【思考题】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结合区域资料,总结不同地形区人口、农业、交通分布特点,并分析地形对其分布的影响。(区域认知)
2.结合区域图、景观图,分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
3.通过对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表现
人口分布
01
聚落形成
04
交通线路
03
文化传播
05
工农业生产
02
合作与探究
1、读图,说出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试分析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问题: 读图,说出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试分析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答案:
世界人口密集区,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与交通联系成为人类理想的居住地。
合作与探究
读图,说出青藏高原人口的分布特征,试分析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问题: 读图,说出青藏高原人口的分布特征,试分析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答案:
青藏高原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高原和山区大都寒冷干燥且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河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热量条件相对优越;地形较平坦,水源充足。
地表形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与交通联系,成为人类理想的居住地
VS
山地地表崎岖、高原寒冷干燥,人烟稀少,山区居民一般居住在河谷或山间盆地
思考题
为什么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分布在山地、高原地区而不是在平原地区?
问题:
为什么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分布在山地、高原地区而不是在平原地区?
热带湿热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地、高原地带,因其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且气候较为凉爽。
问题:
为什么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分布在山地、高原地区而不是在平原地区?
热带干热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带,主要是因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且降水较多。海拔较高,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们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
合作与探究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我国耕地主要成片集中地分布在哪几个区域,分析其与地形的关系。
2.分析我国林地分布的特征,说明其与地形之问的关系。
——地表形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问题:
1.说明我国耕地主要成片集中地分布在哪几个区域,分析其与地形的关系。
答案:
耕地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江淮地区。以上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适宜发展耕作业。
问题:
2.分析我国林地分布的特征,说明其与地形之问的关系。
答案:
林地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以上地区多为山地,地形崎岖、坡度较陡,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低,适宜发展林业。
地表形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海拔较低的平原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较小
山地由于地面坡度大,不太适合大面积耕作,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海拔高、水热条件不足的高原地区,只能因地制宜发展高寒农牧业
核心归纳
山地的坡度对农业生产影响深刻
坡度越大,土壤越易被侵蚀,坡度超过7°,要修筑梯田才能耕作;
坡度超过25°,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应发展林业或进行自然保护。
核心归纳
山地的坡向对农业生产影响深刻
坡向不仅会影响太阳辐射,也会影响水分条件,不同坡向水热组合状况会有差异,进而会影响农作物生长。
核心归纳
山地的坡向对农业生产影响深刻
向阳坡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背阳坡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水分条件好;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差。
合作与探究
右图反映了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问题: 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答案:
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
问题: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整体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的特点。我国第三级阶梯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此地工业、农业、聚落和人口集中,同时该地建设交通线路的难度较小、成本较低,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也最大;第二级阶梯海多在1000-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与第三级阶梯地区相比自然条件较差,工农业发展条件较差,聚落分布较稀,交通线路建设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第一级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组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生存条件恶劣,有广阔的无人区,交通线路建设的难度大、成本高。
山区交通运输方式
山区交通运输布局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山区交通线路选址及走向
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
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地表形态对运输方式的影响
地形 运输方式 线路布局 原因
平原 一望无际的平原 古代马路;现代的公路、铁路 线路密度较大 地形平坦有利于陆路交通线的建
设,且建设成本都比较低
河网密布的平原 现代的公路、 铁路 公路、铁路线密度较小 修筑公路、铁路需要架设桥梁,避开沼泽地,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内河航运较发达 水运网密集 河网密布,水运条件好
山地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交通线往往迂回前行,线路较少 地面起伏大,修建公路、铁路的成本及技术难度大,铁路建设对地形坡度以及弯度的要求更高
高原地区的聚落分布与形态
怒江流域
雅鲁藏布江流域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形态的影响
山区的聚落分布与形态
贵州茅台镇
湖南山区村落
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与形态
华北平原村庄
长江中下游平原新农村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形态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分析 聚落形态
高原区 深切河谷的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深切河谷,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水热条件较好;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资源丰富 呈狭长的条带状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适宜聚落发展 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平原区 聚落分布密集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更适宜聚落发展 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部分聚落沿河、湖、海发展,呈带状分布
北京市房山区的红井路,号称北京最美山区公路,也是北京市弯道最多、风景最美的一条道路。红井路藏在大山深处,本来名不见经传。不过,近几年被骑行爱好者们发现,现已成为自驾或骑行旅行圣地。这段盘山公路的最大特点是山势巍峨、蜿蜒起伏、坡度大、弯道急,颇有驾车直冲云霄的感觉。
1.[综合思维]房山区的红井路为什么要修建成盘山公路?
答案 山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高,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修建可以降低坡度,相对降低工程难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行车的安全。
导思
2.[地理实践力]盘山公路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便于爬坡和行驶,增加了公路里程,延长了行驶距离,公路等级受限,可能造成行车路况危险等。
3.[区域认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区交通线选址的原则。
答案 在山区,通常把交通线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4.[综合思维]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公路的原因。
答案 因为图中山区地表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限制因素多,为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优先选择建造成本相对较低、难度相对较小的公路。
导思
/ 02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能够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或干预地貌过程,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1
案例1
元阳梯田
丘陵地区修建梯田:
减小坡度,减缓流水的侵蚀作用,有利于保持水土。
案例2
三峡大坝
修筑堤坝:
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从而改变下游河道的侵蚀、堆积过程及其形态,并改变和影响冲积平原的发展方向;
减少河口泥沙淤积,改变三角洲面积。
案例3
迪拜朱美拉棕榈岛
填海造陆、建设人工岛、修筑海堤: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
案例4
山西露天煤矿
废矿石堆放
工程建设中挖方或填方:会人为造成陡坡或洼地,改变地形坡度和地势起伏。
采石、采矿:会改变地表形态。
堆放矸石、废矿石:会形成人造丘冈等。
间接塑造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地表形态发育的条件,间接加速或延缓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
2
案例1
破坏植被会加速地表侵蚀,植树种草则能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
案例2
大量引用河水,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使河流侵蚀、沉积状况发生改变。
案例3
营造防护林,会抑制风沙的侵蚀与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发展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