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人体的呼吸——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 人体的呼吸——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08 14:14:46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非选择题)——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雾霾多天、出门看不到对面的行人、空气污浊不敢顺畅呼吸、中小学停课、工厂限产、空气净化器一机难求……这是8年前北方许多城市频频出现的情况。据统计,2013年1月,北京只出现了5个优良天,1/6的国土面积遭遇灰霾袭击。
材料二:2020年2月,生态环境部宣布,3年大气治理圆满收官。“十三五”确立的与空气质量相关的约束性指标均全面超额完成。尤其是秋冬季大气污染得到改善,2021年4月4日,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5%,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
(1)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是________,呼出的是__________。
(2)雾霾的空气质量差,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在减弱呼吸系统的__________交换功能。
(3)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__________。
(4)根治雾霾的气候,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你的行动是__________。(请用简短的语言举一实例。)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阳光从树叶的空隙中洒下,照在了我的脚下。一点点、一片片,随着微风吹动着树叶,而变换、跳动着。我张大嘴,深深地吸了一口,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宁静替代了烦躁。
材料二:雾霾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一旦进入呼吸系统,轻则会造成鼻炎等,重则会造成肺部硬化,甚至造成肺癌。雾霾天气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专家建议:市民在雾霾天气应减少出门,家中门窗紧闭时可用空气净化机净化空气,雾霾天气出门时尽量戴有特殊功能的口罩等。
(1)人体吸入的空气成分与呼出气体相比较,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和水蒸气增多,___________减少。
(2)雾霾的空气质量差,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危害是增加___________系统的发病率。
(3)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有限的,空气中的颗粒可以透过___________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4)呼吸道都有___________做支架;气管壁内的___________分泌黏液,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5)在我国不少地区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对治理雾霾,你有何建议?___________。
3.综合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标准方法,
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其原理如图3所示。为了宣传“海姆立克急救法”,生物社团的同学利用Y型管、气球、玻璃罩、橡皮膜、带孔橡胶塞等材料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人体呼吸
运动模型。请仔细观察示意图,回答问题(在[____]中填序号,______上填文字)。
(1)图1中,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__________]。正常吞咽时,__________会盖住喉的入口处,避免食物进入气管。
(2)图2的模型中,[__________]代表肺,[__________]代表膈。利用模型演示气管被异物阻塞时,应把异物放在,[__________]处。相对于真实的呼吸情形,此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模拟胸廓_______(填“前后左右径”或“上下径")的变化。
(3)图3中,当异物误入气管,施救者可在背后抱住待救者,用力冲击腹部的膈肌下软组织,压迫两肺下部,使待救者的[8]顶部上升,胸腔容积_______,肺收缩,肺内气压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异物冲出,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填“甲”或“乙”)状态。
(4)避免异物误入气管最好的方法,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呼吸20000多次,需要吸入10~15立方米、约13.6千克的空气,是一个人一天食物重量的10倍,请结合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资料二: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外界寒冷干燥的空气,湿度也达到饱和。
资料三:气管内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资料四:如图。
(1)资料一显示呼吸道有骨或软骨支撑,这能有效保证_________。
(2)资料二说明呼吸道能对进入体内的空气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空气_____________,减轻了对肺的刺激;
(3)由资料三可知,痰形成的场所是____________;随地吐痰是一种很不文明的行为,除此之外,不能随地吐痰的另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论语 乡党》中提出“食不言”,主要原因是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_____,边吃饭边说笑,可能造成吞咽时如图[ ]___________来不及盖住喉口,致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5.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图1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2是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
(1)图1中曲线AB段时,肺处于_____状态;当一个人由平静状态转为运动状态时,C点应向______(左/右)移动;下水游泳时,当水漫过人的胸部,导致肺内气压____,因此会感觉呼吸比较吃力;
(2)图2所示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过程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其中b气体来源于__________。
(3)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某机构在45~75岁之间的男性群体中进行调查,把这个阶段吸烟起始年龄相当的男性在不同年龄戒烟后,绘制成图3所示男性烟龄与肺癌发病率关系曲线,分析该曲线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戒烟越早越好。
6.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制作了“气管动态模型”(如图)参加生物模型制作大赛。模型操作演示过程为:将准备好的碎纸屑和粉笔粉末放入大塑料桶中,电吹风使其悬浮,制成“浑浊的空气”,从底端接入软管,并有规律地按压压水器。

模型装置 呼吸系统部分结构
软管 模拟气管
压水器 模拟肺
假睫毛 模拟气管内的①___
胶水 模拟气管壁腺细胞分泌的②___
(1)某同学代表本组向大家介绍他们的“气管动态模型”与呼吸系统部分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请你帮他补充完整:①______,②______。
(2)当演示者向下按压压水器时,压水器内气压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这一过程模拟人体的呼气。
(3)演示结束后,取下软管并展开,同学们观察软管剖面和压水器,发现除了软管内壁和假睫毛上有纸屑和粉笔粉末外,压水器内也有少量的纸屑和粉末,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______。
(4)结合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根据评价等级的判断标准(优秀:模型能模拟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全部作用;合格:只能模拟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部分作用),你认为图中作品的等级为______,原因是______。
7.制作胸腔呼吸模型
如图所示是小智同学制作的胸腔呼吸模型。他想通过模型制作,探究人体呼吸的过程。用到的材料有小气球、橡皮膜、塑料管、塑料饮料瓶等。
(1)模型中1代表人体呼吸系统中的____,2代表____,3代表____,5代表____。
(2)小智发现,当把结构5向下拉时,小气球会____,此时模拟的是人体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请你解释此状态发生的原因____。
(3)当把结构5向上推时,小气球会____,此时模拟的是人体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除了将结构5向上推,你能想到使小气球达到与此时同样效果的方法吗?____
(4)结合人体呼吸器官的情况,为了使该模型演示效果明显,在制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____。(写出一点即可)
(5)观察肺泡结构示意图:
人体的肺是由许许多多的肺泡组成的,这些肺泡是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它们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___。当外界空气进入肺泡后,空气中的氧气会依次透过____、____进入血液。这些结构适于气体透过的特点是____。
8.呼吸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图一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表示呼吸运动示意图;图三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①②表示某种气体,③表示某种血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____]中填标号或序号,___________上填文字):
(1)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是图一中的[____]___________,可进行气体交换。
(2)跑步时,建议尽量用鼻吸气,而不要张大口吸气,原因是___________。
(3)经常运动,会使图二所示的[4]肋间肌和[3]___________功能增强,胸廓扩大或缩小的幅度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
(4)图三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b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二中[3]和[4]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__(选填:收缩;舒张),使得胸廓的容积扩大,肺___________(选填:回缩;扩张),进而使肺内气压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
(5)图三中B过程表示肺泡与___________的气体交换,[③]___________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6)经过图三所示过程,人体的组织细胞可以不断地获得[②]___________,并排出[①]___________,从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9.Ⅰ.如图甲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图乙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甲可知,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起_____________作用。
(2)生活中,当某人肺内气压的变化如图乙bc段所示时,图甲的膈肌处于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Ⅱ.医务人员为研究中西药结合对尘肺的治疗效果,进行了临床实验,部分结果如图丙所示:
(3)尘肺是由人体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粉尘进入呼吸道并沉积在肺泡,导致肺组织纤维化,还可以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________。
(4)观察可知,治疗后,西药组病人、中西药结合组的病人的血氧分压都上升、肺纤维化指标都下降____________组的变化最显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氧气;二氧化碳
(2)气体
(3)气体的扩散作用
(4)减少外出,减少户外锻炼,关闭门窗,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要减速慢行,遵守交通规则
解析:(1)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
(2)霾本身就是污染物的积聚,雾未必是污染物,却是污染物的良载体。雾霾的空气质量差,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在减弱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功能。
(3)气体的扩散作用是指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因此,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而实现的。
(4)面对雾霾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尽量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如:减少外出,若外出时戴口罩,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肤;减少户外锻炼;关闭门窗,避免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注意饮食,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要减速慢行,遵守交通规则。
2.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
(2)呼吸
(3)肺泡
(4)骨或软骨;腺细胞
(5)减少开私家车出行;乘公交车等出行方式。
解析:(1)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2)霾本身就是污染物的积聚,雾未必是污染物,却是污染物的良载体。雾霾的空气质量差,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在减弱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功能。
(3)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泡,即空气中的颗粒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4)呼吸道都由骨或“C”软骨做支架,把气管支撑起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体能顺畅通过。气管内有纤毛和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够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5)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旱涝等灾害频繁.减少开私家车及骑摩托车出行,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及乘公交车等出行方式,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
3.答案:(1)②;会厌软骨
(2)⑤;⑦;④;上下径
(3)缩小;大于;乙
(4)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
解析:(1)②咽是呼吸器官,也是消化器官。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腭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③气管,令食物进入食道。
(2)图2中④模拟气管,因此利用模型演示气管被异物阻塞时,应把异物放在④气管处。图2中的⑥玻璃罩模拟胸廓,⑦橡皮膜模拟膈肌,橡皮膜有弹性,可以伸缩,但玻璃罩没有伸缩性,故该图只能演示橡皮膜伸缩所模拟的胸腔上下径的变化,不能演示玻璃罩模拟的胸腔前后左右径的变化。
(3)呼气时,呼吸肌舒张,胸腔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出肺。当异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图3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异物冲出,相当于图2中的乙(呼气)状态。
(4)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防止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误入气管,因此吃饭不宜大声说笑。
4.答案:(1)气流通畅;
(2)清洁、温暖、湿润;
(3)气管和支气管;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
(4)咽;①会厌软骨。
解析:(1)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呼吸道有骨或软骨支撑,能保证气流通畅。
(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鼻腔,其前部生有鼻毛;内表面具有黏膜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3)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纡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因此不能随地吐痰。
(4)咽既是呼吸的通道也是消化的通道,吸入的空气和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在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气管,呼吸暂停;吞咽完毕,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呼吸照常;当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①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
5.答案:(1)扩张;左;增高;
(2)气体扩散;组织细胞;
(3)烟龄越长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
解析:(1)图1中曲线AB段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此时,肺扩张;当一个人由平静状态转为运动状态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增加,C点应向左移动;当我们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增高,气体不易进入。
(2)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流动,直至平衡为止。图2所示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过程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输到肺部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其中b二氧化碳来源于组织细胞
(3)分析该曲线发现:得出肺癌发病率的规律是烟龄越长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所以戒烟越早越好,
6.答案:(1)纤毛;黏液
(2)大于
(3)处理能力有限
(4)合格;呼吸道除了清洁和湿润,还有温暖等作用,该实验只能模拟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部分作用。
解析:(1)根据模型装置与呼吸系统部分结构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出:假睫毛模拟的是气管内的纤毛,它们能够清扫异物(如灰尘、细菌)等,保护呼吸道。胶水模拟的是气管壁腺细胞分泌的黏液,这些黏液能够湿润进入肺内的空气,并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2)当演示者向下按压压水器时,压水器内的气体被压缩,导致压水器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这个过程模拟了人体的呼气过程,因为在呼气时,肺部收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气体被排出。
(3)演示结束后,同学们观察到除了软管内壁和假睫毛上有纸屑和粉笔粉末外,压水器内也有少量的纸屑和粉末。这个现象说明呼吸道虽然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一定的处理,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完全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4)根据评价等级的判断标准,图中作品只能模拟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部分作用,即湿润和清扫作用,但不能模拟呼吸道对空气的温暖作用。因此,该作品的等级为合格。
7.答案:(1)气管;支气管;胸腔(胸廓);膈肌
(2)胀大;吸气;向下牵拉膈肌时,会使胸腔体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压大于肺内压,空气进入肺,小气球鼓起来
(3)缩小;呼气;捏塑料瓶,使胸腔体积缩小
(4)装置的气密性,封口处用橡皮塞塞紧;底部橡皮膜选用弹性大的材料,与塑料瓶紧裹;小气球体积大一些,与塑料瓶之间空间尽量小;塑料瓶选择弹性大的材质等
(5)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解析:(1) 该装置是胸腔呼吸模型,由图及分析知,1模拟气管,2模拟支气管,3模拟胸廓,4模拟肺,5模拟膈。
(2)当把结构5向下拉时,表示膈肌收缩,其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使得胸腔容积增大,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下降,外界气压大于肺内压,空气进入肺,气球膨大,表示吸气过程。
(3)当把结构5向上推时,表示膈肌舒张,装置内气压上升,小气球随之回缩变瘪,造成气球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从气球排出,表示呼气过程。除了将结构5向上推,还可以通过捏塑料瓶,使胸腔体积缩小,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4)结合人体呼吸器官的情况,为了使该模型演示效果明显,在制作时应该注意装置的气密性,封口处用橡皮塞塞紧;底部橡皮膜选用弹性大的材料,与塑料瓶紧裹;小气球体积大一些,与塑料瓶之间空间尽量小;塑料瓶选择弹性大的材质等。
(5)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8.答案:(1)1肺
(2)鼻腔中有很多保护人体呼吸道的方式:如有鼻毛,可以阻挡大的灰尘和颗粒;还有鼻黏膜可以分泌黏液,用来阻挡细菌和灰尘;还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对外界的冷空气起到加温的作用;而口中并没有阻挡细菌和灰尘的结构
(3)膈肌;增大
(4)收缩;扩张;降低
(5)血液;红细胞
(6)氧/氧气/O2;二氧化碳/CO2
解析:(1)图一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图,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其中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跑步时,建议尽量用鼻吸气,而不要张大口吸气,原因是鼻腔中有很多保护人体呼吸道的方式:如有鼻毛,可以阻挡大的灰尘和颗粒;还有鼻黏膜可以分泌黏液,用来阻挡细菌和灰尘;还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对外界的冷空气起到加温的作用;而口中并没有阻挡细菌和灰尘的结构。
(3)图二所示的4是肋间肌,3是膈肌,膈肌把胸腔和腹腔隔开,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增大或缩小,因此经常运动,会使图二所示的[4]肋间肌和[3]膈肌功能增强,胸廓扩大或缩小的幅度增大,使胸腔容量增大,肺活量会有很明显的提升,增加了从肺内向外排气的量,又为肺内充满较多的气体提供空间条件。
(4)图三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b方向进入肺泡时,表示吸气,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由此可知,图三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b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二中3膈肌和4肋间肌所处的状态是收缩,使得胸廓的容积扩大,肺扩张,进而使肺内气压降低。
(5)图三B过程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通过气体扩散进入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中的③红细胞运输,因为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6)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需要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通过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通过气体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气体扩散进入血液,因此经过图三所示过程,人体的组织细胞可以不断地获得②氧气,并排出①二氧化碳,从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9.答案:(1)清洁、温暖、湿润
(2)舒张
(3)气体交换
(4)中西药结合
解析:(1)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气管内的腺细胞能分泌黏液,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起清洁、湿润作用。
(2)图乙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bc段表示呼气。
(3)肺泡壁和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粉尘进入呼吸道并沉积在肺泡,不仅使肺通气量减少。
(4)由丙图可知,治疗后、中西药结合组的病人的血氧分压都上升,其中组的变化最显著。
2第四单元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选择题)——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
1.常言道“食不言,寝不语”。提倡“食不言”的原因是,如果吞咽时大声说笑,喉口来不及被盖住,食物容易进入气管。吞咽时能盖住喉口的结构是( )
A.软腭 B.气管软骨
C.甲状软骨 D.会厌软骨
2.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下列有关气体由外界进入肺的过程,叙述正确
的是( )
A.气体依次经过: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C.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喉
D.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3.如图,气管插管是对新冠肺炎及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的一种辅助呼吸,需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口腔置入气管,气管插管依次经过的结构是( )
A.口腔、咽、喉、气管 B.口腔、鼻腔、咽、气管
C.咽、喉、气管、肺 D.咽、食道、气管、支气管
4.交警采用吹气检测法查酒驾时,要求司机对着呼气酒精测试仪吹气。下列关于司机吹气时的状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肺处于收缩状态
B.肋间肌、膈肌舒张
C.胸廓的容积缩小
D.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5.如图表示某人在运动和平静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可能为运动状态 B.曲线B可能为平静状态
C.M点、N点时,膈顶部上升 D.曲线B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均大于曲线A
6.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用鼻呼吸而不要用口呼吸,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鼻毛可以减慢吸入空气的速度
B.鼻腔有骨和软骨做支架,可以保证气流畅通
C.鼻黏膜能够清洁、湿润吸入的空气
D.鼻黏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
7.下图展示的是一位科研人员利用水凝胶3D打印而成的囊状肺部结构,该“3D器官”具有肺泡相应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肺泡小,不利于气体交换 B.肺泡数量多,表面积大
C.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8.下图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c只允许红细胞单向通过
B.若①代表进入血管c的气体,则该气体是氧气
C.血管b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
D.与血管b相比。血管a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
9.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有关人体的呼吸,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欧人鼻子又大又长,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
B.肋间肌收缩时,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减小,利于吸气
C.膈肌舒张时,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利于呼气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0.下列关于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界气体进入肺,会依次通过鼻、咽、食道、气管、支气管等结构
B.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外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就无法进入肺内
C.在肺内形成痰,随地吐痰可能会传播病菌、病毒
D.咽既属于呼吸道,也属于消化道
11.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B.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小
C.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大
12.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和肺密切相关。图一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肺的变化示意图;图二表示肺内外气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膈顶下降,气体呼出
B.甲过程对应曲线上的bd段
C.乙过程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肺扩张
D.乙过程开始的瞬间对应图二的c点
13.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a、b分别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乙和肺泡的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
D.只有当膈肌收缩时,才能发生b气体的扩散
14.今年4月,湖南省初中生物教学竞赛在长沙举行,其中5位老师选择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一课题。以下关于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bc段可以表示图乙中的d状态
B.图乙中,d表示呼气过程,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二氧化碳含量
C.图丙中,膈肌由f→g时,它处于舒张状态
D.正常人体的肺在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15.甲型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典型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会出现高热、鼻塞、咽喉疼痛等症状,个别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并发症,这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
B.呼吸道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C.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D.不要边进食边大声说笑是为了避免吞咽时食物进入气管
16.夏天,人在无防护措施的河中游泳时,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冬天,人在烧炭取暖时,容易吸入一氧化碳而中毒。溺水和一氧化碳中毒分别会阻碍呼吸过程中的(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7.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下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③过程后,血液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B.②过程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C.②③过程都发生气体交换
D.①过程可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18.一氧化碳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高200至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造成组织细胞供氧不足。那么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影响以下哪个环节?(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
19.甲型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典型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会出现高热、鼻塞、咽喉疼痛等症状,个别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并发症,这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
B.呼吸道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C.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D.不要边进食边大声说笑是为了避免吞咽时食物进入气管
20.现有甲、乙两瓶气体,各代表人体吸入或呼出的气体,其成分含量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代表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
B.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腭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如果吞咽时大声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容易进入气管,就会呛着,引起咳嗽,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解析:A、气体进入肺的过程: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错误。
B、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呼吸道虽然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如有毒气体等,即: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B正确。
C、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C错误。
D、当人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D错误。故选:B。
3.答案:A
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图:
从图中看出,插管由口腔进入,依次经过咽、喉、气管,A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D
解析:当司机在吹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下降回位,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A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B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运动时的呼吸状况,B错误。C.图中M点、N点均是肺容积增大时,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顶部下降,C错误。D,从曲线A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接近6次。I分钟为60秒,故此人的呼吸频率接近18次/分,呼吸深度在2~3之间,呼吸深度主要看呼吸时肺容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因此呼吸深度小于1;从曲B可以看出,此人20秒呼吸了9次,此人的呼吸频率为60+20x9=27次秒,呼吸深度在1~5之间,因此呼吸深度约等于4,故可推测出,曲线B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均大于曲线A,D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A.鼻毛可以阻挡灰尘,不能减慢吸入空气的速度,A不符合题意。
B.鼻腔有软骨做支架,可以保证气流畅通,但不是用鼻呼吸而不要用口呼吸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C.鼻腔中的鼻黏膜能够分泌黏液,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因此我们要尽量用鼻呼吸而不要用口呼吸,C不符合题意。
D.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因此我们要尽量用鼻呼吸而不要用口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A
解析:AB.肺泡小,但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有利于气体交换,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A
解析:A.c为毛细血管,管内径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A正确。
B.血液流经组织内的毛细血管时,②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①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动脉血变为静脉血,B错误。
C.b体静脉中的血液,最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C错误。
D.a为动脉,b为静脉,与血管b相比,血管a中含有更多的氧气,D错误。
故选A。
9.答案:B
解析:A.北欧人的鼻子又大又长,这有利于对吸入寒冷空气温暖、湿润、清洁作用,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A正确。
BC.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B错误,C正确。
D.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血液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外界气体进入肺,不会经过食道,A错误。
B.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B错误。
C.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随地吐痰可能会传播病菌,C错误。
D.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可见咽既是呼吸道,又是消化道,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B.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甲过程膈顶下降,气体吸入肺。结合分析可知,甲过程是吸气过程,对应曲线上的abc段,AB错误。
C.图乙表示呼气,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C错误。
D.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一的乙过程是呼气,图二的cde段是呼气。因此,乙过程开始的瞬间对应图二的c点,D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A正确。
B、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只是氧气增加,而营养物质并没有变化,C错误。
D、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只有当膈肌收缩时,才能发生b氧气气体的扩散,D正确。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图甲中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过程;图乙中的d膈顶上升,表示呼气状态,A正确。
B.图二中甲肺回缩代表呼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16%,二氧化碳占4%,所以氧气含量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B正确。
C.图三中的f代表膈顶上升,膈肌舒张,表示呼气,g代表膈顶下降,膈肌收缩,代表吸气,因此从f→g代表的是吸气,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
D.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D正确。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AB.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A正确,B错误。
C.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中的肺来完成的,C正确。
D. 进食边大声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导致食物进入气管,D正确。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所以人一旦溺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主要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一氧化碳中毒影响了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进入血液后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但是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氧气高很多,以至于氧气运输量过少,运输一氧化碳较多,导致人体中毒。故选D。
17.答案:A
解析:完成③过程后,血液中含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颜色暗红,A错误。②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它们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②过程发生在肺泡与周围血液之间,由于肺泡中氧气浓度高,周围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B、C正确。题图中的①过程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①过程可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D正确。
18.答案:B
解析:当人处在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地方就会发生中毒,一氧化碳和氧气可以同时通过肺的通气进入肺,再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氧和一氧化碳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得多,就使更多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又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分离极慢,而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而不能被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细胞缺氧。可见,一氧化碳中毒时,主要影响呼吸过程是氧气在血液里的运输过程。故选:B。
19.答案:B
解析:AB.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A正确,B错误。
C.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中的肺来完成的,C正确。
D.进食边大声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导致食物进入气管,D正确。
故选B。
20.答案:C
解析:据分析和表中数据可知,甲的气体含氧气较多,乙中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较多,因此甲是吸入的气体,乙是呼出的气体。判断的依据就是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乙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水分增加,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