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8 14:0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设计者
教学内容 《长相思》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读准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 2.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借助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3.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情感。
前置性学习 见“预习单”
教具准备 PPT
教师行为(教学安排) 个别化指向 学生活动
吟诵对比,了解词之特点 对比前两首古诗,了解词的特点 看图背诵前两首古诗《山居秋暝》《枫桥夜泊》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三首由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写的一首词,板书题目、作者,介绍长相思是一个词牌名。 齐读题目和作者 出示《长相思》,观察词和古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词的句子有长有短,词也被叫作长短句。一首词通常会分为上阕和下阕。) 看图背诵《山居秋暝》《枫桥夜泊》 齐读题目和作者 观察并交流词和古诗在形式上的不同
多重诵读,感知词之音律 请大家打开书本93页,自由朗读,请你仔细读上2遍,注意读准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并试着读出节奏。 初读反馈 (1)读准字音:指名读。 读后强调“更”和“聒”的读音。 知道更是什么意思吗?谁来猜一猜。 更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单位,一更大约是2小时。 “聒”的意思就是——声音噪杂。有一个词语叫“聒噪” 齐读这一句。 读出节奏:读出节奏,就能把词读得有板有眼。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他在读的时候,你们要注意听,他哪些地方作了停顿,这样停顿合理吗? 指名读 (3)出示节奏,齐读。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并试着读出节奏。 指名读 认读“更、聒”,并理解意思 指名读出节奏 齐读
移情想象,体悟词之意境 1.纳兰性德在《长相思》里,讲了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结合书上的插图,读读词句,想一想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反馈 2.很不错,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首词的大意。那么,纳兰性德在词中写到了哪些景? 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把词中写到的景圈出来。 交流反馈:山、水、灯、风、雪。 词人借助这些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出上阙。 3.引导提炼,感悟景语 (1)研读“山一程,水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词人只用了六个字,但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将士们跋山涉水的画面)相机板书:跋山涉水 你们知道这一程山水有多远吗?请看,出示地图,从北京出发到山海关,这一程山水的直线距离大约有500多公里,这样的距离即使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行驶,也需要3个多小时,更何况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 这里的“一”其实是一个虚指,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就是说山一程——又一程,水——一程又一程。“一”虽然是个最小的数字,在这里却有连绵不绝的含义。 原来,纳兰性德借一程又一程的山水,是要写出路途之——遥远。指名读,读出遥远之感。 如此遥远的距离,将士们跋山涉水,你从中又感受到了什么呢?(将士们行路艰辛。)原来,纳兰性德借一程又一程的山水,还想要告诉我们行路的艰难。板书:行路艰难。指名读,读出行路艰难。 我们从一程又一程的山水里体会到了这么多,有队伍跋山涉水的画面,有路途遥远和行路艰难的感受。 (2)研读“夜深千帐灯” 那这个“灯”又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夜深千帐灯”读着这句话,你又仿佛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交流,指出“千”也是虚指,指营帐很多,此行队伍之庞大。 夜已深了,那么多帐篷都亮着灯,行军那么辛苦,他们为什么还不睡呢?生交流 是啊,这千万营帐里的将士们都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3)原来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思乡情。齐读上阙。 4.学法迁移,体会情语 刚才我们通过上阙词中的景,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到了将士们跋山涉水,行路之艰难。接下来请你读读下阙两处景的描写,把你仿佛听到的看到的,写下来。完成《作业本》P89第5题(2) 学生读、悟、写。 学生交流,引导提取关键词,板书:风雪交加 这里的“风一更,雪一更”就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帐外环境极其恶劣。板书:环境恶劣 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加上阵阵袭来的寒意,将士们更加的——思念故乡。 原来,风一更,雪一更,更更都是思乡情哪,齐读下阕。 和同桌交流词的意思 展示交流 圈出词中写到的景,并交流 想象画面说话 看地图了解距离 感情朗读 想象画面,交流 完成《作业本》P89第5题(2)相关题目,并交流 齐读下阕
四、深化风雪声,升华思乡情 1.词人说,故园无此声,那么,故园到底有没有风雪声呢? 2.明明是有此声,为什么说无此声? 思维碰撞,畅所欲言。 引导想象亲人好友相聚一起的美好画面 (引导理解:和亲人好友在一起的时候,温暖充盈着内心,足可以把这些疾风朔雪之声淹没。) 3.在词人纳兰性德的心里,故园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这些美好的画面里,有哪些声音让词人难以忘怀呢?此时,词人也许回想起故园的……继续完成《作业本》P89第5题(2) 4.同样的风雪,带给词人的感觉却不一样,这抒发了词人浓浓的——思乡情。板书:浓浓思乡情 5.既然家乡如此的温暖,既然词人这样眷恋家乡,思念家乡,他为什么还要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谁来猜一猜? 出示资料,纳兰性德,清代 词人,善骑射,好读书,尤好填词, 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同时,他又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一品侍卫, 壮志凌云,渴望建功立业。创作《长相思》时,他正跟着康熙皇帝一起去塞北出巡,祭祀祖先。 找到答案了吗?现在你就是纳兰,我想问你,你既然如此思念故园,为什么还要那么艰难地行军呢?为什么不回家乡? 6.是啊,词人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交织在一起,便化作了这长长的相思。齐诵《长相思》! 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无此声? 继续完成《作业本》P89第5题(2) 阅读背景资料 齐诵《长相思》
五、组词赏读,回味词之情韵 1.《长相思》这个词牌,古今有很多文人都填过不同的词。这儿有三首《长相思》(同时出示李煜的《长相思》、白居易的《长相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快速浏览,只看形式不看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 2.是的,每一种词牌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这是南唐李煜的《长相思》,我们一起轻声读一读。(出示,齐读)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相思之情。 3.师:浓浓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看一首。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相思》,也来一起读一读。(出示,齐读)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师:从中你又体会到词人什么样的感情呢?思念之情。 4.师:所以,长相思作为乐府旧题,多书写离别相思之情。纳兰性德的这首《长相思》,被誉为“古今思乡诗词中的经典”。词原本是用来唱的,最后,让我们随着吟唱再次感受长相思。(播放歌曲《长相思》) 发现同一词牌名词的特点 齐读拓展的2首《长相思》,初步体会诗人情感 吟唱《长相思》
课后反思: 《长相思》是一首词,就应该以词的方式来教。教学中,通过吟诵古诗与词,并比较,让学生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一些基本知识,不仅能使教学的“词味”更浓,还有利于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的层面进行鉴赏,培养他们阅读的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由读准生字、多音字开始,再要求读得字正 腔圆、有板有眼,读出词的节奏感、音乐美以及自己的感觉。但在后面环节的诵读中,对于指导读得抑扬顿挫、韵味十足,以及自己的感受尚不够到位。 古诗词教学不能只追求字字落实,不应满足于意思的疏通。读诗词,假如意思能说出来,但看不到画面、意象,那就等于没有读懂诗词。学词,必须 要“入境”。想象画面,是“入境”的重要途径。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想象上阕“行之难”、下阕“思之切”的生动、真切、细腻、鲜活的画面,感受词人身在异乡、梦回故园的意境。之后,再以描摹性语言再次激活想象,想象的“故园”情境与前面的“行军”场景形成强烈反差,给学生心灵以强有力的震撼,使他们更深地体会到词人那种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这种激发想象,还原场景,既是对词的整体性和生命性的呵护,又是对词空白张力的主动回应。身在异乡这个环节的教学顺势结合《作业本》的相关题目,因为有课前相关词句的积累,学生完成得比较顺利。但对于梦回故园情境的想象,学生语言贫乏,画面的想象缺乏意境之美。 最后,拓展《长相思》同一词牌、不同作者的一组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词的特点,进一步延伸他们读词的热情。同时,抓住 “词原本就是用来唱的”这一特点,播放歌曲渲染氛围,让学生随着吟唱更好地融入情境,再次感受长相思,进而培养词趣,加深记忆,积淀文化底蕴。
板书设计: 跋山涉水 行军艰难 风雪交加 环境恶劣 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