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
语文(试题卷)
2024年5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人间草木亦传情。(6分)
贺知章《咏柳》中①“ , ”两句从色彩角度表现柳树的美好姿态,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周敦颐《爱莲说》中②“ , ”
两句从体态角度表现莲的美好品质,表达对莲的赞美之情;文天祥《过零丁洋》里③“
, ”两句从所处境遇的角度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2)坎坷人生引哲思(4分)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④“ , ”两句蕴含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苏轼《水调歌头》⑤“ , ”两句由人及月,表现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心理变化,充满理趣。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3分)
【甲】谁也想象不到,隔壁新来的战友,竟有这样超人的顽强意志,被担架抬进牢房时,已经是奄奄一息,才过了短短的几天,谁能想到他竞挺身站起,哪怕拖着满身刑具,哪怕即将到临的更残酷的摧残,哪怕那沉重的铁镣钢锯似的磨锯着皮开肉绽沾满脓血的huái骨,那充溢着胜利信心的脚步,正是对敌人的极度轻miè,迎着初升的红日,从容不迫地在魔窟中顽强地散步。他用硬朗的脚步声,铁镣碰响的当哪声,向每间牢房致意,慰藉着战友们的关切;并且用钢铁的音节磨励着他自己的和每一个人的顽强斗争的意志。
【乙】她们披着漂亮的舞蹈服装,绣花被面暂时变成了舞衣,闪着大红大绿的丝光,十分优美好看。江姐也出来了,走在扶着手杖的李青云旁边。江姐穿着整洁的蓝旗袍,上身罩着丝绒线衣,苍白的脸上,带着兴奋的微笑,透着淡淡的红润。瘦削的脸颊,显示着考验留下的痕迹。可是,衰弱的身体,丝毫无损她庄重乐观的深情。
(1)请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悄然无声( ) huái( )骨 轻miè( ) 瘦削( )
(2)【甲】段画线句中含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应改“_____”。(2分)
(3)请联系整本书内容思考,【甲】段中“新来的战友”指的是 ,【乙】段中江姐“带着兴奋的微笑”是因为 。(3分)
(4)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联系上述语段,概括其内涵。(4分)
3.复兴中学开展以“学会谦让”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一起参与.(12分)
(1)【宣传谦让之礼】小刘在主题活动中写了下面这段文字,请你补充修改。(6分)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谦让的优良传统。曾子避席,孔融让梨,以及六尺巷的故事等,都体现出古人谦让的美德。在学校,同学之间相互谦让,让出了礼貌与宽容;在家中, , 。
谦让是一缕春风,给人以温暖。懂得谦让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自带光芒。发挥谦让的美德,你将赢得更多的尊重,收获更多的友谊。谦让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习惯,更是一种社会的集体意识。让我们都来践行谦让之风,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①“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句的主干是: 。(2分)
②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2分)
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2)【学习谦让之举】下列语句中与“谦让”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
B.“让一得百,争十失九”(《意林·周生烈子五卷》
C.崇让则人不争。(《忠经·广至理章》
D.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曲礼上》)
(3)【践行谦让之风】你和小李都想从班级的图书角借阅新到的一期《读者》杂志,但图书管理员告诉你们只有一本,你会怎样对小李说呢 (3分)
二、阅读(55分)
【一】向山而行(23分)
●张金刚
①我与铁贯寨辞别二十年后,才得知铁贯寨是亚洲最大的单体花岗岩山。曾在山下中学教书三年,天天遥对且习以为常的铁贯寨,一下子在我心中至高至伟起来。
②当年,我被一辆三轮车载着,一路颠簸,向山而行,去往偏远的岔河村任教,与铁贯寨成了近邻,却未曾用脚步丈量它的高度,想来颇是遗憾。
③但它正看如盔、侧看如锥,山巅石裸、山下林深的奇伟身影,却永看不厌,矗立在我的心上。每逢山中槐花飘香,坐在校园里,总会沉醉于琅琅书声与幽幽槐香之中;每逢夜幕笼平山村,高高的“铁贯寨”便开始“抛撒”星星,璀璨了我、乡亲与孩子们的梦。这也成为我孤寂教学生涯里最美好、最浪漫的记忆。
④我向山而行,融入山下的村庄,应季时蔬瓜果、甜蜜的槐花蜜、喷香的杀猪菜,是朴实善良的村民对我这位外乡人最掏心的馈赠。我向山而行,以校为家,从不敢懈怠,只盼着我的返山施教,能让更多的山里孩子出山远行……
⑤我做到了,种下的桃李已然硕果累累;却又没做好,毕竟因为职业发展,我不能在铁贯寨下扎根。就在我随着岔河中学的合并撤点,离开岔河不久,岔河村更名为马兰村,岔河中学原址成了如今的马兰小学。村子之所以易名,是为了纪念一段血火峥嵘的红色传奇。
⑥在抗战最为激烈的1939年的春天,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走来一队人马。除了领队骑着一匹白马外,行进在队伍中的其余八匹骡子都没坐人,而是驮着满满的货物。那领队不是别人,正是晋察冀军区抗敌报社社长邓拓;那货物不是别的,正是出版报纸所用的电台、纸张、铅字、机器……
⑦马兰路上青春影。几十人的年轻队伍悄悄地向山而行,只为向茫茫大山寻求掩护,接续出报,将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将民族抗战的声音,接续不断地从阜平传遍晋察冀,乃至全中国。
⑧抗敌报社后来更名为晋察冀日报社,“红色报人”之所以数次向山而行,移驻马兰,除了需要依仗大山的掩护之外,更需要如大山般坚强英勇的人民掩护。1943年秋,日寇“扫荡”马兰,报社紧急转移。被赶到村口的马兰村民,面对敌人的恐吓威胁与枪杆刺刀,誓死没有透露半点报社的消息。最终,恼羞成怒的鬼子残忍地将刺刀刺向了手无寸铁的百姓,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兰惨案”。
⑨邓拓率领报社在马兰山谷、村庄中的办报经历,也正印证了聂荣臻元帅的动人话语:“我们的军队是保护人民的钢铁长城。人民群众又为我们建造了一道十分安全的铜墙铁壁。依靠人民,比山靠得住。”
⑩因了这种“比山靠得住”的鱼水深情,邓拓为自己起了笔名“马南邨”,正是马兰村的谐音,并将“马南邨人”“阜平人”“马兰后人”三枚印章,留给了他出生在阜平的长女邓小岚。因了父亲对马兰的一生挚爱,因了马兰人民对她的养育之恩,退休后的邓小岚沿着父辈的足迹,向山而行,重回马兰,做回了当年马兰村民口中亲切呼唤的“小岚子”,当起了几十年后马兰孩子口中亲切呼唤的“邓老师”。
十八年义务音乐支教之路,邓老师无数次从北京背着乐器,怀揣希望,向山而行,向马兰而行,为村里改造校舍、厕所,引进产业;在马兰建起漂亮的音乐城堡,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在大山之中、沃土之上,开出灿烂的“马兰花儿”;无数次领着一群小鸟般可爱的“马兰花儿”,出山进京,将“马兰的歌声”唱响在北京中山公园、央视春晚舞台,唱响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让全世界听到了新时代中国孩子的天籁之声、幸福之声。
绿树成荫的初夏,我满心崇敬感恩地向山而行,观看在铁贯寨下举办“情满马兰”文艺演出。现场,我见到了可亲的马兰乡亲、教过的马兰孩子,见到了“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
瞬间,我心放空,格外安静。歌声响起,飘荡在“音乐谷”,飘过铁贯寨,飘出马兰村,飘向更远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向山而行”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文章的主要事件。
B.第③段中“璀璨”一词,在文中用作形容词,突出山村夜景带给我的美好、浪漫的回忆.
C.第⑤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我任教山村的经历,引出下文对一段红色传奇的回忆。
D.文末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孩子的歌声,强烈表达我内心此刻的平静与喜悦。
5.请以标题为线索,并仿照示例梳理文章⑥~ 段的情节。(6分)
我向山而行,返山施教,让更多的山里孩子出山远行→① →②
6.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每逢山中槐花飘香,坐在校园里,总会沉醉于琅琅书声与幽幽槐香之中。
7.马兰村村民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8.第 段写到“绿树成荫的初夏,我满心崇敬感恩地向山而行”,请结合加点词及全文内容谈谈“我”为什么这么说。(6分)
【二】(16分)
材料一
博物馆,是时间和历史的交错之处。站在博物馆中,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置身于一个充满故事和智慧的世界。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一主题强调了博物馆在提供全面教育和推动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
去博物馆,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文化的沉浸。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
材料二
博物馆是公众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精心策展布展、丰富的互动体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及生动有趣的文博衍生产品,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直观、生动、有趣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于5月17日至19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同时,全国各地也开展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北京举办“北京博物馆月”,推出展览、文创、观影、阅读4个主题活动周及各类推介活动;四川、重庆联合在广安市主办川渝主会场活动,进一步加强交流协作。走进博物馆,公众能感受到人类文明的璀璨和多元,历史的厚重和深邃,从而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厚植家国情怀,为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材料三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材料四
5月18日,上海观复博物馆年度新展“‘喵’趣横生——观复猫钻进古画游雅集”在上海中心大厦“萌趣”开展。此次展览让“观复猫”化身文化使者,“钻进”中国历代人物名画,扮演画中人、立身画中景,用更为轻松有趣的方式,实现文化与美学的教育目的,让文物活起来。
观复猫是文博界的“网红”,它们是一群真实生活在北京观复博物馆的猫——大多是流浪猫,因为出没在博物馆附近,所以被博物馆收养。观复博物馆将它们礼聘为“猫馆长”,旨在轻松有趣地推广文化与艺术。
“喵趣”画作中的物件成为展览中真实存在的文物,让展览在“卖萌”之外,加深了文化与历史内涵,拉近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赏画“撸猫”之余,上海观复博物馆还在馆中特设三处沉浸式打卡空间,让游客也能“走进画中”,赴约“观复猫天团”的雅集,留下令人难忘的参观体验。
实践证明,博物馆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进一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公众才能听得明白、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参观博物馆可以增长知识、洗涤心灵,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
B.曾侯乙编钟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代表了中国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C.上海观复博物馆礼聘观复猫,拉近了文物与观众的距离,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推广文化与艺术。
D.博物馆要不断加强创新,适应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变化,方能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10.根据材料二画线句,为“博物馆”下个定义。(3分)
11.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的作用。(4分)
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12.结合上述四则材料,说说“博物馆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6分)
【三】(16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6.结合【甲】【乙】画线句,分别说说它们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和人生志趣。(4分)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或异二者之为 或: (2)不以物喜 以:
(3)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4)太守谓谁 谓:
1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1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6.结合【甲】【乙】画线句,分别说说它们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和人生志趣。(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85后李广苏成功入选神舟十八号乘组,不仅圆了他这个文科生的“飞天梦”,更是为无数不敢突破自我的普通人树立了一个完美的榜样。只因心有热爱,“文科生”便不是束缚他的标签,跨越时间的艰难也会化为人生之书里最与众不同的一页。
请以“因为热爱”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
语文答案
2024年5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②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③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2)④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2.(1)qiǎo 踝 蔑 xuē
(2)磨励 磨砺
(3)许云峰 江姐乐观和坚强,她想战友们传递她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红岩精神包含了坚定的革命信仰、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在【甲】文中,新来的战友展示了超人的顽强意志和对敌人的极度轻蔑,哪怕面临残酷的摧残和磨难,他仍保持着充溢着胜利信心的态度,从容不迫地散步,这正是红岩精神中顽强斗争的体现。【乙】文中,江姐虽然身体衰弱,但她的脸上带着兴奋的微笑,透着淡淡的红润,显示了她庄重乐观的深情,这也是红岩精神中乐观生活态度的体现。同时,他们都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仰,不畏艰难险阻,坚持斗争到底。因此,红岩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坚定的革命信仰、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3.(1)①谦让是美德。
②家人之间相互谦让,让出了亲情与温暖。
③将“发挥”改为“发扬”
(2)D (D项有误,此句意思是人际交往中有礼仪就可以安稳有序,没有礼仪就会混乱危殆。说明了礼的重要性,没有提“谦让”。)
(3)示例:小华,这本《意林》你先拿去看吧!看完后麻烦告诉我一声,可以吗 到时候我再来借阅。
二、阅读(55分)
【一】向山而行(23分)
4.B(“璀璨”活用为动词。)
5.①邓拓等“红色报人”向山而行,在斗争的岁月艰苦办报,将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和民族抗战的声音传遍全中国。
②邓小岚女士向山而行,十八年义务音乐支教之路,为大山中的孩子们播撒音乐的种子,引领他们出山展示才华。
6.示例:“沉醉”这个词在句子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槐花飘香和校园里琅琅书声的深深喜爱和陶醉之情。它描绘了作者被这种美好的环境所吸引,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感受着书香与花香的交融,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愉悦和满足。因此,“沉醉”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状态,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这种美好的氛围。
7.朴实善良:文章第四段提到,村民们以应季时蔬瓜果、甜蜜的槐花蜜、喷香的杀猪菜等作为对外乡人的馈赠,这体现了他们朴实善良、热情好客的品质。
坚强英勇:在第八段中,描述了1943年秋,日寇“扫荡”马兰时,村民们面对敌人的恐吓威胁与枪杆刺刀,誓死没有透露半点报社的消息。这展现了他们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
知恩图报:在第十段中,描述了邓小岚退休后重回马兰支教,为村子做出了巨大贡献。村民们的欢迎和尊重体现了他们知恩图报、珍视情谊的品质。
热爱文化、支持教育:在第十一段中,描述了村民们支持邓小岚的音乐教育事业,以及孩子们参与“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的积极态度,这都体现了村民们对文化教育的热爱和支持。
综上所述,马兰村村民具有朴实善良、坚强英勇、知恩图报和热爱文化、支持教育等优秀品质。
8.示例:文中提到铁贯寨作为亚洲最大的单体花岗岩山,在“我”的心中至高至伟,这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崇敬。描述了邓拓等“红色报人”在抗战时期向山而行,寻求掩护并接续出报,将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民族抗战的声音传遍全中国,这种为了民族大义、英勇奋斗的精神令人崇敬。退休后的邓小岚继续沿着父辈的足迹,回到马兰进行音乐支教,为山里的孩子带来希望与梦想,她的奉献精神同样值得崇敬。
综上所述,“我”满心崇敬感恩地向山而行,不仅是因为对铁贯寨的自然之美的崇敬,更是因为对“红色报人”及邓小岚的奉献精神的崇敬,以及对马兰村民的善良、忠诚和热情的感激。
【二】(16分)
9.B (B.这个选项的错误在于对曾侯乙编钟所代表成就的表述不准确。根据材料三,“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而B项中却忽略了“先秦”这个时间限定词,将其泛化为“中国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这是不准确的。其他选项均正确:A项准确概括了材料一的内容。C项准确描述了材料四中上海观复博物馆的做法和目的。D项虽未在材料中直接表述,但符合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公众对文化生活的期望。)
10.博物馆是一个致力于通过精心策展布展、丰富的互动体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及生动有趣的文博衍生产品,为公众提供直观、生动、有趣学习平台的场馆。
11.“迄今”起到了强调和限定的作用。它明确地指出了从过去到现在,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发现的在数量、保存状况、音律完整性和气势宏伟性方面均达到最高水平的编钟。这个词的使用,不仅增强了句子的准确性,也突出了曾侯乙编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历史与文化的魅力:博物馆作为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通过展示各种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让公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类文明的璀璨和多元,历史的厚重和深邃。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吸引力是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的重要因素。
12.①教育功能的强化: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直观、生动、有趣的学习平台,实现了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功能的强化,使得博物馆成为了公众获取知识和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
②创新与多样化的展览形式:创新和多样化的展览形式,使得博物馆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进一步激发了公众的兴趣和热情。
③文化休闲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的文化休闲方式。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身心,享受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综上所述,“博物馆热”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与文化的魅力、教育功能的强化、创新与多样化的展览形式以及文化休闲的需求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博物馆成为了当下备受关注和追捧的文化热点。
【三】(16分)
13.(1)或许 (2)因为(3)以……为乐 (4)为,是
14.(1)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2)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
1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政治情怀;而“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则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自信得意、文化传承的人生志趣。
三、写作(55分)
1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