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8 15: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童年的发现》
【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是苏联著名作家、哲学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富有趣味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五下第八单元的略读课文,同时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用倒叙手法,以第一人称叙事,先概述了“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接着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因回想起自己九岁时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声,而被老师当众处罚。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反映了儿童富于幻想、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鼓励学生要大胆求职、勇于探究。虽然文章篇幅较长,但是几个主要场景的描写清晰明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在三四年级“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等语言感受力培养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速读、提取信息、把握内容、理解含义等能力。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教学时,应围绕学习提示的三个任务,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提升,重点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交流阅读感受”。学生通过自读和小组合作,借助图表,了解“我”的探究过程与结果。结合具体语句和教师示范,在“找词句—做批注—说趣味—读片段”的合作交流中,运用联系资料、揣摩想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幽默风趣、充满童真的语言。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童年中有趣的“发现”,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好习惯与风趣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会读“胚胎”“痴迷”等词语,理解“胚胎发育”的意思。
2.借助图表理清“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并借助图表和思维链简要说说“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3.通过借助资料、揣摩想法等方式交流阅读感受,结合具体语句,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幽默,并学着用比较风趣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谈“发现”
1.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笑话吗?其实啊,笑话最大的特点是风趣和幽默。出示篇章页,读。
(2)本单元我们要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感受风趣的语言,再结合口语交际开一次班级笑话大会,那什么样的语言是风趣幽默的呢?今天我们先走进第23课——《童年的发现》。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的费奥多罗夫,读作者名。
2.预习检查。
(1)课文默读。预习了吗?课前读过两次以上课文的请举手。
(2)字词理解。考考你们。出示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①指名学生,边读边校对。
②齐读词语。
③点拨胚胎。(借助图片理解“胚胎发育”)
3.质疑课题。
课题叫童年的发现,“我”发现了什么?速读课文,找一找。
指名生交流,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4.他曾经在心里认为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出示19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过渡:这个重大发现,九岁的费奥多罗夫是怎么探究出来的?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实施应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本单元创设观照整个单元的大项目任务——开笑话大会,而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过程
出示学习活动一。
学习活动一:
【独学】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合学】四人小组合作:提取关键词句,填写《课堂作业本》P95中第二题的导图,梳理“我”的探究过程。
2.读后交流。(出示两份作业,校对)
3.创设情境。
(1)下课铃响了,生物老师伊万诺夫娜走到教室外,问:“费奥多罗夫,你上课时在想什么,有趣到笑出了声?说来我听听。”如果你是他,怎么才能说清楚呢?
(2)提供思维链:看着这个图,来说一说。免得误会越滚越大!先自己练一练,再说给同桌听。
4.同桌上台展示。学生评一评。(重点关注:简明扼要)
过渡:费奥多罗夫把自己探究过程说得真清楚,相信这位生物老师不会再生他的气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句,梳理探究过程,在比对、思辨的学习活动中搭建走进文本的桥梁。从“问题、探究过程、结果”三个维度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内容,在提取信息、前后关联、整合摘录的语言实践中习得提取信息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加上思维链,借助思维链,激活逻辑思维,明晰各部分发生的先后,理清顺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借助思维支架说探究过程,养成敢于表达、乐于交流、力求准确的能力和习惯。
板块三:再读课文,寻趣味
学到这,你认为这真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吗?
(1)指名交流。
(2)出示资料:事实上,达尔文在1859年就已经发表了进化论,而费奥多罗夫出生于1918年。
2、既然不是重大发现,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1)出示,朗读: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2)历史上有哪些人因为重大发现而被迫害?(指名交流)
(3)出示资料:历史上确实有因重大发现被驱逐、被迫害的科学家,请看。
3、原来,被赶出教室的费奥多罗夫这么说,是在想......借助支架,说想法。
小结:他明知这不是个重大的发现,却仍然这样说——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难怪他自己都觉得,这是他想出的——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
过渡:用自我安慰的方式说出自己童年趣事,这就是一种幽默风趣的表达。这样有趣的表达课文里还有很多,请你去文中找一找。
交流。根据汇报的相关情节相机进行指导:(重点指导请教老师、想出眉目)
①梦中飞行②请教老师③痴迷研究
④想出眉目⑤遭遇驱逐⑥发现“真理”
小结:费奥多罗夫没有成为科学家,却成为了一位高明的作家,他用自我解嘲、自圆其说、自我安慰等幽默的表达,让儿时的童趣跃然纸上。
【设计意图】通过谈“这是否真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借助资料,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到这是一个不科学的发现,也从这个明知非重大而故说重大的语言来引出作者语言的幽默风趣。对体会风趣的教学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借助教师“扶”着体会“发现‘真理’”这一情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语言表达中的幽默。
板块四:回忆童年,谈“发现”
过渡:有人说,每个人的童年都有那么几分相似,你的童年有没有像费奥多罗夫那样有趣的发现呢?
学习活动三:
和同桌说说自己童年的“发现”,如果也能学习费奥多罗夫,把话说得风趣点,那就更好了。
交流“发现”。
2.小结:学完这一课,我们知道了原来风趣的语言可以自我解嘲、自圆其说、自我安慰,行动起来,先以这样的标准去收集笑话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回忆并试着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说说自己有趣的“发现”,有利于学生树立探索意识,锻炼运用幽默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有趣的表达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心灵的感悟。激发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感受语言幽默的兴趣。让学生去课后按这个标准去收集笑话,也强化了学生坚持基于单元统整的项目化学习意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