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与四季的形成第三课时 课件 (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2.3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与四季的形成第三课时 课件 (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8 19:1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与四季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意义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第2节 课时3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材料,分析昼夜长短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说明五带与四季的形成和特点。(综合思维)
2.结合材料,概括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特点。(区域认知)
3.观测总结学校所在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四季的变化特点。(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 01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
(1)形成
晨昏线(圈)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割而成。
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
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晨昏线
夜弧
昼弧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
(2)意义
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纬度地区昼夜的长短。
昼弧长于夜弧:昼长夜短
昼弧等于夜弧:昼夜等长
昼弧短于夜弧:昼短夜长
昼弧占纬线圈总长度的比例越大,则昼越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
(3)特点:赤道与晨昏线(圈)始终相互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其他纬度地区除春分日、秋分日外,昼夜长短不等。
昼夜长短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请描述全年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
昼 长 夜 短
春分
3·21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秋分
9·23
夏至
6·22
昼最长
冬至
12·22
昼渐短
昼渐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 短 夜 长
昼 长 夜 短
春分
3·21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秋分
9·23
夏至
6·22
昼最长
昼最短
冬至
12·22
昼渐长
昼渐短
昼渐长
昼渐短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请描述全年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是否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答案 太阳直射某地,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但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只有当太阳直射该地所在半球的回归线时,该地才会昼最长,夜最短。
方法技巧
(1)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
①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如图所示:
方法技巧
②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③极昼、极夜状况——看“分布”,看“时间”
a.从空间分布来看,极圈内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天数越多;极点半年极昼、半年极夜;极圈每年有一天极昼、一天极夜。
b.从时间变化来看,越靠近春分日和秋分日,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越小;越靠近夏至日和冬至日,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方法技巧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①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计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正午12时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子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方法技巧
a.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或夜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2
b.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时)×2
某地夜长=(子夜24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时)×2
(注意: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
方法技巧
②利用一个地区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
夜长=夜晚弧度数/15°(单位:小时)
即在光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两点之间在夜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夜晚的小时数。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不同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各地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同一日期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 02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
1.五带的形成
黄赤交角与五带范围的关系
(1)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决定了热带的范围。
(2)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90°-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3)若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发生变化,则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热带、温带、寒带的范围发生变化。如下表所示:
黄赤交角变化 增大 减小
五带范 围变化 热带 扩大 减小
温带 减小 扩大
寒带 扩大 减小
2.四季的形成
(1)成因:主要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同纬度地区
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太阳辐射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四季更替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
2.四季的形成
(2)纬度差异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
温带地区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明显,“四季分明”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较高;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较低。
2.四季的形成
(2)纬度差异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
热带地区
四季更替不明显,“长夏无冬”
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大,全年气温较高。
寒带地区
四季更替不明显,“长夏无冬”
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大,全年气温较高。
2.四季的形成
(3)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1
2
3
4
5
6
12
11
10
9
8
7
②气候四季
①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春、秋季:过渡季节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
导思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枯荣,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国人却通过观天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四季——春至细雨如丝,杨花飞舞;夏则傍流水亭轩,赏芙蓉花开;秋来隔窗听雨,小扇扑萤;冬可踏绵柔雪地,聆暗香遁地。
1.[区域认知]文中描述的季节更替现象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哪里表现得更明显?
答案 在北方更明显。
导思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枯荣,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国人却通过观天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四季——春至细雨如丝,杨花飞舞;夏则傍流水亭轩,赏芙蓉花开;秋来隔窗听雨,小扇扑萤;冬可踏绵柔雪地,聆暗香遁地。
2.[综合思维]寒冬腊月,许多东北的老人愿意到海南三亚过冬,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海南三亚纬度较低,属于热带,冬季气温较高。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