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地球运动的意义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第2节 课时2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材料,概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综合思维)
2.结合材料,说明不同区域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变化,解释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区域认知)
3.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解决实际问题,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等问题。(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 0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
①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②日变化规律:日出日落时即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为0°,日出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到最大,正午至日落,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H):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②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
春分\秋分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北半球冬至】
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各纬度地区
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半球春秋分】
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半球夏至】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一年中最小值:南半球各纬度地区
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方法技巧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方法技巧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注:在南(北)极圈有极昼现象出现时,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太阳高度的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方法技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
太阳直射某纬线,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离该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由此可以推知:一日内,同纬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
由近大远小的规律可以推知: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称“来增去减”)。
方法技巧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南、北回归线之间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 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回归线至极圈之间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极圈以内地区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 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 0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地 面
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
地方时12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3.楼房间距问题
北楼
冬至日
夏至日
正南
正北
h
南楼
L
H冬
H夏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3.楼房间距问题
北楼
冬至日
夏至日
正南
正北
h
南楼
L
H冬
H夏
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例,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高h的关系如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h·cot H。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4.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问题
①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时效果最佳,如图所示,此时:α+H=90°。
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两点纬度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又 H=90 - 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4.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问题
②一年内调整的幅度: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年变化幅度ΔH=23°26′+φ(φ为当地纬度)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
年变化幅度恒为46°52′
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
年变化幅度从46°52′逐渐降低至23°26′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5.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日落最长,正午最短,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日影方向永远背向太阳。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5.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北极点日影只朝南;南极点日影只朝北
全年朝南,正午日影夏至日最长,冬至日最短
90°
全年朝北,正午日影冬至日最长,夏至日最短
时南时北
时南时北
90°
23.5°
23.5°
0°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5.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
(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
(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北半球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太阳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6.与房间采光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照射到房间里的面积越小,即夏季照射到房间里面积小,冬季照射到房间里面积大。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光线正午从南窗射入;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太阳光线正午从北窗射入。
方法技巧
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方法
(1)纬度的确定
方法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方法二:通过时间来判断。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S;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方法三: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计算。
方法四:“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锐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方法技巧
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方法
(2)经度的确定
基本原则: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方法一: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东90°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西90°,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方法二: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
导思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投在乙楼中央,挡住乙楼1~3层中部(如图所示),该地纬度为31.8°N、经度为117.2°E。
1.[综合思维]12月22日,该地理小组再次观测,发现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明显增加,高于原来的1~3层。
导思
2.[地理实践力]12月22日之后,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将会怎样变化?
答案 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将逐渐变小,甲楼影长变短,可能遮挡不住乙楼。
导思
3.[综合思维]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