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课时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2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课时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8 19: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大气的受热过程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鲁教版
必修1
第二单元
第1节 课时2
新课导入
材料:
霞是日出、日落前后天空或云层上出现的彩光,由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经大气中尘埃、水汽和空气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日出、日落时分,太阳光经过大气的路程比正午时分长,更多的蓝光、紫光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前被散射掉了,剩下主要包括红光、橙光的太阳光。
新课导入
思考题:
1. 通常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观察这一自然现象,并思考其形成原因。
2. 大气中所含的水汽越多,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朝霞、晚霞与天气有一定关系,如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观察这一自然现象,验证该谚语预报天气的可靠性,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等图文材料,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并分析相关现象的形成原因。(综合思维)
2. 运用示意图结合实验、生产生活案例理解大气受热原理,并用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大气的能量来源
1
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
最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层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
(少量)
大气吸收
(大量)
吸收具有选择性
反射无选择性
大气的削弱作用
2
有选择性:颗粒较小的尘埃、大气分子散射蓝紫光
无选择性:颗粒较大的尘埃,散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散射
反射作用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作用
朝霞、晚霞
阴天灰白天空
蔚蓝的天空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交通红绿灯,它美丽而又醒目。然而,当我们提出为什么要用红绿灯作交通指示灯?而又为什么偏偏规定为红灯停、绿灯行呢?
答案:
波长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掉,绿光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短,所以绿光比红光容易被散射掉,而红光相对表现出较强的穿透能力,若遇上不好的天气,可使驾驶人员首先看到红灯,从而提醒驾驶员尽早减速以保证行车安全。
辐射波长与温度的关系
3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太阳的温度>地面温度>大气温度,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属于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属于长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过程
4
阅读课本,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地面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反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地面
吸收
吸收
反射
散射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经大气削弱后,能量集中的可见光大部分能够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
地面
吸收
吸收
反射
散射
地面辐射
大气
吸收
大地暖大气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地面
吸收
吸收
反射
散射
地面辐射
大气
吸收
逸出
75%-95%
大气
吸收
大气逆辐射
逸出
大地暖大气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向外放出长波辐射,少部分能量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
(保温作用)
大气削弱作用原理的应用——分析某地太阳辐射能的丰歉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气候干旱→阴天多、晴天少→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拓展延伸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拓展延伸
问题: 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的原因。
答案: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思考
问题: 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为什么晚秋或冬季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答案: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
思考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问题: 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答案: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弱。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思考
问题: 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利用人造烟雾防霜冻的原因。
答案:
人造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思考
问题: 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浇水防冻害的原因。
答案:
浇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以减缓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减少地表温度的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思考
问题: 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玻璃温室(塑料大棚)保温原理。
答案: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玻璃(塑料)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塑料)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思考
拓展延伸
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
地势高低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例如:青藏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地区
拓展延伸
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例如:重庆多雨,昼夜温差小;新疆少雨,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
拓展延伸
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
滨海地区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例如:滨海城市青岛的昼夜温差较小。
下垫面性质
新疆吐鲁番位于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年降水量仅15.6 mm,日照时数2 912小时,夏季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优越的光热条件使这里盛产优质葡萄。但该地冬季气候寒冷,无稳定积雪,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当地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右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某年1月平均气温日变化和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素养培优
1.[区域认知]分析吐鲁番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答案 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吐鲁番位于盆地内,地形封闭,白天热量不易散失,夜晚冷空气容易堆积,导致昼夜温差大。
素养培优
2.[综合思维]阐释双层覆膜保证葡萄安全越冬的原理。
答案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透过地膜到达膜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释放的长波辐射很少能够透过地膜,膜内的气温升高。另外,双层地膜更有效地阻隔膜内与膜外的热量交换,使得热量保存在膜内,保证葡萄安全越冬。
素养培优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