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教学构想
针对说明文较单调的特点,挖掘文本中能激活学生阅读和思维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分成三个模块——初读、精读和美读,让学生在阅读美感的享受中自主完成学习目标。 教材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苏州园林》不仅说明性知识强,而且语言优美。讲授说明文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对文本人文精神的领悟以及语言文字的品味涵咏。 学情
本单元前两课才学习说明文,掌握了部分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在教学设计上,尽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启发中思考,在讨论中学习。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分层说明的写法。
2、了解本文结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反复朗读品味,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学习“抓特征分层说明”说明方法;
2、反复诵读和品味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和品味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法学法
教法
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
对话互动法、课文集美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创造性学习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初识园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老先生的足迹,走进着颗颗明珠,去领略它们所散发出的诱人光芒!
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课前搜集的苏州园林图片,请小组上台展示。(课前三分钟活动)
拙 政 园留 园沧 浪 亭虎丘云岩寺塔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自主性和兴趣,让学生提前进入课堂的情境,为上课做好准备。
速读课文,走进园林
叶圣陶先生应邀给一本叫《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序,便写下了这篇文章。如果让你给这本摄影集的封面写几句引语,你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速读课文,走进园林
写话:
这是一本写_____________的书,
它美在________,
美在_______________,
美在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写话的形式,调动他们阅读和写话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速读中,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和园林的美点所在。
精读课文,研究园林
1、抓特征。
找出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特征的一句话,:“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画。”
分析“务必”、“无论”、“总是”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明确这些词语是为了突出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阅读课文并思考 精读课文,研究园林
2、理结构。
找出分写的方面“四个讲究”,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各研究一个方面的内容。
请一名学生当导游,向全班同学讲解这个方面的布局或特点。可利用课前搜集的图片,教师配乐并评价补充。
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这个特征?先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然后从三个细微方面说明:
角落的布置
门窗的雕琢
油漆的调配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①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②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③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④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⑤角落的构图美 ⑥门窗的图案美 ⑦建筑的色彩美 概括具体总分结构说明顺序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图案画: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的花纹或图形。
美术画:在平面上用线条或色彩构成的形象。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精读课文,研究园林
3、找方法。
学生找出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实例并分析其作用。因为这是常考的阅读题型,教师要适时点拨获或多媒体出示例句的分析,指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苏州园林》1、作比较作用: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作比较以“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与“苏州园林绝
不讲究对称”相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在布局上不讲究对称的
特点。《苏州园林》2、打比方作用: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对象形象可感。打比方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
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
不讲究对称的。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布局上不讲究对称,
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苏州园林》3、举例子作用: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举例子“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
一幅好画。” 通过举例,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
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美读课文,鉴赏园林
跟随叶老的引领,我们已经浏览了苏州园林的概貌。在这个旅途中,有没有打动你的镜头和画面?下面进行一次课文集美的活动,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展示、鉴赏苏州园林美的韵致。(修辞、用词、表达方式等)
美读课文,鉴赏园林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这是园林植被的美。“古老”历史久远,“盘曲嶙峋”藤萝的姿态万千,“就是一幅好画”,简单的比喻,却情味悠长,紧扣总体特征。
请学生自己发现文本的美点,展示赏析。
(小组合作或者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写封面导语活动”的深化,也是考试题的“语句赏析”题型,要引导学生在赏析时拓展思维,赏出句子的意味、情味和韵味。
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假如你来介绍苏州园林,你还有别的思路吗?
(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苏州园林的文章,要求写作角度和原文不同)
提示:可按照时间介绍苏州园林,可介绍苏州园林的发展史,可分类介绍苏州园林,等等。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旨在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不再将课堂仅仅局限在教室。在搜索资料的同时,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