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体裁介绍“忆秦娥”,词牌名; “娄山关”,词的题目。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本词为小令
娄山关 毛泽东填有《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现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于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益增雄关声色。
思考:你读这首词时,脑海中涌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为什么? 本词描写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然而,红旗不倒,依旧飘飘,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红。
至此,一股豪情油然而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擂响的战鼓,是摇旗的呐喊,激发我们向前,向前,永远向前。
? 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清咸丰、同治年间的黔北农民起义,都以全力占领此关。 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背景介绍 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郑珍、莫友芝等都吟咏过它。 这首词毛泽东写于1935年初。1月,红军
强渡乌江,攻占遵义。15至17日,在这里召开
遵义会议,会上纠正了“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
治,重新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旬,红
军离开遵义,准备从川南的宜宾和泸州之间渡
过长江,与红四方面会合。此时蒋介石集结重
兵封锁长江。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
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桐梓。贵州军阀王家烈
手忙脚乱,急调两个师凭险固守娄山关。
激战之后毛泽东写下此词。写作背景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忆秦娥 娄山关多音多义字当当间儿当天否否定臧否咽咽喉咽气哽咽血血淋淋血迹喇喇叭哈喇子呼喇dāngdàngyānyànyèfǒupǐxiěxuèlālǎlá 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里诸多景物相互组合烘托,产生深重的悲壮和苍凉感,不仅点明了进军娄山关的季节、气候,而且凛凛然再现了声色俱厉、春寒料峭的阴惨酷烈的景象。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霜晨月”承上启下,恰到好处地再次强调进军的险恶环境,烘托出红军戴月履霜、顶风挺进的英雄形象。C.“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意思是雄伟的关隘,漫漫长路真像铁一般坚固,而今红军再次翻越了娄山关。
D.“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从头越”意味深长,险关要隘跨越过去了,从此又面临新的起点和征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以写实兼有象征意义的景语作结,昂扬中交融着冷峻和深重,苍凉悲壮,读之令人动容。阅读思考 解析: “从头越”不只是再次越过娄山关,而是这次是长征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大胜利,意味着从头开始的意思,也是激励红军战士从头开始,勇往直前。
答案:C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1、本词上、下阕各写什么?
▲上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
下阕写红军攻占和越过号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
2、“西风、霜晨、残月、雁叫”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营造了一种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直前的红军队伍。意象苍凉凝重。
3、上阕写景,有没有写人?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以景写人,写了人的活动,写了人所见的各种声响,既显得句句有人在,又创造了一种肃穆的行军气氛,这是一种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的手法。
4、找出词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并品味它的意趣。
分析鉴赏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含义怎样? 词的意境雄伟壮烈,寓意深刻,词中的一个“铁”字,一个“越”字,把人们的思想带入了一个新境界。
“铁”字寓意困难和艰巨,“越”字展示了克服困难的状态。“铁”与“越”集中表现了红军勇于拼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本色——这是共产党人能战胜人间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5、毛泽东认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写得颇为成功。请你赏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这是西北特有的景物特征,是写实,但又是高度的概括。“苍山如海”是说山势连绵起伏,如大海的波澜。“残阳如血”是说夕阳西下霞光普照之情景,“血”字最有特点,从血字可见战事的惨烈,战事胜利后的红旗猎猎。
这两句前句崇高磅礴,后句悲壮奇丽,意境壮阔,气概豪迈,表达了亦喜亦悲、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形成极为深邃的艺术境界。比喻十分奇特,又非常生动贴切,富有象征意味,他体现了诗人浩瀚如海的胸怀,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的艰难险阻,并巧妙地暗示了娄山关战斗的激烈。
同时,这两句与上片的“霜晨月”呼应,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娄山关已胜利地越过,从而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词的主题更突出。艺术特色(一)风格上,把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
(二)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明写自然景物,暗写红军的革命精神;实写行军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虚写娄山关的激战。
(三)以景传情,景情并茂。
(四)炼字炼句,构成意境,深化主题。古诗词鉴赏指导(一)反复朗读、感知语言(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扩展阅读 欣赏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进一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上阕霜晨行军
进逼娄山关西风凛冽天宇辽阔雁声嘹唳寒霜铺地残月如钩意境苍凉凝重心情沉郁悲凉下阕攻克娄山关
胜利越过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意境悲壮奇丽气概雄放豪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上阕:红军霜晨行军图。下阕:胜利后苍山远眺图。悲凉沉郁雄劲豪放上阕:红军霜晨行军图。1、2句:行军的自然环境 西风、雁鸣
白霜、残月
4、5句:出征情形——刚劲悲壮,不见其人,只闻其声。
碎:细碎,写出了马蹄声杂沓轻疾,表现行军之急、行军之速咽:形容晨风中军号时断时续,既表现了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景:苍凉、
冷寂、
凛肃云贵高原上特有景物集中起来,点出行军的季节和时间(冬晨)下阕:胜利后苍山远眺图。
6、7句:全词中心,写娄山关之险要,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艺术地反映遵义会议这个伟大历史转折带来的巨变。
9、10句:写景、抒情——色彩浓烈,波澜壮阔,气势雄浑。
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
如血的残阳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曲折。山险 —— 红军的英勇
黄昏之景—— 胜利不易反衬
象征写作手法:1、侧写娄山关战斗 2、情景交融主题:通过对娄山关战斗的侧面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点明时间和环境。西风、霜晨、残月、雁叫,造成一种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雁与月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雁的含义:
一是比喻信函。“鸿雁传书”“雁足传书”“雁尽书难寄”。
一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唐韦应物《闻雁》:“淮南秋雨夜,夜斋闻雁来。”宋严羽《闻雁》:“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
月,在古典文学中简直就是故乡和团圆的代名词。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从听觉来写行军,强化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碎:地势不平、山路崎岖、步伐零乱咽:形容西风中的军号声若断若续、忽高忽低,显得悲壮深沉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写出了战地行军的肃穆,红军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风度,为下阕蓄势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漫道:不要说。
对险阻的蔑视
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从头:重新开始。真如铁:代用杜甫《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诗句,用以比喻娄山关的险固。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比喻:把山比作海,以血形容太阳前句崇高磅礴,后句悲壮奇丽,
意境壮阔,亦喜亦悲,亦忧亦欢象征义:体现诗人浩瀚如海的胸怀,表现革命前途虽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本词的艺术特点:
1、两种风格(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
2、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
3、以景传情,景情并茂。
4、既炼字(碎、咽)又炼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深化主题。
1、完成课后的《思考·探究·
练习》第二、、三、四题。
2、课后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练习扩展阅读 西江月 井冈山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
千里,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
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人宵遁。扩展阅读采桑子 重阳
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
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