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二自制第8课《歌词四首》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自制第8课《歌词四首》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2 22: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第8课 歌词四首三、词语辨析
(1)雄伟·雄壮
雄伟:雄壮而宏伟,多从气魄、气势的角度形容建筑物、自然景物、人、蓝图等。
雄壮:只指气魄、声势强大,多以气魄、声势的角度形容声音、歌声、诗篇、队伍等。
例:我们有_____的高山,宽广的草原和波浪滚滚的大河。我们用_____嘹亮的歌声歌唱我们的祖国。雄伟雄壮(2)辛勤·辛劳
辛勤:着重指勤恳,常形容人、工作、劳动、成果等。多用于书面语中。
辛劳:着重指劳累。常说“不辞辛劳”。单用的情况较少。
例:袁隆平不畏_____,不怕艰难,通过自己的_____工作,带给了人类一个温饱的世界。辛劳辛勤(3)哺育·养育
哺育:喂养。也比喻培育。
养育:供给生活所需,使生存、成长。也专指对年幼者的抚育、教养。
例:①滚滚长江,_____了华夏儿女。
②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_____之恩。哺育养育四、词语释义
①荡涤:____________
②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泱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④生生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除,洗涤。广大无边的样子;气势盛大的样子。一代接一代,永不停止。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长江之歌》的作者胡宏伟,1953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大校军衔,国家一级编剧,当代词作家。1978年起从事专业歌词创作,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国共青团团歌长江之歌(2)《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的作者叶佳修,______花莲人,著名音乐人。创作了很多被广泛传唱的音乐作品。台湾(3)《那就是我》的作者晓光,原名_______,1948年生,文化部副部长,词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采蘑菇的小姑娘》等。陈晓光(4)《弯弯的月亮》的作者李海鹰,1954年生,广东中山人,音乐人。代表作除《弯弯的月亮》外,还有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歌《_________》、电视剧《一路黄昏》的主题歌《_______》等。我不想说走四方2.资料链接
歌词是歌曲中的文学部分,又称_________。现代诗歌与流行歌词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从很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从本质上讲,歌词也具有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技法和情感特征。但它和诗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歌词为了能够配上曲子唱,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要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它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旋律。所以歌词相对于现代诗歌而言,自由度要小很多,不能随心所欲,海阔天空地写。而且语言要求通俗易懂,音韵和谐。音乐文学六、整体预知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胡宏伟,男,歌词作家、诗人,1953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他的主要作品有歌曲《长江之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晚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长江之歌》分为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开头分别从什么方面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观?空间和时间。描绘长江奔腾咆哮的博大气势和拨;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长江之歌长江之歌从……走来
向……走去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无穷的源泉哺育 灌溉
挽起 推动温情无限
力量无穷母亲的情怀赞美
依恋表现了长江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价值第一、句式整齐。“你从……你向……你用……你用……”句式整齐,读来节奏明快、琅琅上口。
第二、对话形式。使诗句表现更加亲切、自然。
第三、歌词语言精练,对仗工整,结构精巧,巧妙运用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抒情状物、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塑造了长江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出了长江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价值,朴实无华地表达出中国人民对长江的深深的依恋与无尽的赞美。
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比拟、比喻、夸张和对偶等修辞格,将长江比作一位气概非凡的母亲,如说“春潮是的风采”,“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等。歌词用第二人称直接抒发对母亲的深深的赞美之情。对仗工整,结构整齐。
《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之河——长江以及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比拟比喻花的国土
新的时代(暗喻的变体,表修饰关系)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意境长江之歌长江宏伟景观对长江的无限依恋和热爱之情(比拟)反复咏唱长江之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
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
提醒你,提醒我,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
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
就是民族的气节,
就是泱泱的气节,
从来没变过。手牵手,什么也别说,
哪怕沉默也是歌,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诗人把“我们”这个4万万中国人的形象,凝聚为一个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五千年的文化是脉搏的大中国的形象。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格。语言 大气、洒脱、情感深沉。大中国屹立不倒
中国情结
民族气节
自豪感语言大气,洒脱,情感深沉。比喻对偶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提醒你提醒我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就是民族的气节就是泱泱的气节/从来没变过
手牵手什么也别说/哪怕沉默都是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长城、黄河、五千年文化
见过风雨,熬过逆境 气节不变
手牵手(共同努力)一个名字中国抒写民族凝聚力,表达民族自豪感 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将千万个中国人凝聚成一个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五千年的文化是脉搏、经历过无数的风雨和逆境也屹立不倒的大中国的形象,语言大气、洒脱,情感深沉。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那就是我每当吟唱起这首老歌,妈妈慈爱的面庞和熟悉的犹如梦中的故乡便浮现在眼前,些许哀愁,些许思恋,令人深深沉浸,甚至难以自拔。 20年前这首令人心潮澎湃的老歌《那就是我》由晓光作词,谷建芬作曲。作于1982年。这首歌与其说是抒发了一种游子乡情,但按其最能牵动游子情思的典型细节来看,毋宁说是抒发了海外赤子思恋祖祖辈辈生息繁衍之地的深情,而歌中所轻唤的妈妈,也可以说是祖国母亲的形象。歌词意韵含蓄,借景抒怀,以拟人的手法,把对大自然的描绘与主人翁思乡之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音乐连绵委婉,表现出异乡游子对家乡眷恋的真情。音乐结构为单三部曲式。前后两部分如同潺潺流水,涓涓细唱,十分动人;中间部分富有激情,像是对远方故土思恋的呼唤。?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还有河边吱吱歌唱的水磨
妈妈 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炊烟
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车
妈妈 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响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明月
还有沙滩上美丽的海螺
妈妈 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使来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明月
还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
妈妈 如果你听到远方传来的山歌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①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古人不见今时月,______________。(李白《把洒问天》)
③海上生明月, _____________ 。(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今月曾经照古人天涯共此时“月”是古诗词的重要素材之一,在这些古诗词中,文人的诗才连同他们的爱恨情愁,悲欢离合一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光溢彩。弯弯的月亮欣赏诗歌要先把握意象,还要理解意象,并应透过意象去品味其意境美和意蕴美。
边播放音乐《弯弯的月亮》,边让学生朗读歌词,边划出歌词中有关的意象。歌词中用了哪些具体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呜—— 阿娇摇着船
唱着那古老的歌谣
歌声随风飘飘到我的脸上
脸上淌着泪
象那条弯弯的河水 呜——
弯弯的河水啊流进我的心上 呜——
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
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呜——意象
A:月亮;
B:小桥;
C:小船;
D:阿娇《弯弯的月亮》运用了顶针、比喻、比拟、拈连等修辞格式。这首歌词最令人称道的是词作者在歌词的第一和第二部分运用的顶真手法,将一幅故乡的美景图徐徐展开,抒发了悠长不绝的思乡之情,令人充满期待,令人回味无穷。《弯弯的月亮》美在何处?那穿透胸膛的忧伤来自何处?
【名师点拨】 这首歌首先美在感情:感情上,美好的回忆中夹杂着淡淡的忧伤。其次美在修辞:比喻、顶针、拈连等修辞的使用,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再次美在语言:语句琅琅上口,配上舒缓的旋律,抒彩浓郁。故乡是宁静美好的,然而故乡又是封闭落后的。这忧伤来自一种对现实的反思。这首歌较前三首对祖国家园的赞颂、依恋,更多了一层思考。大河汤汤
大河之源,呈现一派童年的清亮,童
话般的宁静。黄河,就从这里坦坦荡
荡流来,扭动灵巧的身肢,舒展而又
随意地流过去。一路起伏一路蜿蜒跌宕,韬养了河水的豪气。当它自狭隘的山口一涌而出,就像一管狂草的巨笔,浓墨重彩,一会儿流成几股,一会儿又汇作一滩。在突然放宽的高原平地上恣肆流奔。美文佳作欣赏它一路向前,来到三秦。也曾在山涧奔腾咆哮,也曾与一条河你清我浊各自分流,也曾浮载过《诗经》里的秋风落叶,也曾在桥头驿边把晓风残月送往他乡,也曾为自己的走向千回万转穿过绕过群山,可当黄河轻轻地一扭身汤汤流来的时候,它便别了长安带着唐诗汉赋,像鳝鱼一样径直游进了血色的黄河。那是牵动群山万水的大河奔流,顺手牵走了这条小小的渭河。
没有山峰的尖锐,没有岩壁的峭拔。土地的每一次隆起,都是那样平缓,那样柔曼,那样光滑。经过水和时光的磨洗,它就如同一块褶皱在那儿的绸缎。水是没有了,它们曾经有过的流淌还在。泥沙代表水沉积在洼地里,清楚地表达着:这是黄河故道。这个地方浓缩了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耕种:四只脚的黄牛拖着犁,两条腿的人跟在犁后面,从东到西、从西到东来来去去,把塬上的土地由南及北、由北及南纺织一遍。人在纺织中把种子下到黄色的地里,种子从地里长出来,把土地变成绿色。当庄稼变成土地一样的黄色,人们就拿起镰刀收割,收割以后又是耕种。上一代人走了,下一代人接着来,重复着同样的故事。黄河负载得太多太多。它整整背动了一座高原。它其实是把一座高原注在河道里奔流。风吹过黄土地,也变得沟沟坎坎;风来到汤汤黄河,也变得层层叠叠。仿佛载不动这些波浪,河水迈着沉重的脚步,就像细碎的慢镜头。有时候真不明白,它是在流淌,还是在堆砌?是液体在凝固,还是固体在分解?
黄河用水和泥沙叙说着时间。一个地方的历史就跑到另一个地方,沉积下来。露出水面的黄土地,被绿色唤醒。那是很久以前的高原遗留在它体内的记忆。几万年几千年以前的泥土,挪过几千里,又在这里活转过来。在这里,泥土成了一个有生命的肌体。看看那些细嫩的滩地,那样光洁那样柔软!你忍不住要用嘴去呵护,用手去触摸,或者抬起你光祼的脚掌,走遍它的细软处。看看那些生长的地方,剖开那层草皮,里面就是鲜黄的血肉,你几乎可以把自己的灵魂栽进里面生长。千年万年千里万里,黄河整整背过来一座大陆。在入海口,黄河一下卸去了重负,甩脱捆束它的河道,打着滚儿,喊叫着朝大海奔去。你感到你自己,你身后的历史,也跟着一起奔流起来,奔流成海的起伏、海的浩瀚……黄河就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它的奔腾,它的流淌,是最平常的也是最伟大的水和泥。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就是用水浇灌在泥土上生长起来的。人吃的是泥土,住的是泥土,死后也要变成泥土,兵马俑是凝固的泥土,黄河是流动的泥土,人是站立的泥土。黄土地上千万年的历史来到黄河上,过去的时光又在波浪中活了过来;蜂拥的人群,奔腾的马蹄,翻卷的犁沟,耸立的山梁,下切的深壑,蜗旋的灶炕,土地的质感和纹理,全都在宽阔的河面展开,千里万里尽情流泻……
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流,如此浓情地流着大地的血浆。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流,脚步如此沉重背负着整整一座高原。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流,背负着这么多历史这么多时光。黄河流着黄色的泥土。那裹挟了无数先人的泥土。一朵浪花一举,溅起的就有好几个千年;河水的每一次涌动,不知有多少生命流过;那闪烁的波光里,该有多少先人的目光!一望之下,它是如此深深地打动我,打动我身上的血液,黄河啊!
(有删改)【赏评】 此文联想丰富,文笔大气。文中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用黄河源远流长来象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用黄河汇集万水来象征中华民族融合各个民族;用黄河曲曲折折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用黄河奔腾向前象征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开拓创新……对黄河的热爱就是对中华民族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