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 小升初语文情境化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 小升初语文情境化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8 23: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 小升初语文情境化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走进基础知识乐园(13分)
六年前我yī wēi( )在爸妈的怀里,怀着对学校的chōngjǐng ( )和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______的操场,____的教室,_______的同学,______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亲切。六年的学习生活,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天清晨,校园dàng yàng( )着我们的欢声笑语,课间,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jiǎo jiàn( )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qì gài( )!课堂上,我们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shǔnxī( )着知识的甘露。
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8分)
2、下列加点的多音字与“画卷”“尽情”中的多音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1分)
A 花卷 尽力 B 试卷 静心
C 卷轴 尽快 D 卷宗 尽管
3、在语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2分)
4、六年时光,师恩难忘。毕业在即,请用几句话表达你对老师的情感。(2分)

二、精挑细选,收获满满。(12分)
1、下列对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孰为汝多知乎?(哪里)
B 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
C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原来)
D少小离家老大回(家里的长子或长女)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与其他三项的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B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吧。
C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D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3、概括下面这段话的大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四处走访老中医,翻阅历代本草医籍,甚至群众来信,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筛选出包括青蒿在内的640多种中草药,整理成《抗疟单验方集》。
A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通畅。
B 屠呦呦整理出一册《抗疟单验方集》。
C 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激发了屠呦呦的斗志。
D在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难度很大。
4、关于阅读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贵在坚持,读完一本书后,可以把整本书的结构梳理出来。
B 提取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以快速理解文章大意和主旨。
C 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不用理会人物关系,只要往下读就行。
D 边读边做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会有新的收获。
5、下列名著与作者及书中的人物搭配有物的一项是( )
A 《童年》 高斯“小茨冈”
B 《水浒传》 施耐庵 吴用
C《三国演义》罗贯中 司马懿
D《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贝琪
6、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B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任选一个词语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盼望 安静 生气 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用相同的描写方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照样子补写句子,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我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此时路旁的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
3月4日,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首个分站赛在加拿大蒙特尼尔落幕,中国跳水队再次展现出强大的垄断性实力,一举夺得了包括菲奥项目混合团体赛在内的全部9个项目的金牌,此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根据积累填空。(10分)
1、时光如同白驹过隙,朱自清感叹:“洗手的时候,日子( );吃饭的时候,日子( );默默时,便(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 ”古人在《长歌行》里感叹:“百川东到海,( )。”还用“少壮不努力,( )”来劝勉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奋进。
2、《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和《墨梅》中的“只留清气满乾坤,( )”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高尚情操;“( ),死亦为鬼雄。”和“王师北定中原日,( )”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读《增广贤文》中的“近水知鱼性,( )”让我们懂得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第二部分 交流与实践
五、班级开展了以“毕业季”为主题的踪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完成练习。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板块。(3分)
(1)制作毕业纪念册;
(2)( );
(3)( );
(4)( )。
2、在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同学们就自己动手制作纪念册还是交给店家制作纪念册开展了激烈的辩论。请你选择一方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理由。(2分)
第三部分 阅读与鉴赏
六、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一曲:即一首新词,指刚刚填好的词。
奈何:如何,怎么办。
香径:这里指花草芳香的小路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夕阳西下几时回?( )
(2)似曾相识燕归来。( )
2、这首词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和词人的心情,通过描写( )、(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B夕阳西下几时回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下阙即流露出词人对繁华意境的惋惜,也传达出词人看到旧时归来的欣慰。
4、文中画横线的向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二)对比阅读(14分)
小巷人家
①小城春色,小桥流水,小巷人家,多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啊!“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儿时读的诗句在高楼日益增多,小巷、水巷渐渐减少的今天,越来越值得吟诵与留念了。
②江南的小巷在建筑艺术上是多变的,有弯曲的,有斜歪的,也有直中带曲、曲中带直的。墙门的形式又比较丰富多彩,高低大小与装饰几乎没有一处绝对相同,粉白的墙衬托,人行其间,移步移景,从早到晚,光影变化非常丰富,有时逢着一段堤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太引人遐思了。有些小巷从石板缝中与墙脚下长出野草闲花,娇嫩依人。虽然小巷深深,人行其间,静幽多姿一点,也感觉不到寂寞。记得与世界建筑大师贝律铭先生在苏州时,我们个人就这样在小巷中步行寻园,痴迷于小巷的美。
③水巷人家的河埠头用几根石条构成,形成了一面多面的踏步,偶然从河岸边墙角下长出几株杂树垂杨,拂水伊人,照影参差,水面显得更亲民了,水乡城镇就是在这小巷与水巷里产生了无限空间与逗人的美感。(有删改)

①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②这种巷藏在江南的小城市中,犹如古代的少女,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她真正成为知音,才有机会一睹她优雅的风姿。它不是乡村的陋巷,低洼、狭窄、破败,凌厉坎坷,杂草丛生。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密集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来往晃动,昏暗的小门边,不时走出趿着拖鞋的女子,颓然地走到灶台上提水。
③江南的小巷,没有街市的喧哗,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她又深又长。一个人静静地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她又是那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那里常是悄悄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在巷中来回漫步,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的竹园,翠竹沙沙地低吟。春来时,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婀娜多姿,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偶然遇见一只狗闲适地卧在院子里,但它绝不会对你汪汪地狂吠。巷,是茫茫人海中的安全宁静的避风港;巷是城市喧嚣熙攘中别有洞天的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寻常百姓徘徊,徜徉。
1、读《巷》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小巷人家》中的句子
( )来概括,读《巷》中画线的句子,照样子写一种你熟悉的事物。(3分)

2.《小巷人家》引用( ),表达了作者对小巷的( )之情,《巷》将小巷比作( ),赞美了小巷的( )。
3、对比《小巷人家》的第二自然段和《巷》的第二段自然段,任选一个进行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两篇短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篇短文,都写出了小巷幽静的特点。
B 两篇短文不仅写了小巷,还写了水巷。
C 两篇短文中的景物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D两篇短文所描写的都是实在的景物,没有想象的景物。
5、两篇短文都写了江南小巷,但各有侧重,你更喜欢哪一篇请说明理由。

第四部分 表达与交流
七、习作展示台(30分)
岁月匆匆,回首小学六年,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考,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请以《我多了一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叙事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实情感,不少于5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