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突破热点训练—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突破热点训练—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09 11:4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热点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热点新闻】
2023年10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热题训练】
1.“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对我国古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伸,揭开了欧亚国家发展的新篇章。我国织丝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关于家蚕的发育特点,正确的选项是( )
①卵→若虫→成虫 ②卵→幼虫→蛹→成虫 ③完全变态 ④不完全变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的延续。下列关于家蚕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家蚕发育起点是受精卵 B.家蚕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
C.家蚕在蛹期会不吃不喝 D.要提高蚕丝产量要延长蛹期
3.“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对我国古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伸,揭开了欧亚国家发展的新篇章。我国织丝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关于家蚕的发育特点,正确的选项是( )
①卵→若虫→成虫 ②卵→幼虫→蛹→成虫 ③完全变态 ④不完全变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下列有关家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蚕蛾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B.家蚕幼虫在发育过程中没有蜕皮现象
C.家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D.家蚕属于动物类群中的节肢动物
5.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23年10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使中国与泰国交流更加密切。泰国是盛产水果的国家,芒果是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芒果的食用部分是花的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 )
A.子房 B.胚珠 C.子房壁 D.珠被
6.“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蚕的吐丝结茧是丝绸的主要来源,关于蚕的生殖发育正确的是( )
A.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蛹期
B.蚕在成虫期才能吐丝 C.“作茧自缚”指的是蚕的蛹期
D.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其发育是从幼虫期开始的
7.“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续。很早以前,我国人民就把养蚕技术传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家蚕发育的过程是( )
A.幼虫→蛹→成虫 B.卵→幼虫→蛹→成虫
C.卵→幼虫→成虫 D.卵→蛹→幼虫→成虫
8.“一带一路”战略揭开了欧亚国家发展的新篇章。我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古老的国家,养蚕织丝有着悠久的历史.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如图表示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家蚕的发育过程,可以得出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列举你知道的另一种发育过程与此相似的生物[_________]。
(2)按顺序写出家蚕发育的四个阶段[_________]。图中蛹期是指[_________](填序号)
(3)课外养蚕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黄足蚕结黄茧,白足蚕结白茧。黄、白足在生物学上可称为[_________]性状,这种性状是受[_________]控制的。养蚕小组的同学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说明黄足蚕是[_________]性状,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D、d表示则亲代白足蚕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
(4)家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_]条。
(5)我国的桑蚕养育专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吐绿色荧光蚕丝这种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原因是[_________]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称之为[_________]变异。
(6)唐诗人李商隐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说的科学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7)某兴趣小组欲研究蚕的吐丝量和饲养温度的关系,则实验变量为[_________],不同组别蚕的大小和数量应该[_________]。
9.“一带一路”战略揭开了欧亚国家发展的新篇章,我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古老的国家,养蚕织丝有着悠久的历史,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如图表示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请据图回答:
(1)家蚕是一种“作茧自缚”的昆虫,其发育过程经历了四个时期,属于___________发育(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2)家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条。
(3)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发现,黄足蚕结黄茧,白足蚕结白茧,他们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_________性状,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则子代蚕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若让子代蚕与白足蚕杂交,推测后代_________的比例是1:1。
10.“健康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推进“共筑健康丝路,共享健康发展”时,把与相关国家进行传染病联合防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与不同区域的国家联合防控的部分传染病如表所示,传染病的防控需要以生物学知识为基础,请根据给出的资料,分析传染病防控中包含或运用的生物学知识。
区域 传染病
东南亚 艾滋病、疟疾、血吸虫病、禽流感等
中亚 鼠疫等
西亚 脊髓灰质炎等
(1)多个国家对传染病联合防控,是因为传染病具有________的特点,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健康命运共同体,从源头上控制疫情。
(2)一些新型传染病防控难度较大,是因为不了解其病原体及传播途径,这是当前传染病传播呈越来越复杂趋势的原因之一,也是需要集多国力量联合防控的原因之一。防控传染病,首先要知道它们的病原体是什么。表格所列传染病中,病原体属于扁形动物的传染病是________。
(3)当前国际交往的便利,加快了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因此需尽快确定最佳的防控措施。对于不同传染病的预防,要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抓住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中的主要环节,如表格所列传染病中,预防脊髓灰质炎要以________为重点,预防艾滋病要以________为重点。
(4)我国能够成为“健康丝绸之路”的首倡者,是因为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经验和先进成果可以分享。如由我国科学家率先成功提取的青蒿素,对病原体为单细胞生物的传染病________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辆→成虫,雌雄蚕蛾交配后,雌蛾产下受精卵,孵化成幼虫,取食桑叶,蜕皮吐丝结茧成辆,最后变成成虫。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家蚕的发育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家蚕等动物要经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再发育成蛹,蛹再羽化成成虫,A正确。
B.家蚕有很强的食欲,它们昼夜不停地吃桑叶,所以生长得非常快,当它们头部的颜色变黑的时候即表明它们将要蜕皮,蜕皮是因为身体长大了,原来的皮已经无法包裹自己的身体,蚕一生要蜕皮四次,在完成四次蜕皮之后它们的身体会变为浅黄色,皮肤也变得更紧,这表明它们将会用丝茧来包裹自己,在茧中变态成蛹,B正确。
C.当蚕宝宝孵化出来后,它们的胃口很大,一天到晚不停地取食,排泄粪便。当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茧时,它们就不再吃桑叶了,身体内部组织开始变化,这时候家蚕不吃不喝,以前所储存的养分逐步地被利用,因此家蚕在蛹期会不吃不喝,C正确。
D.家蚕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由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停止取食并开始吐丝,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蛹过一段时间羽化为成虫。因此,若增加蚕丝的产量,应延长家蚕的幼虫期,D错误。
故选D。
3.答案:C
解析: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辆→成虫,雌雄蚕蛾交配后,雌蛾产下受精卵,孵化成幼虫,取食桑叶,蜕皮吐丝结茧成辆,最后变成成虫。
故选C
4.答案:B
解析:A.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其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故A正确。
B.家蚕的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故B错误。
C.家蚕的个体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C正确。
D.家蚕成虫具有外骨骼,身体和跗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故D正确。
故选B。
5.答案:C
解析:芒果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B.蚕在幼虫期吐丝,化蛹时吐丝完成。因此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幼虫期,错误。
C.“作茧自缚”指的是蚕的蛹期,正确。
D.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其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错误。
故选C。
7.答案:B
解析: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B。
8.答案:(1)变态发育;苍蝇、蚊子、蝴蝶、蜜蜂、蜻蜓等符合即可
(2)受精卵、幼虫、蛹、成虫;e
(3)相对;基因;显性;dd
(4)28
(5)遗传物质(DNA或基因);可遗传
(6)不科学;蚕的幼虫吐完丝后变成蛹,并没有死(符合此意即可)
(7)温度;相同
解析:(1)家蚕的发育过程与苍蝇、蚊子等相同,都是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家蚕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顺序为受精卵、幼虫、e蛹、成虫。
(3)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黄、白色蚕茧在生物学上可称为相对性状;他们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显性性状,白足是隐性性状;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D、d表示,则亲代白足蚕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
(4)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家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8条。
(5)我国的桑蚕养育专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吐绿色荧光蚕丝这种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称之为可遗传变异。
(6)从家蚕的发育过程分析,蚕吐丝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不食不动的蛹期,所以,唐诗人李商隐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短成灰泪始干”,他说的不科学。
(7)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某兴趣小组欲研究蚕的吐丝量和饲养温度的关系,则实验变量为温度,不同组别蚕的大小和数量应该相同。
9.答案:(1)完全变态
(2)28
(3)显性;Aa;黄足蚕和白足蚕
解析:(1)家蚕是一种“作茧自缚”的昆虫,其发育过程经历了④卵→②幼虫→①蛹→③成虫四个时期,并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着明显差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精子和卵细胞等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并且不成对存在,因此家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8条。
(3)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显性性状,白足是隐性性状,并且两个亲代都是纯合体,即亲代黄足的基因组成是AA,白足的基因组成是aa,则AA×aa,它们的遗传图解如下:
因此,子代黄足蚕的基因组成是Aa,若让子代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即Aa×aa,它们的遗传图解如下:

由此可见,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1∶1。
10.答案:(1)传染性和流行性
(2)血吸虫病
(3)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4)疟疾
解析:(1)由于病原体的分布比较广和散播能力比较强,所以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容易流行也很难治愈,因此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2)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病原体属于扁形动物的传染病是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对于脊髓灰质炎要以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艾滋病则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预防措施,同时要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4)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