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9 07: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科学理论 技术革命 政治形态
第一次工业革命 牛顿力学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电机 垄断资本主义
根据上表,你可以得出什么历史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
蒸汽机
电磁感应
导入
【探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技术将会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课程标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重要的变化;如何理解资本主的新发展以及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现象。
第18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变化之源
The Source of Capitalism Change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爱因斯坦
居里夫人
第三次科技革命
帮助英国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灵
普朗克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三次科技革命
【探究】二战前后的新技术将会对世界产生哪些影响?
资本主义变化之征
The Content of Capitalism Change

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第三产业兴起
社会结构变迁
【探究】根据下表,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国社会结构 美国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① “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经营者革命)
②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起,“新经济”模式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所提出,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宏观调控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国家宏观调控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美国第三十任总统(1923—1929),任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认为“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对内停止了改革的法制,不干涉工商业事务。对私人企业采取放任的扶植政策。外交上推行“新孤立主义”……任内出现所谓“柯立芝繁荣”。国债下降, 股票市场繁荣,但部分城市失业率在10%以上。
美国各企业在1922~1929年的大繁荣中,利润不断增长,净利润平均增长了76%;利润的增长又使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随之上升,股东收益在此阶段增长了108%。更多的人开始把发行新股作为一种发大财的投机手段,不断向市场发行新的股票,套取更多的现金。……但随着投机行为的出现和膨胀,股票的上涨在1925年起超过了其承受范围。 ——《美国通史》
卡尔文·柯立芝
美国-柯立芝繁荣
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国家宏观调控
《了不起的盖茨比》
【探究】这种反差反映出美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摩登时代》
贫富差距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国家宏观调控
贰 资本主义变化的其它原因
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过剩与社会购买力不足。
超前消费
“花明天的钱,
享今天的福。”
股票投机
股民比比皆是,他们在晚餐之后谈论的话题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股票。
亚当·斯密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无须政府干涉,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
胡佛总统
“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国家宏观调控
背景: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最高价格 最低价格 缩水率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310.25 193.25 37.71%
城市服务公司 68.5 20 70.8%
电力证券股票 189 50 73.54%
通用电气 403 168.125 58.28%
通用汽车 91.75 33.5% 63.49%
美国收音机公司 114.75 26 77.34%
希尔·罗布克公司 181 80 55.8%
美国钢铁公司 261.75 150 42.69%
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国家宏观调控
1929年10月下旬,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猛烈袭击美国,不久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持续到1933年,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以上。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金融崩溃,银行倒闭
失业人数激增,生产下降
国家经济混乱,资本主义信仰危机
金融股市崩溃,银行大量倒闭;
工业、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激增,人民贫困;
世界贸易剧减。
资本主义国家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尖锐;
出现了资本主义信仰危机;
法西斯思想蔓延;
国家间经济、政治矛盾被激化,国际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表现
影响
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国家宏观调控
  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据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倍,国民收入增长了86%,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8%,建成了1500个新企业。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国家宏观调控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扭转经济危机。其核心是三个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3R”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措施 作用(从供求关系调整来看)
金融 《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与证券;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 供:稳定金融
求:刺激消费,扩大出口
工业 《工业复兴法》行业经营章程;加强工业指导,防止盲目生产;调整劳资关系。 供:规定生产规模
求:最低工资,最高工时
农业 《农业调整法》调控市场;减耕减产、政府补贴,稳定价格。 供: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社保 《社会保障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社会救济;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求:救济金;社保;提供就业、刺激消费
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国家宏观调控
罗斯福新政(1933-45)
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国家以“总资本家”的身份直接参与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以其巨大的力量和权力,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
定义:
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私人垄断资本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迫使国家不得不直接干预经济生活;同时私人资本也依赖于国家政权。
目的:
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探究】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为了推行《全国工业复兴法》,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奖章
经济危机的根本在于生产过剩
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
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政府应当成为“看得见的手”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
约翰·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国家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所提出,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市场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国家的宏观调控
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国家宏观调控
①扩大公共支出: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的开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②制定经济计划: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避免生产无政府状态,协调发展。
③财政政策调节: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④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铁路、电力、交通等投资大见效慢的行业)

内干预
国际协调
①金融类: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②贸易类:关贸总协定GATT 【1995年改为世界贸易组织WTO】
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
约翰逊
美国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和强大的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伟大的社会。
——林登·约翰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迎来了继1850-1914年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①直接原因:
②发展需要:
③社会原因:
④制度互鉴:
⑤经验借鉴:
美国:罗斯福新政
苏联:苏联模式
⑥深层原因:
⑦理论指导:
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深刻影响;
战后各国和平建设的普遍需求;
社会运动、阶级矛盾缓和的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美、苏应对危机成功经验的借鉴
缓解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必然选择(沉疴难愈)。
凯恩斯主义要求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探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宏观调控的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调整
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项目 时间 年均生产率增长% 消费品价格提高%
美国 1963-1973 1974-1979 1.9 -0.1 3.6
8.6
英国 1963-1973 1974-1979 3.0 0.8 5.3
15.7
法国 1963-1973 1974-1979 4.6 2.7 4.7
10.7
造成滞胀的原因:
第一,财政原因。西欧国家的经济由于国有化,再加上福利国家开支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第二,高税。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只能增税,这就形成了高税,但是高税使企业利润减少,个人收入也减少,又使物价进一步上扬,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涨价使西欧国家的生产成本一下子提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调整
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黄金时代
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经济繁荣,但出现高赤字,高通胀。
滞胀时期
凯恩斯主义失灵。尼克松、卡特、福特交替使用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短期见效。
里根政府
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通过削减开支,紧缩货币,减税,实现经济回升和增长。
克林顿政府
第三条道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反对完全自由放任和过度干预,提倡“新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50-70年代:
黄金时期
加强国家干预
70年代:
经济滞胀
80-90年代:
经济复苏增长
减少国家干预
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别 经济政策 发展状况 共同点
美国 从加强国家干预到减少国家干预 形成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引来“三高两低”的新经济 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重视新科学技术;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有程度差异。
英国 从混合市场经济(国有制私有制并存)到“多市场、少政府”(私有化国企、减少财政支出、削减社会福利-撒切尔夫人执政) 20世纪中期起,国内生产总值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法国 从计划指导型经济(西方国家中唯一有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到私有化浪潮 经济保持快速发展 联邦德国 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间的“社会市场经济”(结合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 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日本 政府主导型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经济计划:是指人们侧重于对未来经济活动的主观筹划与安排(指导性、而非指令性的)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国有制属于资产阶级所有;
社会主义是人民民主专政,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不属于某一个阶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探究】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有何区别?
【探究】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有何区别?
  材料:(大萧条后)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 、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会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国际背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协调
(1)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徽 标
概 况 宗 旨 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收支不平衡(救急)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救穷)
运行机制 资金来源 作 用 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1976年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
协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协调
(2) 国际贸易体系: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
关贸总协定(GATT) 世贸组织(WTO)
徽 标
概 况 性  质
成员义务
管辖范围
争端裁决
相同 从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
仅管辖部分货物贸易
临时性的多边贸易协定
常设的、永久性的国际组织
管辖货物、服务、知识产权
成员可选择性地接受其协议
成员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其协议
若缔约一方反对,则不能裁决
各方必须服从裁决机构的仲裁
①原则、目的基本相同(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②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③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协调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金融货币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协调
以美元为中心,以美国为主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协调
金本位制
确立
崩溃
重建
瓦解
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1976年,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货币多元化。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流浪母亲》 1936年 美国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实质:国家对财富的二次分配
福利国家
福利保障的历程
早期发展状况
(1)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
(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①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
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②美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③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瑞典、成、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
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财政收入下滑,各国着手进行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求在恢复和提高社会效率与维护社会平的矛盾中寻求新的平衡。
福利国家
建立与发展
调整
含义: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资金来自个人、企业和国家补贴)
20世纪
80年代
二战后
20世纪
70年代
逐渐发展
减少福利规模
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福利国家
影响
①积极作用: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提尔里在18岁后的整个26年的成年生活中,只工作了31个月,其余24年竞从未工作过一天!他一直靠一项名为“特别互助救济金”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每个星期为99.75欧元(大约1000元人民币)。除了每月要支付23.88欧元房屋贷款之外,
其余所有开销都由政府埋单。此外,他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每年圣诞节时还可以得到152欧元的额外奖金。提尔里说:“当我付清了所有账单之后,我每个月还有大约170欧元用于休闲活动,这已经足够了。”(提尔里日前还出版了自传《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
欧洲高福利
福利国家
20世纪30年代初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
福利国家建立的原因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
特点:
法制化: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种类多: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各方面。
覆盖广:对于低收人阶层受惠多。
福利国家
影响:缓和阶级矛盾,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助长了人们的“惰性”。
(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存在。
(2)表现:
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②妇女运动;③学生运动
社会运动
种族歧视  3K党
种族隔离政策
  在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是根深蒂固的。……1952年黑人的工资只有白人的一半……许多地方黑人仍然被剥夺选举权。南部12个州在交通、公共场所、学校教育等方面实行种族隔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社会运动
      
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人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社会运动
妇女运动
社会运动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1965年,美国名校大学生密根歇大学发起反对越战的运动,形成遍及全国的学生反战运动;
1966年,在西德、法国、英国等国也出现反对越战的学生运动;
196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占领学校的几座大楼,学生与军警发生冲突,引发全国性的抗议运动;
1968年,法国爆发波澜壮阔的“五月事件”,引发全国性的罢课、罢工,巴黎街头出现街垒和巷战,整个社会达到了革命的临界点;
1968-1969年,意大利的学生和工人运动掀起高潮,出现“火热的秋天”;
20世纪60年代,日本爆发大规模左翼学生运动;
Imagine
John Lennon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it isn’t hard to do,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and no religion too,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资本主义变化之质

The Nature of Capitalism Change
生产力发展
调整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改变
阶级关系变化
国家宏观调控
加强国际协调
社会
运动
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资本主义变化之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
社会化
生产资料
私人占有
时期 新航路开辟 工业革命 二战后
政策 重商主义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特征 资本原始积累 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1)实质: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资本
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
(2)表现: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
有的弊端。
资本主义变化之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