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意见
教师体会
《回声》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课前透视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三、设计理念
将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词,学习说话,同时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爱科学的思想情感。还着力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拓展材料的补充,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词又加深了对“回声”这一自然常识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
四、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词句训练。
2.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六、设计思想
《回声》是一篇知识童话,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词,学习说话,同时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爱科学的思想情感。这节课,我能把这几个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从揭示课题、指导读书、观察课件所提供的形象,以及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语言实践、练习说话和拓展阅读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运用语言文字,与此同时,让学生获得有关“回声”的自然常识,还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整堂课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个性特征。
七、课前准备
制作CAI课件:
1.课文插图一、二声波和水波动画图。
2.第二自然段小青蛙和回声的朗读。
3.课文中第4、5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
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读“呱、哩”等6个生字,会写“纹、洞、影”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在感悟的基础上把第2、5段读得有感情。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激趣,导入揭题。
(看图片,指课文插图一)一天,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在桥洞底下玩,小青蛙看到洞里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这时,马上也传来一只小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多好看哪!”的叫声。小青蛙感到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回声,读课题)小青蛙是怎么知道这就是回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情趣,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契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拿到一篇新课文,要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圈出生字,难读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能力是低年级一个重要任务,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各个小节。结合正音、生字的检查。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 第2自然段注意多音字“哪”。
●第3自然段生字“哩”的轻声。
卡片:“哩”和“呱”识记,引导学生抓住这两个字的特点来记忆。
课件出示(1)呱 哩 (字形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呱呱呱 他在学我说话哩。 (这两个字放在词语和句子什么意思呢?)
●第4自然段的3个生字“纹、圈、碰”。(指名学生领读)
●第5自然段的朗读。
(1)引导合作读书。小朋友,课文的第5小节特别长,要读好它我们还要花点时间,现在老师要小朋友你帮帮我,我帮帮你,互相听一听、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3)男、女赛读第5自然段。
【生字词的教学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课文各个自然段的朗读突出重点,不平均使用力量,一切从学生和文本出发。】
三、朗读感悟,理解“回声”。
同学们刚才读了课文,小青蛙是怎么知道这就是回声呢?(青蛙妈妈教他的)
哦,那妈妈怎么教的呢?认真读读课文,找到课文的话来回答。(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教学】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填空:青蛙妈妈( 带 )着小青蛙( 跳)到岸上。她( 捡 )起一颗石子,( 扔 )进河里,河水被( 激 )起一圈圈的波纹。波纹(碰 )到河岸,又一圈圈地( 荡 )回来。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二,水波制作成动态)理解动词:激、碰、荡
4.用上动词“带、跳、捡、扔、激、碰、荡”看课文图画二说话。
【充分利用文本,加强对动词的理解、积累和运用,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把妈妈的话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2.(出示妈妈的话)青蛙妈妈的话该怎么读呢?引导读好、读懂青蛙妈妈的话。(读出耐心、亲切语气)自己读——范读——指名读
3.师:青蛙妈妈讲的话大家读明白了吗?(学生交流,课件演示课文插图一的声波碰到石壁又返回来的情景。)
(老师板画:用“荡 返”说话。)
水波 河岸
(荡)
声波 石壁
(返)
【通过朗读,课件演示,动词“荡”和“返”的运用,初步了解回声这种自然现象,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4、(课件演示声波图)仔细听。(小青蛙和这只小青蛙的“回声”的对话)
师:小朋友,通过你的听,回声的话该怎么读,知道了吗?(“回声”的朗读声音延长”)请每个同学再去读读第2小节,画出写回声的话,然后读一读。
进行角色朗读小青蛙和回声的话。指名朗读、男女朗读、小组朗读。
【创设童话朗读情景,让每个学生演演小青蛙和“回声”,激发了学生朗读兴趣,使课堂充满情趣】
5、过渡:小朋友读得真好。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这只看不见的小青蛙是——(学生齐答)“回声”。小青蛙呢,听了妈妈的话也明白了。她是怎么表现的呢?
(1)读好第5小节小青蛙的话。(出示句子: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蹦”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跳”)“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换个意思还可以怎么说呢?(一跳老高、一蹦三尺高、手舞足蹈……)读出小青蛙高兴的语气。
【词语的积累靠教师的有意识指导和课堂教学潜移默化的渗透】
(2)创设情景。小青蛙明白了这是回声,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呱地叫个不停。每个同学来做一做回声好吗?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纹、洞、影”。
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要求学生观察这3个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2.识记字形。你看看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3个生字?(识字的方法:加一加,换一换,生活中识字,如:“影”——电影院、影都、影子等)
3.指导书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纹、洞、影”
范写生字“影”。书写这3个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重点指导“影”右边的三撇的起笔要写在一条垂直线上。
4.学生书写。注意书写的姿势。
5.反馈,评议。
【写字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挖掘学生认字写字经验,从而使教师指导更有的放矢。】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会写 “岸、倒、游、圆、围” 5个生字。抄写三个句子。
2.创设语言环境巩固要认的6个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拓展文本,深化文本,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过程预设:
一、继续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阅读短文。
调皮的聪聪
聪聪很聪明,但有时候也很调皮。
有一天,聪聪来到张爷爷家的池塘边,发现张爷爷回家吃饭去了,他就捡起石头往鱼塘里扔,嘴里还“呱呱呱”地学青蛙叫。鱼塘太大了,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他想:可能是石头太小。于是,他又找到一块大石头,准备往池塘里扔。
这时候,张爷爷回来了。聪聪很害怕,就对张爷爷说:“我在向青蛙妈妈学习哩!”张爷爷明白了怎么回事后,笑着说:“小调皮!这是鱼塘,一不准游泳,二不准向里面扔石头,快回家吧!下次再让我看见,可不会放过你噢。”聪聪伸了伸舌头,跑了。
【把文本里的6个生字通过放入另外一个语言环境中,不仅巩固了生字,还拓展了文本,这是低年级巩固生字词的一条好途径】
2.指导书写 “岸、倒、游、圆、围” 5个生字。
(1)识记字形。。要求学生观察这5个字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说说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5个生字。
(2)指导书写2个全包围的字:“圆、围”。
(3)学生书写。注意书写的姿势。
(4)反馈,评议。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积累,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三、拓展活动。
1.小朋友,小青蛙在桥洞底下听到了回声,你在生活中哪儿听到过回声?(大山里、山洞里、隧道中、空旷的房屋里……)
【生活中有语文,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回声”自然现象,学生的学习始终会情绪高昂的。】
2.拓展训练。
一个下午,我带着弟弟去大山玩。弟弟看到山谷美丽的景色,高兴得手舞足蹈,他对着山谷大声地叫:“这里真美呀!”“这里真美呀!”山谷中也传来同样的叫声。弟弟很奇怪,又对着山谷大声问道:“你是谁?快出来和我一块儿玩吧!”立刻,山谷中又响起了同样的声音:“你是谁?快出来和我一块儿玩吧!”弟弟更奇怪了,他悄悄地对我说:“哥哥,山谷里也有一个小朋友吧!在学我说话呢!”我听了,笑眯眯地对弟弟说:“ 。”
【通过这个源于教材而又超越文本的语言实践,既加深了对“回声”这一自然常识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体现了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特点】
3.拓展阅读《自己的回声》。
自己的回声
张天翼
猪八戒每逢一夸口,别人就戳(chuō)穿他,笑他,弄得他十分气闷。
有一天他发现一所破庙,里面一个人也没有,只是你一有点响动,四壁就起了嗡嗡的回声。于是他在这里讲了个痛快。他说他自己历来是为众生救苦救难的,他的本领又是二十个孙行者都比不上的。至于他的品貌,那更不消说,谁都不敢道个“不爱”。
他说一句,回声应一句。越说越高兴,忍不住大叫:
“拥护猪爷!拥护!”
“拥护!”——四壁照常回一声。
猪八戒这才昂起脑袋,挺起肚皮,在夹道欢呼中慢条斯(sī)理踱(duó)出来。一面自言自语:
“哼!弼(bì)马温你别神气,我也有广大群众拥护我呢!”
【拓宽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责无旁贷的任务】
四、积累语言——读读抄抄三句话。
(1)小河上有座石桥。
—————————————
(2)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
—————————————
(3)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