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押题卷(试题)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实验小学图书室的藏书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大约是6万册,实际藏书可能是( )册。
A.50999 B.53999 C.55899 D.65999
2.如图,是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后留下的碎片,它原来是( )三角形。
A.钝角 B.直角 C.锐角 D.等腰
3.陈琳是红星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学生,用数对表示她在班级的座位是(4,5),她前面同学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 )。
A.(3,5) B.(4,5) C.(5,4) D.(4,4)
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
①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有一条对称轴
②75万和750000的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不同。
③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④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
A.1 B.2 C.3 D.4
5.下面的算式中,与38×199相等的是( )。
A.38×100+9 B.38×200-38 C.38×200-1 D.38×200+1
6.下图中,能说明“8×7+8×3与8×(7+3)”相等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7.在( )里填上“>”“<”或“=”。
( ) ( )
39亿( )3899000000 200140( )210040
8.把64500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如果把它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是( )亿。
9.45和54的积是( )位数,125乘80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10.欢欢在教室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5,4),文文坐在欢欢的正后面的第一个,用数对表示是( );乐乐和欢欢是同桌,乐乐的位置可能是( ),也可能是( )。
11.根据已有的结果找出规律,直接写得数。
37037×3=111111
37037×6=222222
37037×9=333333
37037×12=( )
37037×15=( )
37037×24=( )
12.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其中一个乘数末尾的6,甲同学错看成了9,算得的结果是3567,乙同学错看成了0,算得的结果是2460,两同学算得的结果相差( ),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 )。
三、判断题
13.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状变化,周长不变。( )
14.数对(6,5)表示排列中第6行第5列的位置。( )
15.将算式14×28×25改成28×(14×25),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
16.一万一万地数,990000后面一个数是1000000。( )
17.一个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180°=900°。(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得数。
19.竖式计算。
20.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五、解答题
21.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前两小时行驶130千米,后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7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丰县两个工程队同时从东西两端合作清理护城河的一段河道,9天正好清理完。这段河道长多少米?
23.(1)在下图中画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A(1,3)、B(4,3)、C(4,5)。
(2)先画出这个三角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再将旋转后的图形向右平移3格。
(3)把下图补全,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全后的图形是一个( )。
24.暑期到了,“鸿雁”社团组织老师13人,学生28人参观博物馆。购票方案如下图,怎样买票最划算?需要多少元?
购票方案
方案一 成人:60元 学生:30元 方案二 团体票35元 (40人及以上)
25.星光小学四年级3个班的同学去看杂技表演(各班人数如下)。
班级 四年级(1)班 四年级(2)班 四年级(3)班
人数 46 48 40
(1)如果各班单独买票,一共要付多少元?
(2)如果3个班团体购票,可以少付多少元?
参考答案:
1.C
【分析】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则,若千位上的数字大于等于5,就向万位进1;若千位上的数字小于5,就舍去千位及其后面数位上的数,再在数的后边加上一个“万”字。
【详解】A.50999≈5万,不符合题意;
B.53999≈5万,不符合题意;
C.55899≈6万,符合题意;
D.65999≈7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求近似数,注意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
2.B
【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180° 减去图中的两个内角度数,可求打碎的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180°-50°-40°=90°
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分类,解题的关键是求出打碎的角的度数。
3.D
【分析】用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用两个数加小括号表示,将点所在的列数写前,行数写后。陈琳在班级的座位是(4,5),表示第4列第5行。她前面同学是在第4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是(4,4)。
【详解】用数对表示她在班级的座位是(4,5),她前面同学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4,4)。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用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数对中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
4.A
【分析】①根据对称轴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②75万改写成750000,再和750000进行比较,75万的计数单位是万,750000计数单位是个;
③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④可举例说明,如25×4=100,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有2个,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①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原题说法错误;
②75万和750000的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不同,说法正确;
③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原题说法错误;
④25×4=100,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有2个0,原题说法错误;正确的有1个。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众多,应认真审题,灵活选择方法。
5.B
【分析】计算38×199时,可以将199看成100+99或者看成200-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详解】A.38×199=38×(100+99)=38×100+38×99,则38×199≠38×100+9;
B.38×199=38×(200-1)=38×200-38;
C.38×199=38×(200-1)=38×200-38,则38×199≠38×200-1;
D.38×199=38×(200-1)=38×200-38,则38×199≠38×200+1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6.B
【分析】①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即(3+7)×8,或者先计算上面的长方形面积,再计算下面长方形面积,再相加为8×7+8×3;
②先计算出白点的数量再计算黑点的数量,再相加,列式为:8×7+8×3;也可先计算一排点的数量,再求总数量即(7+3)×8,也可相等;
③根据题意列式为:7×3+8;
④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可列式为(7+3)×8,也可列式为7×8+3×8;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有分析可知:
①②④可以列式为(7+3)×8或8×7+8×3,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根据4个图列出正确的算式是解题的关键。
7. = > > <
【分析】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据此比较43×520和430×52的大小;
分别算出8×4×25和(8+4)×25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把39亿改写成用一作单位的数,再与3899000000比较大小;
比较整数的大小,先看整数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看次高位,次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据此比较200140和210040的大小。
【详解】43×520=430×52;
8×4×25=8×(4×25)=8×100=800,(8+4)×25=8×25+4×25=200+100=300,800>300,8×4×25>(8+4)×25;
39亿=3900000000,3900000000>3899000000,39亿>3899000000;
200140<210040
43×520(=)430×52 8×4×25(>)(8+4)×25
39亿(>)3899000000 200140(<)210040
【点睛】此题考查了整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属于基础题,应熟练掌握。
8. 645000 65
【分析】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再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把它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亿位,把亿位后的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
【详解】6450000000=645000万;6450000000≈65亿
把64500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645000)万,如果把它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是(65)亿。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改写和求整数的近似数,注意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
9. 四 5
【分析】整数乘法法则:从右边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据此解答。
【详解】45×54=2430,45和54的积是四位数;
125×800=100000,125乘800的积的末尾有5个0。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 (5,5) (4,4) (6,4)
【分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通常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已知欢欢的位置,文文坐在欢欢的正后面的第一个,则文文与欢欢同列,且文文在欢欢的行数+1行;乐乐和欢欢是同桌,则乐乐和欢欢同行不同列,用欢欢的列数+1或-1即可求出乐乐的列数,进而得出乐乐的位置;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欢欢在教室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5,4),文文坐在欢欢的正后面的第一个,用数对表示是(5,5);乐乐和欢欢是同桌,乐乐的位置可能是(4,4),也可能是(6,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数对表示位置,画出简单示意图更容易解答。
11. 444444 555555 888888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乘(或除以)几;如果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那么积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37037×3
=37037×3×1
=111111×1
=111111
37037×6
=37037×3×2
=111111×2
=222222
37037×9
=37037×3×3
=111111×3
=333333
37037×12
=37037×3×4
=111111×4
=444444
37038×15
=37037×3×5
=111111×5
=555555
37037×24
=37037×3×8
=111111×8
=888888
【点睛】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1107 3198
【分析】甲同学计算结果减去乙同学计算结果即可算出两同学算得的结果相差(3567-2460),其中一个乘数的个位,甲同学比乙同学多算了(9-0),用两同学算得的结果的差除以(9-0)即可算出没有看错的乘数,再用3547除以没有看错的乘数即可算出另一个乘数,再计算出正确结果。
【详解】3567-2460=1107
1107÷(9-0)
=1107÷9
=123
3567÷123=29
123×26=3198
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其中一个乘数末尾的6,甲同学错看成了9,算得的结果是3567,乙同学错看成了0,算得的结果是2460,两同学算得的结果相差(1107),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3198)。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解题关键是理解两同学计算结果的差除以看错数字差即可算出没有看错的乘数。
13.√
【分析】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它们的所有的线段的和,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这个过程中,四条边长度不变,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等。四个角的度数变了,即形状变化。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得:
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状变化,而四条边的长度没变,四条边的长度和不变,周长不变。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目的是学生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周长的认识,关键是明确拉伸过程中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不变。
14.×
【分析】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数对(6,5)表示排列中第6列第5行的位置,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数对与位置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分析】乘法结合律为:在乘法算式中,先将前两个数相乘,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乘法交换律是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算式14×28×25=28×(14×25)首先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然后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详解】由分析得:
将算式14×28×25改成28×(14×25),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
【点睛】我们要牢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根据概念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简便算法经常综合在一起使用。
16.√
【分析】990000是99个万,99个万加上1个万是100个万,100个万也就是1000000,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一万一万地数,990000后面一个数是1000000。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亿以内数的组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
【分析】过一个顶点连接五边形的对角线,可将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180°乘3即可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
【详解】内角和是180°×3=540°
故答案为:×
【点睛】三角形的内角是180°,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可将多边形的对角线相连,能将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
18.8200;3200;900;7200;16
8;63;30000;99;98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8200 3200 900 7200
=160÷40×4
=4×4
=16
8 63 30000 99
=26+72
=9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锻炼,计算时要细心,看清数字。
19.8575;7488;16800;8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从个位乘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第二个因数的那一位对齐,再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8575 =7488 =16800 =8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整数乘除法的竖式计算,运用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计算时要仔细、认真。
20.379;44;6000
2100;4800;9
【分析】(1)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2)根据减法的性质去掉括号进行简算;
(3)将16写为4×4,根据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4)(5)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6)根据连除的性质将原式变为630÷(35×2)进行简算。
【详解】
=(253+47)+79
=300+79
=379
=129-29-56
=100-56
=44
=25×(4×4)×15
=(25×4)×(4×15)
=100×60
=6000
=(45+55)×21
=100×21
=2100
=(101-1)×48
=100×48
=4800
=630÷(35×2)
=630÷70
=9
【点睛】本题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1.68千米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计算出这辆汽车后3小时行的路程,再根据平均速度=总路程÷行驶时间,可以计算出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详解】(130+70×3)÷(2+3)
=(130+210)÷5
=340÷5
=68(千米)
答: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8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解题关键是掌握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平均速度=总路程÷行驶时间,列式计算。
22.1440米
【分析】两个工程队的工作效率和乘共同工作的时间即可解答。
【详解】(77+83)×9
=160×9
=1440(米)
答:这段河道长1440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3.(1)见详解;(2)见详解;(3)图见详解;梯形
【分析】(1)数对的第1个数表示列,第2个数表示行,据此标出各点并画出三角形。
(2)根据旋转的特征,三角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点B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把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3格,然后顺次把各个顶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3)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图形的关键对称点,依次连结即可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
【详解】(1)(2)见下图:
(3)图见上,补全后的图形是一个梯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位置与数对的关系、作旋转图形、补全轴对称图形方法的掌握。
24.购买40张团体票和1张学生票;1430元
【分析】成人13人,学生28人;
方案一:购买13张成人票和28张学生票,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13个成人需要的钱数和28个学生需要的钱数,然后相加,求出需要的总钱数;
方案二:购买13+28=41(张)团体票,用团体票的单价乘41人,求出需要的总钱数;
方案三:13个成人和28个学生,构成一个团体,购买40张团体票;剩下的学生41-10=1(人)购买学生票;分别求出40张团体票和1张学生票需要的钱数,然后相加,求出本方案需要的钱数;
比较三个方案需要的钱数,找出最便宜的即可。
【详解】方案一:购买13张成人票和28张学生票:
60×13+30×28
=780+840
=1620(元)
方案二:全部购买团体票:
(13+28)×35
=41×35
=1435(元)
方案三:购买40张团体票,剩下的购买1张学生票:
40×35+(13+28-40)×30
=1400+30
=1430(元)
1430<1435<1620
答:购买40张团体票和1张学生票最划算,需要1430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总价=单价×数量的应用,关键是想到混合买票的方法。
25.(1)2492元
(2)482元
【分析】(1)总价=单价×数量,杂技表演票价乘购买张数可以算出四年级(1)班需要付(18×46)元,四年级(2)班需要付(18×48)元,四年级(3)班需要付(20×40)元,将三个班需要付的钱数相加即可算出一共要付多少元。
(2)三个班需要购买(46+48+40)张票,团体票票价乘购买张数即可算出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再用三个班单独买票一共要付的钱数减去买团体票一共要付的钱数即可。
【详解】(1)18×46=828(元)
18×48=864(元)
20×40=800(元)
828+864+800
=1692+800
=2492(元)
答:一共要付2492元。
(2)46+48+40=134>100,所以可以买15元一张的票。
15×(46+48+40)
=15×(94+40)
=15×134
=2010(元)
2492-2010=482(元)
答:可以少付482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实际应用,明确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