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姓名: 班级:
一、单选题
1.有学者指出:“正确认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还须处理好两制间的关系。香港、内地两制之间的确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短期不易消融,但又都受到宪法和基本法的保护,在一国之内长期共存。”这表明“一国两制”在实施过程中
A.求大同、存大异
B.求大同、存小异
C.模糊性、长期性
D.理想化、实践难
2.为了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这一构想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
③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④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香港地区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21年的2.86万亿港元,年均实际增长2.7%,比同期全球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21.2万港元增长到2021年的38.7万港元。这一时期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
①国际环境日趋宽松 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③“一国两制”的落实 ④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 )
A.基层民主 B.土地流转 C.科教兴国 D.一国两制
5.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年份 年增长率(%) 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1 57.3 13.90 54.6
1992 270.6 55.43 298.7
1993 70.2 99.03 79.9
A.港、澳回归的成功实践 B.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C.“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D.祖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建设是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目标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结果发展反倒慢了。”邓小平这一认识( )
A.实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 B.有助于思想的拨乱反正
C.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D.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7.2000年2月,在听取广东省委工作汇报后,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 )
A.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B.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系统阐述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D.成为我国建设新时代的行动指南
8.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后,台湾与大陆处于暂时分离的状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1960年5月,毛主席提出,台湾只要回归祖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大权均由台湾当局掌握。这可以说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雏形。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在50年代就已经出现
B.“一国两制”体现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一国两制”的提出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D.党和国家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提出“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是( )
A.十二大 B.十四大 C.十八大 D.二十大
10.20世纪80年代,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企业、校办工厂。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B.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C.解决高校科研经费不足问题 D.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如表为1978-199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的变化表(单位:%)。该表变化可说明( )
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978年 1997年
出口总额占比 4.6 20.3
进口总额占比 5.2 15.8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
C.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D.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12.综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发起、铺展与深化,“一带一路”并非各个地方的简单加和,而是从作为整体的世界出发而进行的总体构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以绿色丝绸之路为主要实践平台)的提出更进一步将世界之界从人类世界延展向自然世界。这表明,“一带一路”( )
A.具有鲜明的世界情怀和全球关怀 B.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平台
C.有利于实现全球国家的共同富裕 D.意在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3.下表是全球直接投资一览表,据此可知( )
A.中国加入世贸推动了中国吸收外资 B.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促进外资的流动
C.中国吸收外资占全球比重逐年上升 D.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增强现代化活力
14.1975年,中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并在布鲁塞尔设立常驻使团。1983年,中国与欧共体全面建交。1988年10月,欧共体委员会在华设立代表团。这反映出( )
A.西方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B.中欧合作关系走向深入
C.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D.一超多强局面不断巩固
15.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这说明,中国( )
A.落实“一带一路”的倡议 B.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
C.推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 D.积极地推进南北合作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重要国际组织,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主要通过联合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不断开放、积极进取、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利用联合国舞台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如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多边军控和裁军条约,不断扩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人力和财政支持,并且主办世界妇女大会。中国通过与联合国的全面合作,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国际环境,而且不断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和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力量,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在联合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中国得以在国际社会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
——摘编自张贵洪《联合国是中国参与多边合作的重要舞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联合国全面合作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能够在联合国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材料二 中国虽然是陆海复合国家,但政治中心在元朝以前,长期滞留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元代以后,才移到东部(南京—北京)。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加上中国传统的塞防思想,造成历代统治者对海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根据西方海洋战略理论,提出了海疆自守策略:“唯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这标志着清政府开始了由原来单一“坚船利器”海防观念向全方位的海防观念转变,由原来被动的防御战略向主动的海防战略转变。从1880年起的十余年里,在李鸿章筹划下先后兴建了大沽、旅顺、威海等海军基地。中法战争后,各地督抚亦纷纷陈奏,掀起了海疆防御的大讨论。张之洞提出要设立北洋、南洋、闽洋、粤洋四大海军;李鸿章认为“选将储才之法,尤为至要至急”,为此要多办学堂来鼓励有识之士学习海军,并提倡去国外留学。自此以后,清政府开始明确将加强海防确立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中之重。
——摘编自郭渊《海疆危机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构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材料认为,对“一国两制”的理解除了保持“大局”即认识到“一国”是大前提外,还要认识到“两制”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且还会长期存在,故在实施“一国两制”中须“求大同,存大异”,A正确。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异不属于“存小异”范畴,排除B。C、D说法不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的原则和实践,排除。
2.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故①②③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
3.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97年至2021年的香港。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未涉及国际环境日趋宽松的信息,表述不准确,①不符合题意;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并开始被简称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题干时间不符, ②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香港地区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21年的2.86万亿港元,年均实际增长2.7%,比同期全球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21.2万港元增长到2021年的38.7万港元。”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香港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③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理优势为香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及所学可知,邓小平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D项正确;材料与新中国基层民主建设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土地流转问题无关,排除B项;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推动了海峡两岸频繁交流,故选C项;此时港澳尚未回归,排除A项;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是在2008年,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9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目标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结果发展反倒慢了。”可知,邓小平强调了一代人要完成一代人的事情,这一认识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与思想的拨乱反正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当时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产生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其发展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B项正确;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排除A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时间是1997年9月12日到18日(党的十五大),排除C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建设新时代的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82年(中国)。材料体现了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对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符合材料,D项正确;“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排除A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排除B项;排除C项;材料体现三个时期的政策,C项不能全面表达材料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出“五位一体”的是中共十八大。中共十八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C项正确;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而提出“五位一体”的是中共十八大,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根据题干“20世纪80年代”“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等信息可知,这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措施,主要是为了促进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开拓技术市场,实现产业化,A项正确;首次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该措施有利于弥补高校科研经费不足问题,但解决高校科研经费不足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表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97年(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78一199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出口占比上升的幅度大于进口占比的幅度,这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有关,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国内生产力不断发展,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D项正确;材料讲述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没有讲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排除A项;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1世纪初基本建立,排除B项;从材料1978-199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的变化无法得出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论断,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带一路”并非各个地方的简单加和,而是从作为整体的世界出发而进行的总体构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以绿色丝绸之路为主要实践平台)”可知,“一带一路”具有鲜明的世界情怀和全球关怀,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一带一路”的看法,排除B项;“全球国家的共同富裕”过于夸大了“一带一路”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是当代世界。据表格信息“中国吸收外资”和“中国占全球比重”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国吸收外资占全球比重总体上升,这反映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断吸引外资,从而增强了现代化活力,D项正确;2001年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不能解释2001年之前我国吸收外资上升的原因,排除A项;表格信息只反映中国吸收外资数额和占全球比重,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各国吸收外资数额和比重,无法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促进外资的流动”的结论,排除B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吸收外资占全球比重并不是逐年上升的,有波动起伏,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和欧洲。中国同欧共体全面建交,且互派代表团,反映了中欧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孤立中国的政策已经彻底破产,排除A项;承担国际责任指的是为全人类的安全、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承担和履行责任,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C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此后世界格局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和所学可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助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C项正确;“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在2013年提出的,排除A项;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南北合作主要指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等领域内的广泛合作,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16.(1)表现: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利用联合国舞台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和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力量;通过联合国对国际社会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答出三点,四点)
(2)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始终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奉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联合国对中国的高度认可。(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小题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表现:根据材料“从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重要国际组织,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可知,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利用联合国舞台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可知,利用联合国舞台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根据材料“中国通过与联合国的全面合作,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国际环境,而且不断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和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力量”可知,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和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力量;根据材料“中国在联合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中国得以在国际社会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可知,通过联合国对国际社会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
【小题2】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始终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奉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对中国的高度认可。
17.认识:重视海洋利益,发展海洋实力;要制定符合国情的海洋强国建设战略;和平利用海洋,加强国际合作,尊重和维护国际法权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我国的“海洋强国梦”。
【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及所学可知,我们必须视海洋利益,发展海洋实力;根据材料“张之洞提出要设立北洋、南洋、闽洋、粤洋四大海军;李鸿章认为‘选将储才之法,尤为至要至急’,为此要多办学堂来鼓励有识之士学习海军,并提倡去国外留学。自此以后,清政府开始明确将加强海防确立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中之重。”及所学可知,要制定符合国情的海洋强国建设战略;结合所学可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我国的“海洋强国梦”。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