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2 20: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 讲解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相关的原始恐龙图片影像、恐龙化石、文字解说、课文重要句段等。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出示课件:恐龙和鸟儿的图片) 小结: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趣,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了解,启发谈话,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用完整的语言说说课文大意。 2.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2)学习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从音形义上交流巩固。 ①认读词语。 正音:“凌、恐、凶、盈”都是后鼻音,“笨、仅、敏”是前鼻音,要准确,“崭”的声母是翘舌音。 ②辨析字形。 巩—恐、会—绘、顿—吨等。 ③猜测词语。 颜色多,灿烂多彩。 (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 (翱翔)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 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把握文章内容,获得初步感受,训练阅读概括的能力;运用已经学习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教师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教学活动目的性。】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与同学讨论,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3.交流概括,渗透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概括段意中,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分析概括。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陈述理由,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适时渗透概括方法,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四、通读全文,深入感知  设计意图:再次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下节课学习作铺垫。       
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 讲解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相关的原始恐龙图片影像、恐龙化石、文字解说、课文重要句段等。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导入,了解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凶猛、笨重、描绘、敏捷、崭新、顿时、轻盈、欣喜若狂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复习,了解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二、阅读重点段落,领悟文章写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理解课文第二段。 1.了解演化过程。(1)自主阅读,想一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 画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再认真读一读。(2)小组研讨: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提示,与同学合作填写表格。(如下表) 繁衍情况  时 间  特 点第一代恐龙和狗一样大小,像鸵鸟数千万年后两足奔跑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许许多多年后 讨论:根据表格,看作者是怎样清晰有序地介绍这样一个庞大家族的。(3)学习汇报:  ①在恐龙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提示学生根据表格或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学习作者清楚有序的表达。 (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求,顺应学生阅读心理,引导学生直奔学习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合作填表、个性表达等形式理解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特点,达到内化吸收的目的。】 2.感悟语言特点。(1)齐读第三自然段,渗透写作方法。 说说这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自主品读,体会语句特点。 找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 去掉句子中的横线部分,比较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如:①“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②“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一种推测的意思,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还不能确定。 ③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3)感情朗读生动的句子,感悟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科学家严谨执著的工作作风。 【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比较朗读等形式感悟语言表达特点,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正确生动,学习锤炼语言。】三、学习其他段落,把握全文内容 1.第1、2自然段。 (1)“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二者”指的是谁?去掉“似乎”行吗  找出介绍恐龙的句子和鸟类的句子,读一读。 (2)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3)科学家有怎样的发现?这些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课件出示) “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学习思考,发现问题。】 2.第5自然段。(1)齐读课文。说说科学家们又有怎样的愿望? (希望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2)说说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个句子的理解。 (“希望”说明这一历史进程还没能完全重现,说明科学家还在继续探索、搜集证据。)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浓厚兴趣。】四、总结概括全文,引导质疑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 2.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3.学生质疑,引导深入探讨:学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读为本”,感情朗读与背诵是感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汇报学习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内化所学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总结课文,依本拓展,引导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作业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2.对于不明白以及想了解的问题可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交流收集的资料,举办一次“恐龙世界”展览。
板书设计 第一 代恐龙 → 庞大家族 →
(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飞向蓝天
(许许多多年后)     (亿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