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时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时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9 12: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 选择题
1. (2023邢台五校期中)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放弃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确定的总统制,而采取责任内阁制,临时大总统仅为国家元首而不掌握实权。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辛亥革命初衷被放弃 B. 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C. 政党政治被立法认可 D. 民主政治体制完备
2. 下图所示为南京国民政府党政机构关系图。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南京国民政府(  )
南京国民政府党政机构关系图
A. 践行民主共和理念 B. 已经进入宪政时期
C. 实质上是一党专政 D. 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3. 1937年年初,国民党要员潘公展发表了《统一与和平》一文,该文写道:国民党的“统一”不同于中共的“联合”,“无论怎样联合,内部的单位仍存在。这叫作联合。所谓统一,是把原有的单位经过统一运动之后融化为一个整个的单位,原有的单位完全分不出来。这才是统一”。这一观点反映了国民党(  )
A. 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组织力量反击日本的全面侵华
C. 借统一名义打击中国共产党 D. 反对中共组建联合政府的主张
4. (2023江西10月联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规定对于资本家的企业和手工业,仍“保留在旧业主手中”的,由工人监督生产,尚不实行国有;商业方面,“不应干涉经常的商品市场关系”。这些做法(  )
A. 孤立了国民党统治集团 B. 有利于保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D. 有利于巩固中央苏区革命政权
5.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这说明(  )
A. 共产党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 B. 国民党统治已经瓦解
C. 共产党力量已经遍布全国 D. 地主阶级倒向共产党
6. (2023南阳六校期中)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最后选出“连同政府正副主席在内的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6人,其余12人都是民主人士”。这说明中共(  )
A. 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B. 积极贯彻“三三制”原则
C. 顺应解放战争形势需要 D. 确立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7. 右图所示为版画《豆选》的一部分,刻画了1948年革命根据地大河村农民用投豆子的方式选举干部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国人民已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
B. 适应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时代需要
C. 解放区重视维护人民民主政治权利 豆选(部分)
D. 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民主制度探索
8. (2022荆州期末)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作政治报告时称:“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
A.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C. 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正式形成
9. (2022南通海安月考)下表所示为“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章节顺序比较简表。两者章节顺序的变化说明我国(  )
“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章节顺序比较简表
章节顺序 “五四宪法” “八二宪法”
第一章 总纲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国旗、国徽、首都
A. 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 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 充分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10. (2022盐城响水期末)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他意在强调(  )
A. 不断发展、完善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 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 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
二、 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下表所示: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
年份 宪法名称 核心内容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确认实行工农兵民主专政和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按照“三三制”原则组织抗日民主政权
1946年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边区实行人民代表会议,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材料二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要求,1982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现行宪法。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先后五次对有关条文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修正,共通过了52条宪法修正案。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写进宪法序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
——李林《我国宪法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根本法治保障》等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民主革命的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的作用。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行及其后又多次修正的背景。
(3)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建设的认识。
【答案解析】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 B 解析:据材料“放弃了……不掌握实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因此材料中的变化反映的是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故选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其目的主要是限制袁世凯专权,延续了辛亥革命的初衷,排除A项;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当时的民主政治体制并不完善,排除D项。
2. 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训政时期,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即实质上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故选 C项;国民大会没有实权,国民政府总揽执行治权,这违背了“主权在民”的初衷,排除 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训政时期,排除B项;三权分立原则与“国民政府(总揽执行治权)”不符,排除D项。
3. C 解析:据材料可知,国民党的统一是消除内部单位,变成一个整体,结合国共关系史实可知,这是借统一名义打击中国共产党,故选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排除A项;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1937年 7月 7日(七七事变),排除B项;中共提出组建联合政府的时间是1944年,排除D项。
4. D 解析:据材料可知,1931年中央苏区发布决定,对苏区的私有企业和手工业、商业实行支持的政策,稳定了根据地的经济秩序,有利于巩固中央苏区的革命政权,故选 D项;这一做法只是针对苏区而言,并不能孤立国民党统治集团,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 9月,1931年11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形成,排除 B项;这些做法并不能遏制官僚资本的扩张,排除C项。
5. A 解析:据材料“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由此可知,共产党此时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故选A项;“已经瓦解”不符合史实,此时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 B项;“已经遍布全国”不符合史实,此时共产党力量集中在南方省份边界地区,排除C项;“地主阶级倒向共产党”不符合史实,此时中共开展土地革命,地主阶级为中共革命对象,排除D项。
6. B 解析:据材料“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6人,其余12人都是民主人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政权机构中,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这有利于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故选B项;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始于土地革命时期,排除A项;1941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确立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现的,排除D项。
7. C 解析:据材料“1948年革命根据地大河村农民用投豆子的方式选举干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政府注重通过选举的方式维护人民的选举权,故选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排除A项;1948年,我国已经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战已经结束,排除 B项;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政权、民主制度建设的探索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已经开始,排除D项。
8. A 解析:据材料“就是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具有复杂性,既有敌我矛盾,又有阶级矛盾,还有民族矛盾等;材料“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说明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人民内部的矛盾,由此可知,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故选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保障,不具有阶级色彩,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排除C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排除D项。
9. D 解析:据材料可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由第三章变为第二章,这体现出国家重视和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D项正确;“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B 两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C项。
10. C 解析:材料“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C项;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不再有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材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排除B项;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D项。
11. (1) 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并通过法律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冲击了中国近代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的政治统治,体现了党的性质和纲领;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通过调整法律,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为动员和组织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根本法制保障。
(2)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行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恢复,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改革开放,社会发展面临新问题。多次修正背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党的理论建设成就;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世界联系加强,各国法治相互借鉴交流。
(3)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宪法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宪法为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
解析:(1) 作用:据材料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冲击中国近代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统治、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动员和组织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根本法制保障等角度进行分析。(2)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行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行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改革开放,社会发展面临新问题。多次修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党的理论建设成就、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世界联系加强等角度进行分析。(3) 认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中国共产党始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宪法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宪法为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